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序一:美術館與我們(2)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14 14:18:56 |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在我們國家,美術館並沒有經歷這樣完整的過程,有很長的空白期。想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完西歐博物館三百年走完的路,我們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目前而言,我們的美術館文化還未成形,美術館生態環境還需調養,美術館系統的秩序化建設與行業標準亦未完善,甚至對什麼是美術館、美術館的價值、非營利特性都沒有形成統一且清楚的概念。與之不甚相稱的是,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使許多民間資本進入博物館、美術館領域;中國的當代藝術創作,已漸擺脫“西學東漸”的亦步亦趨,進入了一個全球同步對話的時期,在國際上産生了影響;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和中國藝術的市場,在經歷了幾輪調整之後,逐步趨向理性和規範;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到今天,文化的交流也已經不是從發達國家流往發展中國家,從西方流往東方這麼機械單向。也就是説,中國的美術館發展,既跟不上世界美術館發展的步伐,也跟不上中國政治、經濟以及中國當代藝術、文化、藝術市場發展的步伐。從另一個層面上説,正由於美術館這一環節並不強大,使中國的文化、藝術缺少了迴圈系統,以至於出現了“斷帶”。

 

  這幾年,政府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把文化作為民生的有機組成部分,把滿足人民的文化權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準作為政府的責任擔當了起來。從中央到地方,博物館的興建速度達到了高潮。不過,博物館、美術館要發展,光靠蓋房子還解決不了問題。現在中國的美術館發展正處於一個新的探索時期,即在世界博物館業對博物館業發展方向的探索、當代藝術對發展方向的探索、中國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藝術文化體制(尤其是非營利文化事業單位發展)的探索、中國民間資本對設立藝術的贊助與投資的探索這四方所匯聚的結點之上。這重重探索也是重重創新。幾年的美術館運營,我深感到創新的動機、鮮明的使命、有效的管理及自身運作模式得到觀眾及全社會的支援是一件多麼重要而困難的事。我們在這樣一個時期和情形下,與大家分享中國第一家民辦非企業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的成長經驗,圍繞著美術館之基業長青,對世界美術館發展的脈絡、趨勢,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及美術館遊戲規則,國內的文化藝術政策及風向做了相關的匯總與梳理,為中國的美術館發展提出了建議,供中國的美術館及博物館業同行參考、批評、指正。

 

  最後,要特別感謝這本書的合作夥伴羅怡先生,她的理想、熱情、態度、方法和才華,是美術館發展中的寶貴財富。感謝今典集團董事長給了我一個做美術館的機會。感謝我優秀的同事們,是他們給了我啟發。

 

  張子康

 

  2009年3月

 

  注:歷經“民眾互助模式”、“慈善贊助模式”、“人民權力模式”,非營利組織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逐步“以競爭與市場模式”為主導。

下一頁序二:剩餘的激情上一頁序一:美術館與我們(1)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美術館》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序一:美術館與我們(1)
· 序一:美術館與我們(2)
· 序二:剩餘的激情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2)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3)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4)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5)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6)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7)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8)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9)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0)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1)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2)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3)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4)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5)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1)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2)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3)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4)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5)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6)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1)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2)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3)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