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孔子第75代孫孔祥勝的春節記憶:傳統民俗承載地道年味

發佈時間:2022-01-26 08:53:4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李明芮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孔子第75代孫孔祥勝的春節記憶:傳統民俗承載地道年味


  孔子第75代孫孔祥勝現場書寫春聯,吸引遊客駐足觀看。 李明芮 攝

(新春走基層)孔子第75代孫孔祥勝的春節記憶:傳統民俗承載地道年味

中新網山東曲阜1月25日電 題:孔子第75代孫孔祥勝的春節記憶:傳統民俗承載地道年味

作者 李明芮

長桌排開、筆墨鋪就、毛筆起舞,一幅幅飽含濃濃年味的福字、春聯躍然紙上。孔府春聯是孔府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孔子第75代孫孔祥勝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書寫孔府春聯,至今已有近30年。在他看來,孔府春聯尤為體現書法家的造詣,有嚴格的形式和固定的文辭,是“精細活”,要求高。

1月25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孔祥勝像往年一樣在孔府忙碌。孔府過年的年俗豐富多樣,挂天燈、貼春聯、蒸壯、龍燈會等。但尤以春聯特點最為突出,以貼春聯為代表的孔府傳統年俗,始終承載著民眾對於過年的期待。

“小時候一到臘月,簡直迫不及待,天天盼過年,到了大年三十就開開心心貼福字、貼春聯。”家人其樂融融,歡聚一堂,高高興興貼春聯成了孔祥勝揮之不去的春節記憶。

據孔祥勝介紹,舊時春節來臨前,是孔府書房、司房文職人員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負責書寫所有春聯。孔府原為孔子嫡長孫的府邸,現與孔廟、孔林一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現存孔府有560多間樓軒廳堂,形成九進院落。依照舊制,每道門上都要張貼春聯、門神或“福”字,現在每年春節期間,孔府也要張貼50多副春聯。孔祥勝説,自1998年春節孔府恢復貼春聯後,孔府的春聯都由孔祥勝書寫。

孔府春聯講究紙墨精良、字體工整、對偶得體。孔府文物檔案館至今還保留著清乾隆二十四、二十五年的孔府年節春聯底本,詳細記錄了各門柱聯語、紙色和長寬,以及門扇上張貼門神的種類。孔府春聯內容涵蓋之廣,也非普通人家所能及,有的敘事抒懷,寫景咏物;有的頌揚孔府福威,體現聖人之家的氣派。孔祥勝説,春聯所寫內容要與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或房屋功能嚴格匹配。

“孔府的傳統民俗代表的是家文化,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希望通過書寫孔府春聯,讓遊客把春節的喜氣帶回家,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孔祥勝道出自己堅持在孔府裏寫春聯的原因。(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