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傳統文化如何“破圈”?福建將發揮世遺大會溢出效應

發佈時間:2022-01-25 09:15:3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龍敏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新社福州1月24日電 (記者 龍敏)福建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當下,如何傳承和發展?福建省代省長趙龍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福建將充分發揮世遺大會溢出效應,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保護好福州古厝等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支援泉州打造世界遺産保護利用的典範城市,支援廈門、莆田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于24日繼續在福州召開的福建省兩會上,福建省人大代表積極建言獻策,建言進一步發揮世遺大會溢出效應,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

去年,福建成功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産。

福建省人大代表、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館長丁毓玲建議,加快支援泉州打造世界遺産保護利用典範城市,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實施“海絲”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基礎工程,探索公園機構職能、保護體制,建立多方協同高效運營機制和數字化資訊管理機制等。

丁毓玲還期待,福建省支援泉州建設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在政策、資金和項目建設上給予傾斜支援。該項目被列為福建省“海絲”核心區建設項目,建成之後將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對外交流展示的重要基地,成為與台灣文化遺産保護展示交流的重要基地。

農業文化遺産作為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既能增強當地産業發展後勁,又能帶動遺産地農民就業增收。福建省人大代表、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茶葉技術專家組組長楊文儷指出,應加強推動對遺産地的規劃引導和典型示範,推動在鄉村振興規劃中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産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産業鄉鎮、文化産業特色村和文化産業群。

“把富有福州文化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符號體現到老城改造和新城開發中,彰顯閩都文化特色。支援把閩江(福州段)遊覽打造成為旅遊精品。”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天龍表示,閩江是福州的母親河,是講述福州歷史變遷的最好載體,要突出閩江兩岸商貿文化、使館文化、宗教文化、船政文化和景觀特色,優化沿江夜間燈光,美化沿江建築和城市輪廓。

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要夯實資金保障渠道。福建省人大代表、泉州市鐵通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朱元林建議,在原有文化服務産業資金的基礎上,增列世界遺産保護與利用專項資金;積極引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世界文化遺産保護中來。

談到傳承人老齡化現象嚴重,青年人缺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了解,作為非遺傳承人,福建省人大代表、漳浦縣剪紙協會主席高少萍建議,從娃娃抓起,進一步擴大非遺宣傳範圍和非遺宣傳人群,讓非遺保護意識根植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引進專業教師人才,打造應用型教師隊伍;加強與産業端的聯繫互動,推薦就業,實現産教融合閉環。(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