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突破觀念誤區 時常出現這些狀況要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發佈時間:2023-09-27 07:32:05 | 來源:心理中國 | 作者:師曉霞

異常心理與正常心理之間的差別常常是相對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自己的主觀體驗是最重要的。當時常出現以下狀況時,就需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坐立不安並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頻等症狀;

●容易發火或愛發牢騷;

●對未來感到擔憂;

●情緒持續低落;

●很難放鬆;

●飲食出現問題,如食欲不振、暴食、厭食等;

●睡眠出現問題,如入睡困難、早醒、夜間醒後難以入睡、經常做噩夢等;

●身體莫名疼痛;

●不能正常上學、上班。

出現這些情況時,排除身體方面的原因後,可能的原因常常是:

●內心有強烈的心理衝突,自己難以解決;

●人際關係中出現了較大問題;

●家庭和婚姻中出現了難以解決的問題;

●孩子出現各種生理、心理狀況;

●在自我發展、事業上遇到一些影響心理的問題;

●性格需要進一步完善。

通常,心理上有困擾和問題需要獲得幫助、指導時,都可以尋求心理方面的專業支援。

需要説明的是:

(1)人是有自我調節、自我療愈功能的。當我們情緒不好時,可以通過找人傾訴、閱讀心理相關書籍、嘗試改變原來的不合理認知等,獲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進行自我調節。有些時候,當帶來情緒壓力的事件過去之後,情緒會自行好轉。

(2)在有條件的地方,如果有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能夠提供相對專業的公益心理輔導,那麼,尋求他們的幫助,也是調節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3)人們常常會有一些誤區,認為只有“精神有毛病”才去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幫助,“看心理醫生”是非常丟人的事。由於這種偏見,許多人不敢輕易去找心理諮詢師,害怕別人認為自己精神不正常;還有些人會認為尋求他人幫助就意味著自己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等。

實際上,心理諮詢所要幫助的恰恰是心理、情緒方面有煩惱、痛苦的正常人群。每個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當這些問題通過自己的各種努力依然不能解決時,尋求專業幫助是必要的,是勇敢、有智慧的,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

求助於專業心理諮詢師,既不等於有病,也不等於病情嚴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較健康的人更勇於面對問題,更能主動尋求幫助、做出改變,對未來有更樂觀的期待。積極求助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這也是強者的表現。

當出現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時,往往無法保證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例如,過分害怕一些並不可怕的事物,害怕與人對視、怕水等;腦子裏總是不停地想一些無意義的小問題;不停地洗手、不停地數數等。在明知不應該,卻又控制不住自己的這些明顯異常的情況時,可以直接去醫院的心理科,或者去精神類專科醫院就診。另外,也可以先由心理諮詢師或專業心理社工進行初步評估,確有必要時,再去相應醫院就診,接受專業治療。

(《家庭心理健康手冊》之二 主筆:師曉霞 中國婦女出版社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