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數字化助力繪畫“國寶”團聚 1500余件中國畫樣稿杭州展出

發佈時間:2022-03-11 08:48:5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童笑雨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數字化助力繪畫“國寶”團聚1500余件中國畫樣稿杭州展出


  現場展出的《千里江山圖》。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3月10日電(童笑雨)“給你一天,穿越千年。這真不是玩笑話。”3月10日,浙江大學教授王小松接受採訪時認真地説。

當天,“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先秦漢唐、宋、元畫特展在浙江杭州開幕。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至今共收錄海內外260余家文博機構的中國繪畫藏品12479件(套),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藏品收錄最全、圖像記錄最真、印製品質最精、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整合。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在2021年,“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階段性成果展”就在浙江大學亮相。與去年相比,此次展覽規模更大,展品更多,集中亮相了1500余件先秦漢唐、宋、元畫精品的出版打樣稿檔案。

“任何一個藝術家、觀眾,都不可能在一天時間裏看完中國的傳世名畫。而且很多名畫被收藏在國外,很多人想看也看不到。但是在這裡,這個願望可以達成。”介紹整個展覽時,王小松説。

當代科技如何讓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繪畫“國寶”團聚?這源於16年來高精度的圖像收集。據介紹,項目團隊曾奔赴世界各地,請求一家又一家文博機構打開庫房大門,拍攝高清度的中國名畫。


  觀眾在參觀復原的石窟。 童笑雨 攝

他們確定了當時圖像出版物最理想的技術標準:儘量採用8×10英寸大型技術座機對原作進行拍攝。為了讓古代繪畫圖像以最高清晰度呈現在世人面前,書中不僅要有整幅畫面,還要呈現局部原大圖與放大圖。

正是當時這一看似“嚴苛”的要求,才有了如今“大系”展覽的震撼。走進展廳,第一眼看見的,便是在1:1還原的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雖説是樣稿,但和原畫的相似度非常高。

除了《千里江山圖》,記者還在現場看到了唐朝的《步輦圖》《簪花仕女圖》,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等稀世名畫。對於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而言,此次展覽不僅能“一飽眼福”,更重要的還在於其研究價值。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他説,時隔千年,有些名畫上的細節雖然難以看清,但展出的樣稿能滿足最苛刻的研究、學習需求。

“中國畫教學,臨本的甄別和選定是最關鍵的。如《秋山問道圖》,以前沒有很好的臨摹圖。”高世名説,但現在就能為國畫係學生在學習、分析和品鑒時提供一個豐富的資料庫。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他指了指現場一幅宋代畫作上的樹説,哪怕把它放大至正常樹木的高度,也能清楚看到畫家作畫時筆墨的勁透。

展覽除了再現珍藏在博物館中的國寶級名畫,還等比例複製了中國四大石窟——敦煌、雲岡、龍門、大足,以及四川安岳石窟和浙江杭州西湖石窟中的若干個典型洞窟和唐代佛光寺的數字化成果,讓許多遠在千里之外的石窟,也借助科技手段在這裡呈現。


  復原的石窟。 童笑雨 攝

浙江大學教授李志榮表示,石窟復原,採用的是全球領先的3D石窟復原技術。站在復原的龍門石窟前,她指了指石碑上一塊墨跡表示,這是千百年來後人拓碑的痕跡。

“我們通過鐳射掃描、攝影測量的方式,進行數字採集。再通過演算法進行三維模型建構,讓實體的文物變成了電腦裏的文物。”李志榮説,在此基礎上,通過3D列印技術,以及後期色彩、質感重塑,才有了現在的展廳裏的石窟。

“這可以看作是‘大系’項目的延伸。”她表示,繪畫與建築雖然分屬不同類別,但本身是互聯共通的。“我們希望通過科技手段,讓文物、國寶以另一種形式‘回歸’。”

據悉,本次展覽在浙江美術館舉行,將持續至4月20日。(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