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自己做個“心裏有數”有邊界的人
發佈時間:2023-06-07 09:33:04 | 來源:齊魯晚報 | 作者:樹輝生活中你有沒有“心裏沒數”的時候?我有。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他已經很不好意思地在道歉了,可我依然不依不饒講道理;前段時間工作太忙,我忘記了結婚10週年紀念日,於是一遍遍地向愛人道歉,她一次次地回應表示理解我了,可我還是不相信……
我們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沒數”的人,有些人需要遠離,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受到傷害。還有些人則需要被理解,可能是你的家人,可能是關係很鐵的朋友,他們不是故意要表現得“沒數”,對你也並沒有惡意。那這種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呢?我們從心理學視角來分析一下。
一個孩子小時候如果被健康地滿足過,被充分地理解過,他在長大之後就不會一味地尋求滿足感。孩子成長到青春期,呈現出的心理問題很可能是在嬰幼兒時期沒有被充分滿足過的繼發性反應。另外,在諮詢中我發現,很多青少年小時候被滿足的量是夠了,但是缺乏品質,很多父母會為此感到苦惱,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滿足了孩子,可孩子還是出了問題。
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剛一咧開嘴哭,媽媽馬上就發現了,放下正在做的事,一邊飛奔過來一邊喊著:“寶寶餓了,媽媽來了。”媽媽一邊喂奶一邊一臉幸福地看著孩子,柔聲細語地和孩子説著話,孩子吃飽後媽媽也不急著走,一起再玩一會兒,這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紅潤的臉龐,滿足而踏實的笑容。如果孩子在一歲之前能充分體驗到媽媽的愛,那麼他會獲得一種健康的被滿足感,隨著他的成長,他的適應能力在不斷增強。成長到三歲時,孩子該上幼兒園了,他要比其他的孩子適應得快。即使同樣被老師忽略或批評,這樣的孩子更不容易被傷害。如果孩子在餵養階段得到的只是量的滿足,父母認為孩子不懂事,只要吃飽不哭不鬧就好,那會是為人父母者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美國的精神分析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兩個剛出生的嬰兒放入觀察室,請兩個護士拿同一款奶瓶喂奶,奶的溫度相同,兩位護士年齡相倣,性格脾氣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一個護士剛受到了嚴厲批評。當她們靠近孩子,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沒有受到批評的護士給孩子喂奶時孩子全程都很配合,而且很高興地和護士互動,另一個護士走近孩子時孩子就開始焦躁不安,全程都哭鬧不止。在精神分析中,無數嬰兒觀察案例證明,孩子什麼都“懂”。他們能很迅速地捕捉到養育者的情緒情感,所以在滿足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能作假。
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未被充分滿足,長大之後會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現,其中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邊界不清,也就是我們説的“心裏沒數”。這裡的邊界有兩種,一種是“我”和別人的邊界,另一種是“我”和自己的邊界。
和別人邊界不清的表現包括:很難相信別人、不斷麻煩別人卻不自知、老好人。
文章一開頭我提到過,我很難相信孩子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很難相信愛人會不介意我忘了結婚紀念日。為什麼會這樣?很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當我犯了錯誤後不知道該怎麼令我的父母滿意,在我成為父親、丈夫之後,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相信職場中也存在沒數的人,比如某個同事天天讓你幫他帶飯、拿快遞。你只要表現出一點兒不情願,對方就會敏銳地覺察到。這樣的人其實內心也很匱乏,他們不是自己不能做這些,而是借此在重復潛意識裏自己的被滿足感。
在單位我們總愛找那麼一兩個人幫忙,因為知道他不好意思拒絕自己。老好人傳遞的資訊是:“你怎麼對我都可以”。潛意識裏的動力是“我要通過不斷地滿足你讓你內疚”,如果你內疚了,你也就承認了我是個好人。和老好人在一起相處也是有危險的,如果你錯誤地認為他們就是沒有攻擊性,那對方一旦翻臉,你將苦不堪言。
除了和別人相處時邊界不清,我們還會在和自己相處時邊界不清。有些女性不斷地買各種首飾、包包、衣服,這是用現在自己掙的錢滿足當年的自己。有一些內心極度匱乏的人會買大量奢侈品,即使超出了能力範圍,依然會不停地買。其實她們是在用這樣的方式滿足自己內心虛幻的滿足感。
在這一點上男性和女性有很大不同,有的男性因為在現實中感到很壓抑,所以他們會走進網路世界,有的人還會沾染上不良習慣,這些問題處理起來難度更大。
為什麼有的人會貪婪,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把自己的慾望昇華成需要的過程。成熟的人在其人格結構中有一個健康的自我,他能夠很好地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關係,管理好自己的慾望。比如一個姑娘喜歡奢侈品,如果這種喜歡是出自“自我”,那依照自己的能力買一兩件就足夠了,因為她的自我需要在購買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可是如果她不是出於喜歡,而是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那她即使買了,潛意識裏也不覺得是自己的,因此她會一件件地反覆購買。
有人説人性是貪婪的,其實這個説法並不準確,如果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本我”沒有被養育者健康地照顧過,那他很有可能會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慾望,哪些是自己的需要。這種情況下,他發展不出一個健康的自我,那他很有可能無法和別人建立健康的邊界感,更無法和自己的過去建立健康的邊界感,處理這類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做心理諮詢。通過諮詢,當事人會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個貪婪的人,我們作為人,有慾望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我們要通過和諮詢師一起工作,把一大部分慾望轉化成自己的需要,發展出一個健康的自我。
然而大多數人是幸運的,成長過程中基本能得到父母的滿足,只不過有時候那些未被滿足的瞬間會被激活,這種情況下我們滿足一下自己也無可厚非。請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夠從小在養育者的呵護下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自我,那他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自信而自由地和這個世界相處。
(作者為實戰派心理諮詢師,樹輝心理創辦人)
【心理百科】因孩子性格引發心理困擾的應對策略2023-11-02
年輕人愛上MBTI:是心理學還是“新玄學”2023-11-02
心理問答 | 不要把結果作為目標,要把目標變成你做了什麼2023-11-01
為什麼害怕拒絕別人?把握三原則,勇敢説"不"2023-11-01
探索“傳統文化+”心理育人模式 上海中醫藥大學升級心理必修課2023-11-01
多方攜手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專訪鄂爾多斯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張燕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