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總愛”生氣不利身心 六類人這樣做讓怒氣可控

發佈時間:2023-07-10 11:20:16 | 來源:心理中國 | 作者:高陽

受訪專家:華北電力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史海松

生氣是人之常情,但“總愛”生氣就不利身心。除了缺乏情緒控制技巧,一些個性特質也可能讓一個人成為“火藥桶”。日本精神科醫生伊藤拓在著作《生氣的方法》中總結了容易生氣的6類人群,如果你也屬於其中之一,不妨聽聽華北電力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史海松的建議,讓不同類型的怒氣變得可控。

1.天真幼稚型。這類人經常因一時衝動對別人發火,甚至自己都無法解釋為啥突然就怒了。他們比較天真、脆弱,一旦遭到否定,就會深陷沮喪,將自己封閉在小世界裏,很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他們還有一些特點:不善言辭,但對擅長的領域非常熱愛;很少附和他人,經常被説“不懂得察言觀色”“不夠機靈”;不愛整理收拾,比較隨意。這類人生氣起來就像一個沒長大的小孩,不顧及場合。

史海松建議,如果自己在社交生活中是“不成熟”“不懂事”類型的,當感到怒氣上涌時,首先要緩一緩,比如想想自己喜歡的東西、藉口去倒杯水暫時離開等,先讓心情平靜下來再説。因為“一點就著”,建議這類人遠離給自己帶來壓力的社交場合和人物,多與熟悉、理解自己的人交往。需要發泄時,找一些獨自完成的項目,如跑步、游泳、散步等,用獨處時光稀釋怒氣。

2.崇尚秩序型。這類人最大的特點是堅守規矩、規則、社會常識、倫理觀和道德觀,尊敬師長和前輩,遵守公司和上級的決定,常被人説“不懂得變通”“太耿直”。由於過度看重“規矩”,他們的靈活性較低,當身邊有人不守秩序、偏離既定規則、做“出格”的事、不按常理出牌時,就容易憤怒。也因如此,常給人刻板、壓抑、難以相處、不好溝通的感覺,這也是他們人際關係較差的原因。

針對這類人,史海松建議,一是不要對別人期望太高,給別人的表現、言行設定一些彈性範圍,否則很容易因吹毛求疵給自己找不痛快;二是盡可能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多學習,將自己從原來的秩序約束中解放出來,理解到世界和人的複雜性,所謂的“規矩”也是有條件的,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東西。思維的容量大了,心胸就開闊,不容易陷入彆扭、糾結。

3.爭強好勝型。總是想要贏、想證明自己的人,生氣、爭吵就少不了。比如狹路相逢,他們似乎想不到“退一步海闊天空”,而總是覺得“憑什麼要我讓著你”。然而,世界不可能只圍著一個人轉,爭強好勝的人不總是能贏,心中就常有不忿、怨氣。這類人表面上愛扯高嗓門爭執,內心卻有自卑感,強烈渴望得到他人認可或強調自己的存在感。他們還喜歡把人分成兩類:一類是自己人,相處時表現得誠懇、平和;另一類是敵人,一旦碰上,就開始計較得失、輸贏。

“生活中沒那麼多敵人,不必處處都要爭。”史海松説,與其通過憤怒、爭辯得到利益和尊重,不如多花時間培養自尊、自信,知道什麼時候該爭,什麼時候該放,讓自己喘口氣,也對他人寬容些。

4.抑鬱傾向型。鬱鬱寡歡的人遇到糟心事往往不會立即發作,而是一點點積攢怒氣,憤怒的攻擊對象多是自己而不是別人。這類人一般責任感較強,遇到問題傾向於自責;有毅力、相信努力,自己也很勤勞、能幹,但又不擅長溝通,因此常會有“吃虧的總是我”的委屈。他們也愛察言觀色,介意他人看法,人際壓力較大,這些消極情緒多攻擊自身,表現為失眠或身體不適。

史海松指出,總是遷就別人的感受,把負面情緒留給自己,久而久之,怒氣便會在心中生根發芽,負面情緒日積月累,身心早晚出問題。建議這類人多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因為害怕衝突而總把自己的需求放最後。有時,他人對你的“得寸進尺”也可能是你“教會”的,一旦你大膽説出拒絕、表達不滿,對方會感受到你在劃邊界,就會有所收斂。

5.冷靜分析型。客觀、冷靜愛講理的人,對於情感用事、不可理喻的情況會感到非常煩躁。比如當他們著急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對方卻一個勁兒地傾訴個人煩惱,説的內容總是偏離“主題”,他們就會失去耐心甚至心生抵觸、厭惡。這類人普遍聰明能幹,口才很好,就連生氣都是以講理的形式體現,以至於他們會忽略自己其實也經常處於不開心、不耐煩、感覺被冒犯的狀態。

冷靜分析型的人發泄憤怒的做法是極為克制的,畢竟他們不希望自己是個“感情用事”“情緒失控”的人,因此可以用寫日記分析、向理性的人傾訴來緩解鬱悶。另外,史海松指出,這類人應該明白,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事情沒法只講道理,有時候也需要將自己交給情感,讓感性帶領自己前行;平時可以多袒露真實感受,不必把負面情緒都壓著。

6.鑽牛角尖型。總是想太多、疑心重又愛記仇的人,生氣、憤怒的頻次會很高。這類人個性上比較執拗,一旦被某種念頭困住,就會死抓著不松手,不斷臆想;遇到問題,他們會下意識認為“都是別人/社會的錯”;自尊心強,不易接近,難交到知心朋友;會在社交平臺上匿名發帖,強調自己的觀點或攻擊他人。

走不出惡性思維時,一定要立馬察覺並調整,不能在一個點上越鑽越深、越想越氣,進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史海松建議這類人一是要養成及時剎車的思維習慣,當固執念頭開始膨脹時,就反覆對自己説“哎呀,算了算了”“先冷靜下來”;二是儘量避免獨處,感到憤怒的時候,去人多的地方看看、去鬧市走走,轉移注意力,離開困住自己的“牛角尖”,能幫助走出固執的心境。(《生命時報》 記者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