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負面情緒不能壓抑 如何引導孩子恰當表達情緒

發佈時間:2023-08-08 11:14:11 | 來源:心理中國 | 作者:錢志亮

人有情緒是正常現象,重要的是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緒的表達能力是指在人際交往互動情境中正確地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能力。情緒無所謂好與壞,但是可以分成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情緒引發的行為就有好壞之分,行為的後果也會有好壞之分。比如孩子想要玩具,媽媽沒給買,孩子生氣了不是錯,但如果生氣了就去踹人家玩具或者踹媽媽,這就是不對的行為了。當孩子産生情緒時,父母不要去想著消滅情緒,而是可以幫助他疏導情緒,引導孩子合理地表達情緒。

負面情緒不能壓抑而應該多疏導。父母或老師如果不了解情緒和情緒表達是兩種現象,就容易在批評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時,連帶著也批判孩子的負面情緒,從而讓孩子誤以為人是不應該有負面情緒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産生負面情緒,孩子往往會採取壓抑的方式,不敢表達出來。但是倘若一味主觀壓制情緒,一旦情緒水位逼近或超過了警戒線,就可能因為無法控制而採用極端的方式來表現和疏解,進而造成更大的問題或傷害。

心理學研究發現,經常壓抑情緒的人,患癌症的概率要比那些善於表達情緒的人高出70%。長期壓抑悲傷和哭泣,還容易引起呼吸道系統疾病,壓抑憤怒則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壓抑情緒還容易加速疾病的惡化。一個人壓抑情緒,會表現為向內攻擊和向外攻擊兩種方式。向內攻擊會出現自責、抑鬱的情況;向外攻擊,則會表現出脾氣暴躁、攻擊他人,嚴重的有可能導致攻擊社會和無辜人群。

引導孩子學會用合理方式表達情緒。我們該如何有效引導孩子錶達自己的情緒呢?

父母一是可以有意識地提升孩子的情緒品質,培養孩子自我接納、自我賞識和包容他人、欣賞他人的人文品質,這樣的孩子更容易達成內在自我的和諧,不容易和自己較勁或鑽牛角尖,也不容易産生過激的情緒反應。

二是對於小一點兒的孩子,可以在遊戲中關注孩子情緒與情感的發展,引導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並引導他學習通過合理方式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三是成為孩子可傾訴的對象,給他安全的宣泄情緒的空間。比如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一些困擾或産生了一些情緒,他可能沒有地方表達,父母往往是孩子最信賴的人,最好能給孩子一個可以傾訴自己的空間和時間,甚至暫時充當一下孩子的“出氣筒”。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學校壓力很大,回到家裏後,父母又都要求嚴格不善交流,也不關心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況,孩子就可能一直憋著,最後就難免憋出心理問題或障礙。

尤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特殊階段,比如剛入學或者轉學這樣的時候,有很多問題需要適應,孩子此時情緒不穩定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體諒他的感受,不要壓制他,而是多給他一些理解和包容。

四是要允許孩子哭。哭是人類情緒的自然表露,也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正常方式。對孩子而言,哭是表達需要、自我保護的重要方式。哭泣能産生積極的心理效應,能紓解人的不良情緒,減輕由於某種傷害或壓力帶給人的痛苦。所以,父母不要看到孩子哭就生氣或強行阻止,要允許他適當地以哭的方式將不良情緒宣泄出去。

五是幫孩子找到合理的情緒宣泄渠道。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最好能引導他找到合理的宣泄渠道,比如運動、聽音樂、大哭一場、找人傾訴……還可以將情緒轉化為不傷害自己也不影響別人的語言、聲音、行為等,比如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喊幾嗓子,或者打沙袋、枕頭等。

人的心理就像一個容器,如果積壓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容器遲早會爆炸。一個人只要能接納情緒並表達出情緒,抑鬱的可能性就減少很多。相反總是一聲不吭、悶著、忍著的人,則很容易出現情緒和心理上的問題。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真實感受和情緒表達,與他共情,真正去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當孩子感到自己是被接納和理解的,他的情緒會更快平復,並從父母對自己的態度中學習到如何與人共情。

(中國教育報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