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黑膠回潮 收藏不如聆聽

發佈時間:2022-01-28 09:09:5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喬穎 壽鵬寰 | 責任編輯:秦金月

15年來,黑膠唱片銷量基本上以每年百分比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黑膠復興”(Vinyl Revival)也成了一個專門的概念和口號。全球如此,中國亦然。1月17日,歌手孫悅發行了出道28年的首張黑膠唱片。除此之外,黑膠家族的名單上還有羅大佑、周傑倫、張信哲、張傑、鹿晗、鄧紫棋、沙寶亮、滿江等等。黑膠唱片在中國已成趨勢。

現象

從停産到復興新專輯推黑膠成潮流

在中國,由中國唱片廠生産的《黃河大合唱》《東方紅》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風靡一時。中國唱片廠自行研製薄膜唱片(17.5釐米)因其價格低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20世紀末,由於受到CD等新載體的衝擊,黑膠唱片市場嚴重萎縮,中國黑膠也正式停産——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産線關閉。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或是二手的。

不過,技術的更新迭代雖然讓黑膠唱片的需求量逐步下降,但正如當今流媒體數字音樂對實體專輯市場造成的衝擊一般,市場雖受影響卻並未消亡。由於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

2010年“中國唱片黑膠復興計劃”啟動。當時國內的黑膠市場較弱,也已經沒有自主生産黑膠唱片的能力,國外卻逐漸颳起了黑膠復興的潮流。經過評估,中國唱片率先啟動黑膠復刻計劃,挑選早期黑膠唱片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鋼琴協奏曲《黃河》等經典內容,將生産製作交由海外,成品回到國內發行推廣,開始給國內的黑膠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近幾年來,黑膠唱片的復蘇風潮迅速席捲全球,中國國內的黑膠唱片市場逐漸復蘇,“無論是對於經典唱片的復刻需求或是對於新唱片的出版發行需求都在持續增長”。

2020年,“周傑倫20週年紀念黑膠套裝”堪稱是華語樂壇大事件。這套收錄14張黑膠專輯並配限定手提箱的套裝組,預告發售時就成為社交媒體出鏡率最高的黑膠唱片,臺版預訂價為28990元新台幣(人民幣約6990元),出貨時價格已超過8000元,2個月後價格為1.2萬至1.8萬元;內地版預訂價6399元,2個月後價格超過7000元,如今在網購平臺已炒到2萬元左右。

2021年,國産留聲機品牌梵尼詩邀請青年藝術家李元素創作了藝術作品《旅行》。將經典黑膠唱片作為收藏品或裝飾品進行展示,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今年1月,歌手孫悅出道28年首次發行黑膠唱片《SUNNY TIME》系列。發行新音樂專輯時同時推出CD和黑膠兩種介質,成為中國音樂界的一種新興潮流。

分析

為什麼買黑膠?“喜歡走到唱機前抬起唱臂的儀式感”

宇悅無限文化公司企劃總監櫻桃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各種音樂介質中,黑膠的穩定性具有絕對優勢,是迄今為止開發的最穩定的錄音格式,與磁帶和CD不同,它們可以在受控環境中使用100年之久。

不久前,櫻桃受邀做客中數傳媒黑膠工作間,那裏陳列了梅蘭芳先生的黑膠經典。在一台樣貌古樸的百年唱機中,播放梅先生的京劇選段。櫻桃説,那種特殊的唱針劃過木膠的噪點聲都富有著強烈的穿透力,可以清晰感受到先生鼎盛時期的聲音張力以及空間和時間感的真實還原性。

“我個人認為這是所有音軌上的顆粒感被放大而至的美感。黑膠由於錄音的工藝所限,自然去除了一切修飾的工程手法,不能進行音樂堡壘的任何修葺,反而保留了最原始的人聲與樂器之間的真實面貌以及相位關係。”

櫻桃表示:“黑膠固有的錄製工藝,模擬音質的輸出都決定了這是小眾所求。”它的形式和容量決定了:聽眾必須進行一系列操作手動播放,聽完一面後還得自己翻面。這種播放的複雜性和儀式感,對於當今習慣使用數字方式一鍵點入百萬曲目無限連播的大眾聽眾來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對音樂品鑒的態度回歸。但櫻桃認為,黑膠復興是必然的,也是國內音樂工業發展中進步的一個新坐標形態。“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有分量而有質感的載體。喜歡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實物,也喜歡離開椅子走到唱機前抬起唱臂的儀式感。”

除此之外,黑膠的走紅契合了社會的某種懷舊情懷。數據顯示,一半的黑膠唱片買家從不用它們來聽音樂。一些買家用黑膠唱片裝飾房間,還有一些只是為了支援他們喜歡的音樂人。

據了解,目前國內黑膠生産線分佈于上海、廣東、青島等地。這些生産線規模不一,工藝也不一致。而中國唱片旗下“UOD黑膠工坊”的生産線集母源製作、膠片刻紋、金屬製版、黑膠唱片壓片為一體的,是工藝流程最為完整,設備及技術最為先進的一條生産線,這裡生産的黑膠唱片是完完全全的“中國製造”,擁有絕對的自主優勢。

“UOD黑膠工坊”進口了海外黑膠唱片全套生産設備,並進行技術革新升級以使其符合當下現代科技環境,建立起了黑膠唱片完整生産線。

聲音

兩千張黑膠唱片被“秒殺”受眾群體趨於年輕化

80後阿水涉足黑膠唱片業十年,見證了黑膠唱片從無人問津到突然回潮備受追捧的整個過程。2011年,阿水成立了一支黑膠獨立廠牌。最開始做的唱片,都是身邊的小眾金屬樂隊,每次發行量僅為150張至200張,由合作的唱片店代賣。但基本都是“壓貨”,賣不動,因為受眾太少了。直到2014年,阿水的公司才走出虧損狀態。

阿水説,2018年以後他的唱片銷量有了明顯提升。2021年,阿水發行了鄭鈞《赤裸裸》和許巍《在別處》《那一年》,3000張黑膠唱片一天之內售罄。緊接著是2021年8月,痛仰樂隊2008年專輯《不要停止我的音樂》的黑膠發行,跟樂隊一起共同銷售2008張,0.04秒全部賣完,“這兩年黑膠唱片的回潮幾乎達到了一個巔峰,無論流行還是搖滾專輯都會陸續推出黑膠唱片,甚至有些經典專輯會出多個版本,不少鐵桿粉絲照單全收。”

黑膠回潮的同時,蘊藏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阿水介紹,疫情這兩年,幾乎全球的黑膠工廠都在超負荷工作,以往合作那家德國廠,早已停止接單,即便接了,插隊加班的情況下,最早也需七八個月才能交貨。

2011年阿水發行第一張黑膠唱片時,國內沒有製作黑膠唱片的工廠,只好去德國製作。如今,國內已有幾家工廠,生産越來越方便,而且購買黑膠的途徑也越來越多。現在,阿水發行的黑膠都在國內生産。

但是,黑膠“復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産能力的限制。正如阿水所説的,由於國內自主生産線的生産能力不足,導致向海外訂購製作並進口黑膠唱片的需求加大。業內人士稱,廠家生産能力嚴重不足、排片週期長、生産成本高、進口手續繁瑣等因素導致供需失衡,部分國際唱片公司因此無法實現中國國內市場及國際市場同步發行黑膠唱片的計劃。此外,海外加工也加大了音樂版權流失的風險。

阿水介紹,購買黑膠産品的樂迷,基本都是80後,喜歡小眾音樂,買來多是為了收藏。資深樂迷、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唱片店的吳藝眀説:“有時候聽到有人説自己的黑膠唱片具有多麼多麼高的收藏價值,我覺得這是個誤區。沒有歌曲的加持,黑膠無非就是一種介質。黑膠唱片最大的價值就是讓我們去聆聽它,然後將它分享出去。如果買了不聽,只是挂在墻上,那沒有任何意義。”至於“黑膠復興”的概念,吳藝明也表示了謹慎的樂觀,“黑膠只是眾多音樂傳播媒介中的一種,在市場份額上遠遠還沒有回歸主流。”所謂黑膠復興,只是當下的人們願意以更多樣的方式聆聽音樂。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比起流媒體在音樂傳播方面的主流趨勢,黑膠唱片目前還是屬於小眾圈子,但相較于從前,黑膠唱片從內容選擇、受眾群體等各方面來説都逐漸趨於年輕化。”

本版文/本報記者喬穎壽鵬寰

統籌/劉江華

潮流檔案

黑膠又稱LP(long play),黑膠唱片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貯存聲音信號的載體。作為音樂的載體,黑膠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4年CD誕生。之後,黑膠生産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貶值嚴重。

銷量回暖

2006年,全球黑膠唱片的銷售額開始回暖,從3400萬美元猛增到4800萬美元。如今,黑膠唱片復興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21年這15年間,黑膠唱片基本上以每年百分比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從2007年到2016年十年間,全球黑膠産業的營收增長近10倍。

2020年,美國黑膠唱片的銷售額增長了28.7%,達到6.26億美元。其中,51張專輯黑膠銷量破5萬張大關,比2019年的23張增長一倍多。

消費者年齡分佈

近年來購買黑膠唱片的,恰恰是那些出生在CD和數字音樂時代的年輕人。美國音樂市場超四成的消費者是3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他們購買黑膠唱片的數量佔到了黑膠銷售總量的77%。

數據來源:

Music Watch機構通過對美國4800位黑膠唱片聽眾年齡段抽樣調查;Digital Market Outlook機構調查得出每百萬人內數字音樂聽眾年齡段。

黑膠大事件

1888年,埃米爾·柏林納發明瞭圓盤式留聲機(Gramophone)和以蟲膠為材料的唱片,這種唱片是現代唱片的鼻祖。

1966年12月,中國唱片廠自行研製薄膜唱片開始試産試銷,因其價格低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20世紀末,黑膠唱片受到CD等新載體的衝擊,市場嚴重萎縮,中國黑膠也正式停産。

2018年,集母源製作、膠片刻紋、金屬製版、黑膠唱片壓片為一體的黑膠唱片生産線正式以“UOD黑膠工坊”為名在上海建成投入使用,黑膠回潮。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