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Kindle中國電子書店將停止運營 市場空白由誰來補

發佈時間:2023-06-28 10:13:04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成琪 | 責任編輯:姜一平

6月30日,亞馬遜公司旗下Kindle中國電子書店將停止運營。在國內電子書市場佔據重要地位的Kindle退出後,市場空白由誰來填補?促進電子書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是什麼?如何激發國內品牌企業發展活力?

商家紛紛入局

《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數字化閱讀方式(網路線上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由2013年的50.1%升至2022年的80.1%。數字化閱讀已成為大眾日常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國內數字閱讀産業規模持續增長,用戶規模逐步擴大,用戶黏性持續攀升,行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近年來,在與海外品牌的競爭中,國內涌現出一批本土電子書企業。比如文石、科大訊飛、掌閱等,這些品牌以更貼近本土需求的創新,以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品的速度,不斷豐富國內消費者的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黃楚新説。

據悉,國産電子書在産品多樣性、系統易用性、內容開放性上有較大優勢,不斷獲得用戶認可。目前,掌閱、漢王、文石等品牌電子書産品均實現了電商銷量80%以上的高增長。

《2022年全球及中國電子書閱讀器行業頭部企業市場佔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顯示,從全球範圍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書閱讀器消費市場,預計到2023年中國電子書閱讀器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85億元。

掌閱iReader的CEO程超表示,在Kindle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後,掌閱APP及時上線了一鍵遷移Kindle電子書功能,用戶可通過微信、電腦、手機等對多種格式電子書文件實現一鍵遷移。

2022年3月,華為發佈了搭載鴻蒙系統的電子紙平板MatePad Paper。“華為的加入將對電子紙平板産品的認知推動、供應鏈資源投入和市場規模抬高起到顯著作用,中國品牌正在逐步接過電子書市場的主導權。”黃楚新説。

業內專家認為,從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比來看,電子書市場尚處在培育階段,品牌商還需要在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産品硬體實力、軟體適配方面繼續努力。

版權仍是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線上閱讀APP的興起,很多人更願意用手機讀書。微信讀書、多看閱讀、網易蝸牛讀書等已成為讀書愛好者的常用軟體。

《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手機移動閱讀成為主要閱讀形式。2022年,有77.8%的成年人通過手機閱讀,較2021年的77.4%增長了0.4個百分點;有26.8%的成年人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比2021年的27.3%減少了0.5個百分點。在數字化閱讀細分市場,手機閱讀APP已“佔山為王”。

除了手機閱讀APP的攻城略地,讀者也開始從“只是閱讀”向“智慧多元化消費”轉換。手機上的短視頻應用、遊戲應用極大擠壓了用戶閱讀時間。據QuestMobile數據,2022年,我國短視頻與線上閱讀行業重合用戶規模已達2.9億,這在一定程度削弱了電子書市場的競爭力。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樂觀地認為,消費者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有閱讀需求,而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電子書市場規模依然龐大。

數字化時代,版權是繞不過去的坎。“當前,國內用戶更習慣於免費閱讀。”黃楚新説,對於想要以內容和增值服務盈利的電子書企業來説,盜版是個大問題。

光明日報出版社總編輯鄧永標建議,首先要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提高準入門檻,整合數字出版平臺,實行專業出版,集約經營。其次要開展“凈網”行動,從源頭抓起,嚴厲打擊惡意發佈盜版電子書和低俗內容的網站。再次要為讀者提供全面、豐富的數字化內容,培養讀者付費閱讀習慣,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和知識需求。同時,還要降低數字化閱讀費用標準,讓數字化出版惠及更多讀者。

據了解,掌閱在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指導下自主搭建了版權支撐系統,建起了一個擁有海量內容版權管理能力的系統平臺。目前已經成功阻斷侵權盜版連結千萬條。

“出版社及作者應進一步完善電子書授權出版機制,促進電子書良性發展,鼓勵版權人對電子書進行數字化許可,同時也要鼓勵出版公司和電子書分銷平臺為讀者提供種類豐富、獲取方便、價格合理的電子書,從而杜絕盜版現象。”程超説。

有專家建議,優質正版內容始終是電子書企業發展的核心優勢。相關企業要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打破內容壁壘,為更多細分用戶打造豐富多元的資源儲備,推出更多具備網路傳播特性的數字內容産品和服務。

構建閱讀矩陣

隨著國內電子書品牌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國産電子閱讀器功能得到更多拓展。智慧化、個性化、社交化以及開放性,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詞。

“對於電子書企業來説,當産品技術不相上下時,閱讀生態、行銷策略以及內容版權或許就成為品牌成功的有力武器。”黃楚新説,國內電子書市場的一個核心變化是用戶閱讀習慣的碎片化。所以,電子閱讀器企業應極力擴展使用場景,滿足用戶多元使用習慣。

例如,華為推出的電子紙平板MatePad Paper並非一款普通的電子閱讀器,而是智慧辦公産品。在閱讀的同時可以實現跨設備互聯,例如與華為的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等PC端實現互聯,完成相關文檔雙向傳輸,進行商務辦公。

專家認為,未來,電子書企業應構建全媒體矩陣式形態,打造集看書、聽書、互動社區、滾動圖片等形式于一體的全媒體數字閱讀矩陣,為讀者帶來沉浸式閱讀體驗。

“文石與其他純閱讀的墨水屏企業不同,我們的開放生態與內容合作夥伴是互補的。”文石副總經理王敬博説,文石與微信讀書APP聯合開發了墨水屏版本,同時也在自己的産品內與京東讀書書城、得到書城開展合作,還與小説類的起點讀書、漫畫類的嗶哩嗶哩漫畫以及有聲書類的喜馬拉雅建立了合作關係。“後續,我們還將在産品中深度預置,用戶可以在文石的産品中快速使用各種主流內容,滿足用戶的各類需求。”

鄧永標認為,電子書企業構建數字閱讀矩陣,必須結合新技術與讀者需求,用數字化新技術增強數字出版的可讀性、可視性、導讀性,多向連結,注重知識點,由單一的圖書數字閱讀逐步過渡為沉浸式閱讀、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從而提升數字化閱讀品質。

在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少峰看來,電子書主要還是網路閱讀,從産業鏈的角度來看,結合網路書做有聲讀物、教育、線下體驗等,可以讓市場保持適度成長性。此外,還可以和影視、遊戲結合,這個可能也會成為趨勢。

“只有兼顧軟體內容與硬體的品牌,才有更多機會填補電子書市場的空白。”程超説。(記者 成琪)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