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解讀:人生不同時期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困擾

發佈時間:2023-09-28 08:2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師曉霞

1.幼兒階段(學齡前)

幼兒的心理困擾常與安全感缺失有關,如養育者粗暴對待、失去固定養育者等,但幼兒無法用語言自主表達,常會通過情緒或行為表現出來,如不願意説話、煩躁不安等。

而一般的幼兒情緒或行為問題,如哭鬧不肯上幼兒園、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等,屬於孩子成長中需要學習的內容,主要與養育者的教養方式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多動症、自閉症、精神發育遲滯等精神類疾病並不少見,當家長注意到孩子有明顯異常時,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2.兒童時期(小學階段)

兒童時期孩子的心理活動以及精神發育尚未成熟,在此階段常會出現行為和情緒方面的問題,比如從幼兒園到學齡期的銜接不順暢,導致規則意識弱,在課堂上過分活躍;情緒調節能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往往給予消極的反應,因此不愛去上學等。此外,有些孩子在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過渡的過程中,會出現學業

問題,由此對上學産生抵觸,甚至自信心受到影響。

3.青春期(主要指初、高中階段)


對於孩子來講,青春期是個不容易度過的階段。他們渴望自主與獨立,想要與家庭的規則保持距離,常會有一些叛逆的舉動,如不聽從父母的建議、著裝怪異、打耳洞、文身等。

在人際交往方面,同伴間有意無意的傷害可能會對孩子産生很大影響,如受到一次“背叛”後選擇從此不再信任別人,變得沉默寡言等。這一時期,由於生理方面的成熟,對於個人情感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由此産生的戀愛、暗戀等情感,處理不當會帶來很大影響。也有一些孩子會産生性心理方面的困惑。

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在意重要人物的評價,如學校老師的評價等。此階段的孩子情感很脆弱,情緒波動過大。有的初中生不知如何宣泄情緒,會有用小刀劃身體等自殘行為。更有甚者,由於各方面壓力過大,患上了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在此階段,還要注意一些特殊事件帶來的影響,如更換老師、轉學無法適應新集體、無法適應住宿生活等。

4.青年期(主要指成年至成家階段)

這一階段的年輕人,無論是繼續讀書還是走向工作崗位,都需要適應新的環境。比如外出讀書,要適應新的學習方式,適應新的人際關係等;步入職場,職場新人要適應和學習的內容更多,如果適應不良,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

很多年輕人在這個階段常會思考生命的意義,有些人會因此陷入深深的困惑,甚至産生悲觀厭世情緒。

在此階段,年輕人還要完成一個重要的任務,絕大多數的年輕人會經歷從戀愛到結婚的過程。戀愛中的磕磕碰碰、分手、恐婚等情感方面的困擾,也是影響這個時期年輕人的心理、情緒狀況的重大議題。

5.婚姻初期(二人世界)

在婚姻初期,夫妻要重新相互適應。婚姻與戀愛的最大不同,不僅是兩個人要一起面對生活的瑣碎,還要重建新的人際關係,要學會如何與對方的原生家庭(即對方原來的家庭)成員相處。

兩個人組成新的家庭並在一個空間生活,會暴露出很多新問題。比如,戀愛時總是把自己的優點呈現給對方,結婚後則“原形畢露”;有些人在婚前發現了對方的缺點,甜蜜期時認為婚後自己可以改變對方,沒想到婚後對方毫無變化,自己則越來越無法忍受,致使因為小事爭吵不斷;甚至有些人因為婚後家務分工而導致紛爭頻發,繼而影響到情緒、心理。

組建婚姻的兩個人來自擁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家庭,每個家庭有自己多年以來形成的習慣、對事情的看法等,在與對方家庭成員相處時,難免會出現很多“看不慣”的問題,如“你家怎麼這樣”“我家一直就這樣”等,常常會擾亂夫妻二人關係。

對於很多家庭來説,婆媳矛盾是貫穿整個婚姻生活中的、不太容易調和的、處理不好就會傷害彼此的問題。

6.家庭新成員的到來

婚後妻子懷孕,夫婦就要開始準備進入生育的階段。

這一時期,越來越為大眾知曉的産前抑鬱症、産後抑鬱症可能會讓懷孕的準媽媽變得更加擔憂。

有些夫妻還沒有做好準備,可能會難以應對這個既令人高興又充滿辛苦的階段。有些妻子感到沒有足夠的精神和能力去承擔做母親的職責,難以應對身心負擔;而有些丈夫缺乏成熟的性格與心理,難以接受身為父親與丈夫的責任與義務。

更有甚者,有的丈夫看到妻子把情感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會覺得自己被妻子忽視了,産生失落感,可能到外面去尋找情感的慰藉或陷入抑鬱狀態等。

有了孩子之後,夫妻雙方既要養育子女,還要繼續從事工作;有的小家庭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還可能出現婆媳、翁婿關係問題。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平衡好養育、工作和生活的關係,是每個家庭都不可回避的。處理不好,就會出現問題,導致家庭成員身心俱疲。

當家庭進入此階段,夫妻雙方需要調整各自的角色與關係,真正開始學習如何做父母。不但要學習如何為孩子提供生活照料,還要了解如何從心理上引導和保護,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夫妻要學習如何共同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要了解如何相互配合來進行此項重大工作。

在照顧嬰幼兒時,常常會出現三種情形:

(1)夫妻獨立養育孩子。新生命的到來,會讓家庭工作量大增,由於沒有經驗,年輕的夫妻常會表現得手忙腳亂,再加之照顧嬰兒休息不好,此時常會由於身體疲憊引發易怒、焦慮等負面情緒。新手媽媽作為主要養育者,其情緒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狀態以及全家的狀態。

(2)一些新手爸媽會請雙方父母來短暫幫忙,出現三代同居共養的情形。由於兩代人的教養觀念不一致、各自家庭習慣不一致會引發矛盾,通常全家人都會裹挾進這種矛盾中。

此時還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父母過分關注孩子,不惜以犧牲家庭其他人際關係,包括犧牲夫妻關係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就可能影響到婚姻。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經常會在下一個發展階段遇到孩子成長的獨立性問題。

(3)將孩子交由祖輩撫養。有些家庭出於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孩子出生後交由祖輩撫養。這樣有可能導致後期出現一系列問題,如孩子與父母情感上不親近;父母不滿意祖輩的教養方式,想進行調整時已力不從心等。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的留守兒童更易出現諸多成長中的問題。

隨著孩子進入學齡期,幼小銜接期如何平穩度過、擇校問題等,常常困擾著大中城市的父母,很多人因此而産生焦慮。不過,隨著孩子升入一年級後,父母這方面的焦慮會因孩子逐漸適應學校生活而緩解。

7.家有青少年

學齡期兒童常會出現行為問題,孩子的問題常常與家庭教養方式不一致、父母關係不好、父母在教養孩子方面沿襲了自己的被教養經驗、對時代更疊中的孩子的教養問題學習不夠等有關。孩子的行為問題會導致全家的心理困惑,這不單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更需要整個家庭集中精力來進行調整。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正值中年,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孩子渴望獨立,不再乖乖聽話,親子衝突不斷;老一輩漸漸體弱,需要較多照顧;孩子的教育問題;夫妻一方或雙方開始懷疑最初的選擇;有些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失去了優勢等,這些狀況會將中年人壓得喘不過氣來。調適不當,就會遭遇人們常説的“中年危機”,生活陷入混亂。

8.孩子離家獨立生活

一些父母不能適應孩子離家後的生活,隨著孩子離開家庭,由於夫婦一起養育孩子所掩蓋的婚姻問題或許重新浮出水面。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離開可能會導致婚姻衝突加劇,或者因為生活變得空虛和無意義而感到沮喪和孤單。

對於中年人,更年期的時間並不確定,隨著身體的變化,加之有些外界刺激,使得人的心理也會産生變化,因此,有些人在更年期時容易産生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這個時期,很多家庭都要面對年邁父母離世的重要事件。中年人的哀傷常常不願説出口,壓在心裏獨自承受,有些人會因此産生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問題。

9.晚年生活

一些老人退休後,不能適應失去原來的地位與價值感的生活,引發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問題。老年男性在這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很多老人由於身體允許,會幫助子女照顧孫輩,由此引發一系列與年輕人觀念上的衝突。另一些老人則會因子女距離過遠,成為“空巢”老人,要面臨更多需要獨立應對的困難。

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老人要面對自身的疾病、老邁和死亡等,要面臨失去朋友、親戚、配偶甚至子女的人生重大喪失問題。

老年期受到心理應激時,常會焦慮不安、敏感多疑,一些慢性病也會引發心理方面的問題。

(《家庭心理健康手冊》 主筆:師曉霞 中國婦女出版社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