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記者調研:需高位謀劃,多方合力共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難題

發佈時間:2024-04-29 11:21:1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睿哲等

近日,省教育廳公佈2023年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名單,39所中小學名列其中。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政策制度完善,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地位日漸突出,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專兼職教師逐年增加,各地學校以教師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更為完善。但同時,在近兩周的走訪調研中,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也發現,當前專兼職心理教師的數量和素質,與社會期待相較仍有一定距離。

教育生態向好,江蘇實現中小學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全覆蓋

“社會發展需求變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土壤也在跟著改良。”4月17日,記者在此次入選39校名單的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心理健康中心,見到該校德育副主任練成。這間辦公室還有個讓孩子們更感親切的名字——潤心工作坊。十幾平方米的空間溫馨而明快,辦公室內還有一面繪製著森林與小鹿的折疊屏風。屏風的存在,又將整間屋子分隔成了辦公區域和相對隱蔽的個人心理輔導區。

“2021年前後,學校將包括潤心工作坊在內的整層樓騰出來,專門打造心理健康輔導、培訓和開展部分活動的區域。由此,有了個輔室、團輔室、身心放鬆和沙盤遊戲室、情緒疏導室等。”練成介紹,隨著硬體改造完工,2022年學校迎來首位專職心理教師——賈麗媛。

心理專業畢業的賈麗媛回憶,2022年剛來學校時,不少學生對心理諮詢還有疑慮,有的學生曾抱怨“明明沒有心理疾病,為啥要請我到諮詢室去”。但隨著她跟學生接觸增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由課堂不斷走向校園,慢慢地,孩子們也從此前被班主任推薦才會前來諮詢,逐漸變為有需要時主動求助。

讓學生放下戒備、打開心門,確實不易。“為了打消孩子們的抵觸情緒,我們會説:你很幸運被抽中了,我們想跟你聊聊天。”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心理教師黃凡介紹,不止於此,學校還借助各種類型的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孩子們逐漸學會了傾聽內心的聲音,而非習慣性忽略”。此外,不少心理教師也開始主動出擊,通過建立科學縝密的心理健康檔案,開展針對性輔導。多措並舉,逐漸叩開學生心門。

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

“去污名化”“正常化”……這是談及轉變時,不少校長都脫口而出的關鍵詞。採訪中,有校長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從過去不受待見,只是衛生健康課程下相對弱勢的一環,到如今日漸成為學校育人的重中之重,由虛向實的特點更為鮮明。

“要務實,就得讓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干預危機時才會用到的諮詢室,真正進課表、進課堂。”常州翠竹中學副校長章艷説,學校嘗試分年級開展“SEAL課程”,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心理問題的解決辦法,並每週開設心理健康團輔課。“比如七年級聚焦小初過渡心理的不適,九年級聚焦中考壓力和青春期家庭矛盾等,讓心理髮展階梯式遞進。”

“回看近兩三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確實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黨委書記周紅看來,出現改觀,歸根結底在於人,表現為全社會重視程度顯著提升——一方面,更多中小學開始引進專業人才隊伍。原先,專職心理教師大多只有名校才會聘用,而現在,觀念較強的普通中小學也在招錄專職教師;另一方面,開始注重心理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中小學紛紛加大教師培訓,省內各市也都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定期組織研討、督導和培訓。此外,江蘇還專門開展了心理健康課程比賽。

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實施與長久發展的關鍵。去年,教育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要求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此前,省教育廳曾于2021年出臺《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去年3月,江蘇又啟動實施“潤心”行動,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準。

鋻於各方持續投入,2023年,江蘇實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全覆蓋。其中,新配備專職教師近1200名。

專兼職教師雖有增加卻仍顯不足,資質認定秩序有待統一與規範

去年9月,省教育廳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江蘇將進一步配齊心理健康教師,各市(區)在2025年前為所有城區中小學校和鄉鎮中心學校1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並按照師生比1:500配備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切實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護航賦能。

記者調研發現,雖然近年來省內專兼職心理教師數量顯著攀升,但總量仍不足以滿足社會需求。業內相關人士認為,近兩年,不少學校的專兼職教師配置,僅僅處於按1:500師生比“鋪開”階段,以期實現“從無到有”、滿足“基本覆蓋”。也因此,省內部分上千人乃至兩三千人的學校,專職心理教師往往只有1至2位,兼職教師的數量配置也僅處於“達標狀態”。

“用現實需要和發展眼光來看,當前專職教師顯然不夠。”周紅告訴記者,對於學校而言,專職心理教師的功能用四字形容,應是“頂天立地”。“立地”是托底,是出現危機時學校可以仰賴的專業人選;“頂天”是科學研究,設計育人活動,助力學校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生態。與此同時,專職心理教師一定程度上,還要能夠協助兼職教師成長。

教師資質認定,無疑是心理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道關”。記者了解到,當前多數學校在招聘專職心理教師時,基本要求應聘者須具備心理學相關專業背景、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等條件。而對於由學科教師兼任的兼職心理教師,資質認證尚不完善——

一方面,省內部分設區市的教育部門為當地教師提供相關培訓,發放培訓證明或開展上崗資格培訓認證。但由於省級層面缺少統籌性、科學性的心理教師資質認證體系,基層不乏“希望省裏牽頭,統一培訓與認證標準,避免各地各行其是”的呼聲。

另一方面,當前也有部分學校,允許教師在自主獲取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之後持證上崗,或鼓勵教師考取心理諮詢師,以提升專業水準。問題是,2017年國家層面取消心理諮詢師資格證考試後,相關資質認證的主體就變得魚龍混雜。從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人社部,到各地各類心理協會等機構頒發的證書,種類繁多。有培訓機構甚至表示,只要花錢就可“辦證”,考試之前網課隨便看看即可。

“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取消後,省內各地雖然在做當地認證,但總體來看仍是‘散裝狀態’。”採訪中有專家坦言,希望加強省級統籌,授權兼具省內權威性與學科影響力的高校和機構開展省級認證,這樣至少可以緩解專兼職教師配置需求旺盛,卻缺乏統一可靠認證渠道的問題,“進而解決有的教師,雖然手持一紙證明,卻不會教、遇到危機也不敢干預等狀況。”

此外,部分學校專職教師雜活多,分散精力、影響專業性;兼職心理教師“一心二用”力不從心,導致心理教育功能難以充分發揮等,也是當前影響中小學心理教育開展實施的主要短板。

採訪中,一位心理教師告訴記者,學校一共6位兼職心理教師,其中大部分都是主科老師,能花在心理輔導上的時間精力有限,“比如一對一學生訪談,一個學生就要花近1個小時,要覆蓋更多學生實在忙不過來。”

需高位謀劃,多方合力共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難題

如何健全、規範中小學心理教師培養和相關資質認證的秩序?

面對教師資源和教育需求之間的供需矛盾,周紅認為,當前僅靠專兼職心理教師解決各類心理問題,是難以實現的。大量育人育心的工作,應該融入學校其他事業中。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事實上學校應倡導“全員全方位育人”。“所有教師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都應有著思想引領、心理關懷,人格塑造的育人意識。”周紅説。

在鎮江,全市中小學已開始推行“全員導師制”,學生導師雙向選擇。而對心理需疏導、學習有障礙、家庭有變故、生活有困難的特需學生,除原有導師外,另安排一名行政教師、一名專兼職心理教師、一名社會導師擔任該生成長導師,形成特需學生“1+3”導師結對模式。“導師會及時識別學生的異常情緒和行為,及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理性看待問題,形成合理的情緒宣泄方式,為學生建立積極的人際支援環境。”鎮江中山路小學副校長吳永平告訴記者。

面向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培訓,也成為普通教師的“必修課”。練成介紹,學校針對當前已有架構——面向全體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訓,與此同時,適當增加班主任群體的培訓內容。“眼下學校正在組建心理工作室,由專職心理教師、部分兼職心理教師,以及其他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興趣的教師組成,並將成為未來牽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火車頭’。”練成説。

此外,針對一些年輕老師成長過程缺乏與社會深度連結的問題,也有業內人士呼籲,對心理教師培訓時,課程設計應彰顯喚醒和賦能兩大功能,努力喚醒年輕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人在呼喚更加科學、規範的地方心理教師資質認證體系,使各地標準實現統一。

可喜的是,江蘇現已針對當前痛點,啟動省級層面師資培訓和資質認證相關工作。3月15日,南師大心理學院和省教科院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共同舉辦全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與認證方案暨測評工具鑒定會。會議舉辦的目的,就是瞄準當前省內中小學心理教師培養與考核認證的短板,提供兼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支援。

“當然,資質認證作為‘教師準入’的敲門磚,這很重要,但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的實踐性極強。眼下,健全資質認證是第一步,往後還需要通過不斷增加專兼職心理教師的個案諮詢時長,積累經驗。”已有十多年心理健康諮詢經歷的常州市翠竹中學兼職心理教師李紅霞提醒。(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李睿哲 程曉琳 葛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