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首鋼園冬奧設施及配套項目陸續亮相。作為北京最大的工業遺産,首鋼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特大企業,在搬遷異地之後,偌大的廠房沒有就地拆除,或者報廢,而是經過巧妙設計,轉身為首鋼園。那些昔日高聳的煙囪和轉爐,成為觀光的藝術品;在轉爐裏開辦的新型書店,成為網紅打卡地。
始建於1919年的首鋼舊廠房成功轉型,在北京並不是個案。北京雖然不是特大型工業基地,但是從近現代以來建立了不少的工業企業,如二七機車廠、北京焦化廠、京師自來水公司東直門水廠、京張鐵路、北京印鈔廠(541廠)、718聯合廠(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等。這些工業遺産是北京獨特的歷史記憶和城市歷史檔案。
隨著社會發展,原先的一些高耗能的老舊國企,陸續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何有效盤活這些老國企廠房,成為城市發展的一道新課題。
有效激活這些老舊廠房,文創園就是不錯的選擇。如798,在這裡,工業遺産與藝術産品有機結合,以往可能被人們視為發展包袱的老舊機器,都成為展現文化才能的新舞臺。
有數據顯示,北京近年來騰退老舊廠房達242個,已轉型利用佔地面積601萬平方米。在有識者看來,老舊廠房不是城市的累贅,而是城市的文化富礦和金山銀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記憶,它們已經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脈和居民的生活。保護、利用好這些老舊廠房空間資源和文化遺産,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選擇。
應當指出,老舊廠房和機器看似“傻大笨粗”,其實是無價之寶,原因就是這些工業遺産不能複製,是特定時代的特定技術的呈現。這些老建築,蘊含著人們深深的鄉愁和無限的記憶。工業遺産烙刻著工業時代的足跡,見證著工業文明的發展歷程,同時記錄著那個年代熱火朝天的創業圖景和故事,因此把這些工業遺産有效地活化,充分考驗著當代人的智慧。
如今,北京很多文創園都有自己的定位,或者主打時尚創意藝術,或者主打影視拍攝或者主打繪畫藝術展示,並都能聚集相關的公司,成為某一領域的人才、産品聚集地。
比如,首鋼園作為工業遺産公園,以雕塑、景觀鋪地、景觀墻等方式展示歷史記憶,不論男女老少來到這個老工業基地都很興奮,紛紛拍照留念。
還有一些由工業遺産變成的文創園,則是突出了歷史記憶並賦予了老舊廠房新的功能。如北京懋隆文化産業創意園,曾是業界知名的北京工藝品進出口商品集散地。這裡的墻上還保留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標語,很有年代感。
工業遺産絕不是簡單的老舊廠房,而是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築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這些遺存看似已經陳舊和過時,卻是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的一個瞬間,不但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還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它們也是一種記憶喚醒,有效活化這些遺産,能夠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拓展城市文化資源。
工業遺産賦能城市文化,這事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