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家長如何幫助青春期少年走出抑鬱 心理專家:正面引導是關鍵

發佈時間:2024-06-26 10:37:3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郝彬潔

14歲的周葉(化名)是一位聰明懂事,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的孩子。但進入初中後,她出現了一系列的異常行為,經常情緒崩潰,動不動就哭鬧,上課睡覺,抗拒學習,整天説身體不舒服,不想上學。母親李霞(化名)甚至還發現了她經常拿小刀自殘,手臂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劃痕!面對這種情況,李霞只好帶著女兒去醫院檢查,結果周葉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焦慮並伴有重度強迫思維。李霞只能為女兒辦理了休學手續。

對此,紐扣家庭教育集團心理諮詢師周書香老師進行了以下分析和指導:

在周葉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直對她抱有高期待與高要求。升入初中後,她需要適應更加緊湊的學習節奏、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嚴格的學業要求,而此時,父母的高期待變得更加苛刻,這消耗了她原本可以投入到學習中的能量。成績的下滑讓她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無力面對成績落後所帶來的無意義感,最後導致她的信心全面崩塌。長期處於這種無望的狀態中,周葉不知如何擺脫困境,只能通過傷害自己身體的方式,把精神上的壓抑和內心的痛苦,轉移到肉體上,讓自己得到暫時的釋放。

對於周葉的情況,周老師提出以下建議

1.從父母改變開始

父母應放下焦慮,接納孩子的現狀,耐心地陪在孩子身邊,傾聽和理解她的痛苦,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無條件接納和關注。

2.重建親子關係

看見孩子的特質,發現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和選擇是被重視的。同時,安排一些家庭活動,增加與孩子的互動和溝通,讓孩子在家人的愛與陪伴下逐漸走出負面情緒。

3.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積極地肯定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父母在生活中要多觀察孩子,尋找孩子在某個領域的天賦和愛好,給予她肯定與支援。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他們不僅面臨著學業、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壓力,還在努力探尋自我身份和價值。因此,父母的認可和支援對他們來説至關重要。

通過這些努力與改變,周葉不僅學會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還逐漸建立了自信,形成了積極的自我認同。她的情緒變得穩定,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本文係真實案例,文中人物均為化名,請勿對號入座。齊魯網記者郝彬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