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4)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14 13:29:49 |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藝術的主題,始終是關於人類悲傷、喜悅、孤獨、恐懼、憤怒等感受,與藝術溝通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人們來到美術館中,尤其是當代美術館中,不完全是為了被動接受既有的歷史意義,而是要與藝術家一起感受、印證和闡釋一種正在發生並需要不斷深掘的意義。把觀眾作為創造時代藝術精神的主體之一,將這個理念植入美術館收藏、教育、研究、展示的傳統功能之中,創造美術館的全民共用共建機制與氛圍,引發觀眾對美術館活動的策劃、評價與討論,讓觀眾産生強烈的參與感與“主人翁責任感”,感受到自己與藝術之間的一種強烈的關聯性,甚至自己也親身參與到藝術實踐中。古根海姆美術館在設計自己的展廳時,有意地將展出的作品挂在墻上靠近地面的位置,並配備舒適的座位,播放音樂以營造持續冥想地觀賞藝術的氛圍。展廳設有意見簿,參觀者可以在上面寫下他們的觀感。這鼓勵了一群“票友”觀眾的形成,長期的觀看行為形成觀看習慣,持續著美術館運營的熱度。

 

  除了觀看美術館的感官經驗,還可有社交經驗、情感經驗。如果美術館每次展覽傳達的主題可以適當通過細節滲透到這些美術館旁系體驗之中,那麼觀眾在美術館中,將擁有在其他消費場所沒有的幸福感覺。一些“非美術館服務”:如紀念品商店、洗手間、餐飲、書店、庭院、廣場、停車、殘障人士設施、照顧兒童或育嬰婦女的設計、衣帽間、舒適座椅及休息場所、公共區域衛生及整體氛圍營造、館員是否在觀眾需要時可以隨時提供態度可親的諮詢與服務……引導觀眾認知美術館的功用、利用美術館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使美術館的口碑口耳相傳,是件繁複有序的工作。這些相關延伸,給人的感受都必須與美術館的整體風格一致。

 

  總之,觀眾對美術館的體驗可以來自美術館活動的任何一個方面。美術館要彰顯公共性,回歸公眾,就一定要注意到當今社會審美和體驗的豐富性。高品質的審美與體驗能為人們提供內在的回饋。用更鮮明的展覽策劃主題,更有視覺衝擊力的展示方式,在教育和活動上採取多種手段,創造更多的藝術享受、消費與服務的情境,從各個層面打通藝術創作與藝術接受的關係。只有這樣,美術館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導觀眾“自我實現”,使觀眾真正從美術館中得到美、教育、學習、成長。也只有這樣的美術館活動,才是有效的美術館活動。一個體驗型的美術館,具有更驚人的發展能量。打造一座體驗型的美術館,不僅涉及到我們上述所提到的體驗措施和途徑,同時還涉及到品牌培養、文化資源的整合、投入機制的改善、公共文化政策的配套等等問題,本書中相關章節還都會分別提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美術館》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序一:美術館與我們(1)
· 序一:美術館與我們(2)
· 序二:剩餘的激情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2)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3)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4)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5)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6)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7)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8)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9)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0)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1)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2)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3)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4)
· 第一章 認識美術館(15)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1)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2)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3)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4)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5)
· 第二章 體驗型美術館:美術館與觀眾(6)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1)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2)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3)
· 第三章 一根韁繩與三駕馬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