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護航幼苗成長 廣州舉辦2024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發佈時間:2024-11-25 09:48:5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侯翔宇

現場訪談環節,嘉賓圍繞“如何正確處理社會人際關係”展開探討。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 攝

在《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頒布實施之際,11月23日上午,“從心靈出發與文明同行”2024年廣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廣州市兒童公園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婦女聯合會主辦,旨在提升市民心理健康水準和文明實踐素養。

在莊重的倡議儀式環節,領導嘉賓們共同推動拉桿,標誌著“從心靈出發與文明同行”2024年廣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倡議正式發起。緊接著,嘉賓代表發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倡議,呼籲全社會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號召廣大市民一起做新時代文明人。

親子話題引關注 大咖支招護航幼苗成長

近年來,“原生家庭”的話題熱度不減,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廣州科學城中學的“梅裏號”音樂劇社團攜情景劇《側耳傾聽》登臺亮相,以扣人心弦的劇情描繪了學生與家庭間複雜微妙的矛盾關係,讓現場觀眾沉浸在矛盾化解後的情感共鳴中。

如何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主辦方邀請大咖前往現場,通過主題分享為大家“支招”。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攸佳寧曾擔任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的嘉賓,活動現場,她以《親子關係: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為題,深入淺出地探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極具啟發性的親子心理輔導課程。

“孩子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攸佳寧指出,孩子心理健康取決於三大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分別是自主感、勝任感、歸屬感。

攸佳寧表示,自主感在於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事情,屬於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尊重;勝任感在於能夠做好手頭的事情,能夠獲得他人認可;歸屬感則在於與其他人産生心理連接,産生被愛和溫暖的感覺。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是未來的人生走向。家庭會從哪些方面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攸佳寧表示,家庭氛圍、溝通交流、規則界限、衝突解決是四個重要方面。“穩定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給孩子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和穩定感,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攸佳寧根據情景劇《側耳傾聽》的情節舉出反面例子:“在某些離異家庭,雖然父母之間很少見面,但其實充斥著對孩子控制權的爭奪,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爭吵的環境,每天思考的只有怎麼逃避爭吵。”

不過,即使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也不是完全不會産生爭吵。“家長們應對衝突的方式往往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作了示範,應當建設性地解決衝突,而不是逃避。這樣能幫助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更好地控制情緒,應對挫折。”

聚焦社會人際關係展開研討

互動問答結束後,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兒少科臨床心理師劉鳳姣、廣州市白雲區慈幼康復服務中心社工代表姚保愉和廣州市白雲區棠涌小學學生代表葉秋妍圍繞“如何正確處理社會人際關係”這一話題展開探討,訪談不僅加深了觀眾對社會人際關係處理的理解,更提供了心理疏導的有效方法,讓現場觀眾受益匪淺。

“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至少找到5種應對情緒問題或壓力問題的心理調節方式。”劉鳳姣表示,“我們應當正確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如有需要,可及時去正規專科醫院做標準化評估,由心理治療師做一對一的測評訪談。”

姚保愉曾受邀前往一所小學開展融合支援,幫助多動症、孤獨症等特殊孩童融入校園生活,其間她注意到一位四年級的男孩,他是一位留守兒童,家中有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妹妹,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這名男生經常受到欺負和批評,內心嚴重缺乏自信。社工與學校溝通,幫他制訂心理康復方案,並邀請他的妹妹一起加入融合小組。通過3個月努力,男孩的眼神終於有了光,重拾信心和動力。“看到他的成長,我覺得非常欣慰,希望在座的每一名家長和同學,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姚保愉説。

作為學生代表,白雲區棠涌小學的葉秋妍認為,學校可以設立心理諮詢室,為學生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也可以通過課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舉行心理健康月、社團活動、體育比賽等豐富課餘生活。“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學會識別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壓抑或否認,學會一些管理情緒的小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放鬆訓練等,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一定要及時向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求助。求助並不是軟弱。”她説。

測評提升認知 VR眼鏡減壓

倡議儀式結束後,觀眾紛紛參與到文明實踐嘉年華活動中。活動現場設置了10個心理健康互動攤位,在“心理健康諮詢與科普”區域,市民可以參與心理健康諮詢與科普、心理測評、心理能力訓練儀器體驗活動,通過專業指導對目前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利用OH卡、曼陀羅繪畫等心理測評工具,提升市民對心理健康的認知與興趣。在多元互動和運動療愈區域,睡眠療愈、藝術畫展、最強大腦挑戰賽等攤位深受歡迎,讓市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同時,親子運動和體育運動等運動療愈項目也為市民提供了釋放壓力、改善心理狀況的途徑。

在活動現場,華南理工大學人體數據感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團隊帶來了“白雲樹洞VR愛心驛站”。在穿戴好“減壓助眠VR放鬆眼鏡”後,輕柔悅耳的海浪聲、悠揚動聽的森林鳥鳴取代了周邊的喧囂,體驗者們徜徉于海邊,感受海風輕拂臉頰的愜意與自由。

許多體驗者紛紛表示,VR的體驗對放鬆身心有明顯的效果。“通過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幫助普通人更好地進行正念冥想訓練,幫助他們掌握心理減壓技巧,逐漸學會如何運用內在的覺察與力量,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與挑戰,提升心理免疫力。”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翔宇 通訊員 穗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