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春節:從“中國時間”到“世界時刻”

發佈時間:2022-01-27 14:37:05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耿 羽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持續拓展為全球共用的國際性節日,既是“中國時間”更是“世界時刻”。春節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飽含著華夏兒女的團圓溫情,承載著海外華人的思鄉深情,深化著世界各國人民的相知友情。春節文化面向世界“走出去”,有效促進著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提升著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積極傳遞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根植海外華人,春節文化綿延傳承融合發展。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佈最集中的地區,當地華人先祖主要來自於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特別是福建和廣東兩地。華人“下南洋”謀生,為緩解思鄉思歸之情,將祖地的節慶風俗帶入遷徙地,代代相傳。東南亞華人的春節既保留了家鄉的傳統年味,又添加了若干當地元素。以馬來西亞為例,春節前夕,華人家家戶戶開始準備粿加必、蜂巢餅、番婆餅等年餅食品,這些“娘惹”糕點是華人對祖地和當地的料理進行融合後的美食産物。廣東的美食“魚生”,在當地被改製成“七彩魚生”,是華人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大家圍在一起一邊撈一邊喊吉利話,而且要儘量撈得高,討個步步高升、風生水起的彩頭。對於福建籍華人,慶祝大年初九玉皇大帝生日的“天公誕”甚至比迎新年還熱鬧,大年初八晚上,人們在家中布設祭壇,準備茶酒、糕餅、水果、葷肉等供品,尤其必備寓意“節節高”的長長的甘蔗,到了零點鞭炮齊響煙花漫天。春節文化逐步從華人社區走向全社會,東南亞許多國家將春節法定為公共節日,當地其他民族的百姓也相互拜年、送禮物,共同觀賞舞龍舞獅等各種熱鬧的新春活動,春節成了全民娛樂的節日。

伴隨絲路建設,春節文化沁入民心,傳揚四方。跟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腳步,許多中國建設者奔赴海外勤勞奮鬥,絲路建設在實現雙方經濟共贏的同時,也在促進文化深入交流。中建埃及分公司近年承擔建設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1000多名中國工程師和工人遠赴埃及與當地員工一起奮鬥,目前正在建造的中央商務區標誌塔榮升“非洲第一高樓”。去年春節期間,項目部組織中埃員工共同寫春聯、挂燈籠,開羅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埃及員工傑哈德自學習中文起就愛上了中國書法和漢字,她主動要求用毛筆寫下“春節快樂”的阿拉伯語春聯,積極參與貼春聯的埃及員工阿萊表示她是第一次參加中國春節活動,“一下子就被中國的燈籠和春聯吸引了,中國的春聯真的很漂亮”。中國各種大型工程建設和企業投資有效改善了非洲的基礎設施狀況並拉動了經濟增長,為非洲帶來了數百萬計的工作和就業機會。非洲許多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當地青少年希望學好漢語並了解中國文化,以後進入中國公司獲得更好的工作。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多次舉辦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參與的大多數是埃及青年大學生,包餃子、寫春聯、試彈民族樂器、試穿民俗服飾等每項體驗活動持續半小時左右,並附加中方老師專業的背景知識講解。共慶春節成為中非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縮影,春節文化成為“一帶一路”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紐帶。

借助來華契機,春節文化成為各國留學生的深度體驗。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外國青年選擇來中國留學。由於疫情或其他原因,一部分外籍留學生在寒假期間留校,這為他們近距離體驗中國春節文化提供了機會。華僑大學和集美大學已連續多年組織留校的外籍留學生和中國師生歡聚一堂共度除夕,留學生們積極參與寫春聯、包餃子、猜燈謎等趣味活動,品嘗五香條、鹵面、封肉等閩南“古早味”年夜飯,溫馨喜慶的年味撲面而來。外籍留學生是春節文化的親歷者,更是傳播者。華僑大學泰國留學生潘明珠留校過年期間,在廈門大街小巷到處尋找中國春節的年味,向遠在泰國東部的四色菊府通才學校的學生們推廣春節文化直播課程,講解各種春節習俗。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於2月4日即大年初四開幕,會期與春節恰好重合,陸續到來的國外運動員、教練員、媒體工作人員、政府工作人員等將現場體驗春節文化和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融合。冬奧會酒店中,已開始營造佈置新春氛圍,中國結、燈籠、爆竹、紅梅四處懸挂,展台中陳列著剪紙、紅包、老虎玩偶、福字、兔爺等,在主媒體中心智慧餐廳裏,還有智慧餃子機給大家提供春節美食。冬奧會期間,北京市政部門持續在長安街延長線、三里屯、國貿等重點區域結合春節、民俗等傳統中國元素打造冬奧特色景觀,各國來華友人將通過冬奧會深度感受春節文化魅力。

依託網路雲端,春節文化多元展演線上共慶。受到疫情的影響,一些既有的線下慶祝活動被迫取消,但同時許多精彩紛呈的線上慶祝活動適時推出。近兩年中國文旅部精心準備了“歡樂春節”的線上系列活動,通過各國各地區中國文化中心官網、微信和海外媒體平臺廣泛推送,讓全球觀眾足不出戶感受中國春節的濃濃年味。雲端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春節節慶故事、春節美食、生肖設計、民族音樂和舞劇、冰上雜技等,還有剪紙、青瓷、木版年畫、太極等“非遺”藝術,線上知年俗、賞非遺、看大戲活動引起各國民眾廣泛關注,去年吸引法國線上受眾近120萬人次,法國網友弗朗斯瓦茲留言:“揚州木偶戲的視頻很精緻、很優雅且富有詩意。蘇州織染繡太美了!”雲端活動展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文字、圖片、短視頻、網路直播、虛擬場景、互動體驗等,將剪紙與二維動畫相結合講述年獸故事,借助全三維場景交互體驗引導觀眾親臨龍泉,品味青瓷藝術、了解製作過程,製作手繪長圖風格的H5互動程式推廣動漫視頻,720度環物展示年畫等各類新媒體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讓人耳目一新。此類展演深受各國觀眾喜愛,例如去年在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推送時收穫線上單帖最高瀏覽量5萬餘人次,許多泰國朋友點讚並留言,“視頻做得好棒”,“動畫效果非常有趣”。雲端慶新春活動形式多、創意新、互動強、輻射廣,更有利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好中國元素,全面體現春節的文化性、藝術性、傳統性、國際性。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