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18世紀末的歐洲,美術學院、美的觀念、美術史的觀念、藝術創作(脫離了定制)、藝術市場都紛紛出現。博物館在藝術分類上的完整性與獨立性也越來越強,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在博物館的基礎上應運而生了。18世紀末撒下的種子,在美術館成長的一百多年裏相互促進演化。漸漸地,美術館不僅僅展出人們公認的藝術大師的作品,也致力於發現、贊助和解釋新的藝術家。尤其是二戰後,美術館在內容、數量、功能、角色、文化社會地位上的發展日新月異。美術館成為一個涉及美術創作、美術收藏、美術品社會接受與推廣、審美教育、美術評論與研究、美術的社會管理的綜合性機構。 196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Museum)定義為“一個以研究、教育與欣賞為目的,來保存以及展示在文化及科學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的對象的機構”。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進一步為博物館給出比較完整的定義:“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而且是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它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物質見證進行了蒐集、保護、研究、傳播與展覽。”增加的部分,著重強調了博物館的公共性、服務性、非營利性以及以人為本的精神,這個定義基本沿襲至今。作為博物館一部分的美術館,自是在這個大概念之下的。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世界上有關博物館學的研究成為一門新興專門學科,世界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的分類有更廣范的延伸。在全球化浪潮的帶動下,為了更好的生存,美術館經營的體制與形態、運作的內容及方向已産生了巨大的變革。不過,關於博物館——美術館的基本定性仍然沒有改變。 不過,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由於博物館並不是既定好框架再向前發展的,因此,無法從名稱上根據是否帶有博物館(Museum)來絕對區分、判定機構的公益性與非公益性,比如美國的性博物館(SexMuseum),是打著博物館旗號的營利機構,不過這樣的情況在美國只佔博物館總比例的0.7%(《當代美國博物館》p11,段勇,科學出版社,2003))。再比如,著名的美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GalleryArt)、英國國家美術館(TheNationalGallery),被稱為Gallery(國內多譯為畫廊,主要指商業機構)。而且,有些美術館,甚至不叫Gallery,也不叫ArtMuseum,而是稱之為中心、藝術宮等等。不過,無論英美,由於美國博物館協會和英國博物館協會都有極具公信力的、嚴格的對非營利美術館的認定程式,人們並不在乎,也不需要在乎“美術館”的稱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