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社交就真的是“社恐”嗎?
發佈時間:2023-08-08 11:14:11 | 來源:健康報 | 作者:孟繁強如今,“社恐”一詞已經成為生活中常聽到的詞彙,大家總愛用這個詞來描述自己性格內向、害怕社交的心理狀態。然而真正的社交恐懼症屬於精神疾病焦慮障礙的一個亞型,社交恐懼症與性格內向二者並不能完全等同。
社交恐懼症與性格內向有什麼區別
面對人際關係的壓力,社交恐懼症患者與性格內向的人都會表現出害怕社交,這導致二者很容易被混淆。區分社交恐懼症和性格內向,主要看這三個關鍵點:
第一,情緒的高度緊張。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社交時容易過度緊張、擔心,長時間處於懼怕社交的心理中,持續時間達半年左右。
第二,行為表現的異常。社交恐懼症患者發病時會出現發抖、結巴、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臉紅、尿頻、拉肚子等症狀。
第三,社會功能的損害。社交恐懼症患者會極力回避大多數的社交場合,明顯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導致學習或工作任務無法完成。而性格內向的人可能只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感到緊張害怕,如開會、公開演講等,並不會影響日常的人際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社交恐懼症並不是由性格決定的。內向的人在公共場合不一定會感到恐慌,外向的人也可能因為有挫敗感的社交體驗而患上社交恐懼症。
適當增加社交可緩解焦慮
有人問,讓社交恐懼症患者經常置身於社交場合,讓患者習慣社交,疾病能治愈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患者願意主動嘗試,在自身可接受範圍內適當增加社交情境,可能會産生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如果強行將不願意社交的社交恐懼症患者置於社交環境中,則可能損害其社會功能,加重患者對社交的恐懼。
其實,社交恐懼症患者會回避大量的社交場合,比如有的患者擔心演講,就會儘量拒絕所有的演講,長此以往他會覺得演講這件事情特別可怕,肯定會出醜。但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患者並沒有機會去驗證自己在演講過程中不會像他預想的那樣尷尬、出醜,並且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件事情。失去了驗證的機會也等於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救的機會。因此,對於有社交恐懼症的患者,要適當地增加社交的情境、人群,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緩解社交焦慮。
治療方法
在産生緊張、焦慮情緒時,社交恐懼症患者首先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行,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去嘗試社交,驗證自己的能力;然後可以通過深呼吸進行放鬆訓練,緩解自己的焦慮。
如果以上方法無法緩解症狀,就需要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通常來説,治療社交恐懼症可採用如下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因對他人評價過分關心而害怕社交的人,可通過這種方法來消除對於社交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繫,在此過程中調整認知,改變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
藥物治療。根據患者的情況使用抗焦慮類、安定類藥物,但服用藥物的種類及劑量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不建議擅自服藥。
【心理百科】因孩子性格引發心理困擾的應對策略2023-11-02
年輕人愛上MBTI:是心理學還是“新玄學”2023-11-02
心理問答 | 不要把結果作為目標,要把目標變成你做了什麼2023-11-01
為什麼害怕拒絕別人?把握三原則,勇敢説"不"2023-11-01
探索“傳統文化+”心理育人模式 上海中醫藥大學升級心理必修課2023-11-01
多方攜手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專訪鄂爾多斯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張燕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