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河北臨西發現明嘉靖年間墓誌銘 提及“京通兩倉弊事”

發佈時間:2022-03-11 08:50:5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鵬翔 張玉坤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河北臨西發現明嘉靖年間墓誌銘提及“京通兩倉弊事”


  臨西縣發現的明代墓誌銘石刻。 張玉坤 攝

中新網邢臺3月10日電 (張鵬翔 張玉坤)河北邢臺市臨西縣文保所10日透露,近日,該縣文保人員在臨西縣西溫村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塊明代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年)的墓誌銘石刻,距今已有480年曆史。

據介紹,這方墓誌銘是在農戶建房開挖地基時發現的,一直被放置在空閒庭院的角落。墓誌銘石刻為正方體,長、寬均為70釐米,高16釐米,青石材質,石刻右上角略有殘缺。碑文用楷體書寫,字體俊秀,剛勁有力,約有610多個字,記載了當地嘉靖年間進士、提學御史張相的生平履歷、家族成員構成及授封情況。


  臨西縣發現的明代墓誌銘石刻。 張玉坤 攝

據記載內容顯示,墓主人張相,字子良,從小聰慧,明嘉靖五年進士,歷任平陽府推官、山西巡按御史、南直隸提學御史等職務。墓誌銘除了介紹墓主人生平,特別對張相因督辦“京通兩倉弊事”遭到多名官員彈劾而被降職一事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讚揚了張相秉公辦事,剛正不阿的道德品質。

據臨西縣文保所所長張霞介紹,明朝時期,通州區位於京杭大運河北端,是歷史上交通要沖和漕運倉儲重地。為了存儲漕糧,京城和通州建起了很多糧倉,通稱為京通二倉。發現的這方石刻,提及了當時“京通兩倉弊事”歷史事件,進一步充實了冀南地區的明代史學資料,同時對研究當時的政治、文化、地理地貌的變遷也具有重要歷史參考價值。(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