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生活中的心理學|大家為什麼反感高調示愛

發佈時間:2023-07-28 15:32:1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李丹萍

很多人表白,追求的是一種儀式感。面對喜歡的人,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表白?

如果你正在參加一場畢業典禮,有一名同學突然衝上禮臺,請不要驚慌,他可能是去表白;如果你正在聽一場演唱會,觀眾席陡然發出尖叫,請不要擔心,那裏可能有人在求婚。

今年夏天很熱鬧,不僅有去不完的演唱會音樂節,還有畢業與升學,相遇與離別。這個夏天也充滿愛,畢業典禮不只有畢業,更有表白;演唱會不僅有歌聲,更有求婚。

近日,#畢業典禮流行求婚##演唱會成大型求婚現場#等詞條登上熱搜。有人送上祝福,也有人表示不解,指責公開場合表白佔用公共資源,破壞典禮或演出流程,打擾他人等。更有人將口頭的不滿直接付諸行動,現場高舉橫幅:“演唱會上別求婚,不然現場唱《嘉賓》(音樂作品,講述男生藏著悲痛參加前女友婚禮的故事——記者注)”。與“高調示愛”相反的是,有人在演出現場用筆悄悄在手心寫“Marry me(我們結婚吧)?”的方式低調求婚,對方回復“Yes(好的)”後,當事人將照片發在網上,收穫祝福無數。

對“高調示愛”的爭議不僅存在於旁觀人群之中,很多被表白的人也難以接受,90後女生周周還因此留下“心理陰影”。劇情很“狗血”,周周閨蜜喜歡的男生在人來人往的街上向周周表白,3個人相對而立,面面相覷。“雖然後來我和閨蜜關係依然不錯,但我總覺得她還是心存芥蒂。”現在周周見到閨蜜的歷任男友,都迅速繞道而走,從不説話。“高調表白讓回應也被迫變得高調。”周周説,如果你不喜歡對方或中間存在糾葛,很難體面收場。

劉佳佳也曾受此困擾。大學時的某天,她接到一個男生的電話表白並讓她去KTV,“那天他把全班同學都喊了過去,還買了蛋糕和鮮花”。在此之前,劉佳佳從沒談過戀愛,面對如此高調的表白,她嚇得沒敢赴約。“這和性格有關吧,不喜歡高調的人可能無法接受這種方式。”劉佳佳説。

在孟婷和對方正處於了解階段,還沒有正式確立戀愛關係,對方便在朋友圈發佈二人合照,大秀恩愛。“他不光自己發,還要求我發。”孟婷很生氣,和對方大吵了一架。“戀愛發朋友圈,有必要嗎?”她説,很多微信好友是工作夥伴,我不想讓人家看到自己的私生活;而交心的朋友,你不發朋友圈,她們也能知道你的情況。

激情、親密和承諾是親密關係的重要元素,而官宣是承諾的一個表現形式。武漢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師陳武説,對於有的人來説,官宣也是一件私事,希望將二人的關係公布於僅限親友的小範圍之內。“這一方面出於一種自我保護,在網路或公共場合公開有可能讓自己遭受陌生人的言語攻擊。”他説,另一方面是由於親密關係本身的不穩定性,“有的人可能會想,現在大範圍秀恩愛,萬一之後分了呢?”

對於“高調示愛”,陳武認為,有些人的反感只是出於妒忌,有些人則是覺得這種方式有些幼稚,畢竟現在秀恩愛,以後並不一定能走在一起。此外,社會思潮的變化也是重要原因。“現在大家的個體化意識增強,越來越強調公眾場合的規範性。”以演唱會為例,“很多人認為在公眾場合就應該做適合公眾場合的事,他們是來聽歌的,求婚不符合買票的初衷,不應該佔用公共資源。”

婚戀觀念的變化也對公眾看待表白方式的態度産生影響。現在對“高調示愛”嗤之以鼻的王月明,10年前對此不但不反感,還曾親自參與現場佈置幫表哥求婚。“以前我對愛情有很大的期待,對於高調示愛的人會予以最大的祝福。”她説,現在覺得單身也很好,戀愛不是幸福的必選項,相比于祝福,她更在意自己在其中的感受。

在今年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我國第三本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公佈的《2022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27.61%的大學生處於戀愛狀態,有41.93%的大學生單身且不想脫單,有25.40%的大學生處於單身想脫單的狀態,其餘學生未報告。當脫單意願較低的年輕人和“高調示愛”的人群相遇,兩者的價值觀不同,對於某一行為的看法可能存在差異。

“高調示愛”讓人困擾,但它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

周周和孟婷都表示,如果是喜歡的人高調示愛,她們能夠接受,“不論和喜歡的人做什麼,都是美好的回憶”。于渝年少時追求喜歡的人,可謂十分高調。他將喜歡人的名字寫在學校黑板報上,在分享學習經驗的班會,他大方誇讚對方優點並表白;就連他的英文名,後兩個字母也和對方的姓名縮寫保持一致。從內而外,從言語到舉止,于渝渾身無不透露著對對方的喜歡。而現在,于渝坦言自己再也不會用這樣的方式錶白了,不是因為放不下,而是自己早已沒有重來一次的心力。

“人在年輕時有一些衝動是正常的。”在陳武看來,“高調示愛”在年輕人中更常見,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擇用這個方式的人越來越少,意識到公共場合的規範性和婚戀觀念的變化是主要原因。“在年少時,很多人認為高調説出來,才能讓別人看到我們的愛,但這不是真正的愛。”他説,愛是一種責任,是在日常相處中的細節。當你長大後,逐漸意識到相互包容、共同成長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也許會認為“高調示愛”沒有必要。

那麼,面對喜歡的人,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表白?“很多人表白追求的是一種儀式感。”陳武表示,如今在畢業典禮或演唱會等公開場合表白的方式已不再新鮮,這不是製造驚喜的必要條件。“大家可以選擇一個具有兩個人的共同記憶的場景,在此基礎上設計表白,更有意義和驚喜感。”他説。

如果想要在公眾場合表白,陳武認為,要遵循社會性和公共性的原則,滿足公共場合應具備的一些基本道德規範。“陌生人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來見證你的表白,這種行為雖然可能收穫讚賞和祝福,但也具有潛在的負面風險,例如聽到反面的聲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騷動等。”他建議,求婚或表白可以提前和活動相關方打好招呼,方便工作人員作好準備,維護秩序,同時在心理上作好承受負面聲音的準備。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除陳武外均為化名)

(見習記者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