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談“心療”|森田療法:打破心理束縛 激活生的慾望
發佈時間:2024-04-29 08:3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江波原題:大咖談“心療”
踐行森田療法 共用心理健康
森田療法是通過指導適應症者投入建設性意義的行動中,打破精神束縛,使精神能量轉向注入積極的行動,從而達到改善心理症狀、身體和社會功能目的的一種心理療法。
森田療法是由日本東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于一百年前發明的一種心理療法,通過絕對臥床1周和作業療法3~4周就可治愈一些疑難神經症,因此聞名。經過一百年的實踐和發展,目前不僅住院可以施行森田療法,門診也可以,它的主要適應症是各種神經症、心身疾病、抑鬱症和康復期精神分裂症,也可適用於各類正常人群的心理保健。
森田療法的精髓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心理科門診經常遇到強迫症、恐懼症、焦慮症、軀體形式障礙、抑鬱症等患者。雖然現代醫藥學開發了許多抗抑鬱、抗焦慮藥物,但上述病症並不那麼容易被藥物消除。患者因其神經質性格,過度追求完美,對不完美的關注和排斥,主觀上很排斥這些疾病症狀,可越是排斥就越不由自主地關注它們,使被關注症狀加重(精神交互作用),還使注意力從對症狀的關注中難以自拔(注意固著)。這樣反而使上述症狀逐漸加重,這樣容易使其産生錯誤的認知(思想矛盾),就更想排斥這些症狀(接納和受容性低下),不僅達不到目標反而不能正常工作、學習、生活(身體和社會功能低下),形成被束縛的精神病理(包含上述括弧內內容)。
它是引起各種心理症狀的重要因素,它使上述疾病症狀不斷加重,且難以治愈。比如怕臟就不停洗手,以排斥臟;怕見人緊張,就不出門以免緊張;怕病就不停關注身體,意在免受疾病痛苦。用這樣排斥的方法不僅不能如意,還會使症狀越來越多,越來越重。
此外生活中會經常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親人去世、失戀、重大失敗、被騙損失難以挽回、配偶出軌等,由於它們太沉重,無法被接受,又無法改變這些事實,故放不下這些就會産生難以解決的心理陰影,也會産生難愈的負性情緒。森田療法應對這些病症的原則是採取把這些症狀或問題先放在一邊,讓它們順其自然的同時自己去為所當為。
就是説森田療法不是先消除它們,而是注重通過指導患者增加有意義的行動,打破患者被束縛的精神病理,例如增加運動、娛樂、家務、氣功訓練等活動時間,來減少在躲避恐懼、反覆強迫思考或強迫動作、排斥軀體不適等方面花費的時間,減少在無法改變的事情上花時間沉思,減少對它們的關注,也就切斷了精神交互作用,從而間接地改善上述病症、解決患者困擾。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一箭第一雕
——打破被束縛的病理心理
患者特別希望症狀、煩惱、痛苦儘快消除,但當這些願望不能馬上實現時,對它們的過分關注和過多圍繞它們的行動不僅無益,還容易吸收較多精神能量的支援,誘發精神交互作用,導致越想這些負面資訊就越使病情加重,即使服抗抑鬱、抗焦慮藥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注意力更加容易被固著在這些症狀或放不下的事情上,加重被束縛的精神病理,與上述心理症狀互相影響,相互加強。
所以打破被束縛的精神病理對改善上述心理症狀具有重要意義。患者的行為特徵是每天不由自主地把排斥恐懼、強迫、焦慮、身體不適等症狀放在首位,而應用森田療法治療時,不是讓患者等病好了、煩惱解決了再去參加有意義的行動,而是先投入有意義的生活行動,病症才可以好,煩惱才可以放下。
按照這個行動順序做以後,關注的焦點改變了,伴隨注意的精神能量運作方向也轉變了,這樣一來有意義的生活行動獲得的精神能量增加,那麼提供給強迫、恐懼、焦慮、身體不適等症狀和煩惱的精神能量就會減少,痛苦感覺也就隨之減輕;同時由於放棄排斥上述症狀或放下了那些發生過又無法解決的事,實現了使症狀、煩惱順其自然的目的,等於提高了對症狀的受容性,這些都有益於減輕被束縛的精神病理和心理症狀的嚴重程度。
也許有些患者會抱怨即使這樣做了,但症狀沒立即好。其實症狀的減輕和消失是需要時間的,在此過程中,還會痛苦、焦慮、煩惱一段時間,但只要堅持這樣做下去即繼續為所當為,過去所關注的症狀和煩惱由於現在關注減少就會逐漸淡化,如果同時合併抗抑鬱藥物治療,就會更容易發揮治療作用,原有症狀也就容易被改善。
很多人不理解,自己是因為強迫、恐懼、焦慮、身體不適症狀才來找醫生求治的,是因為想解決那些失戀、親人去世、重大經濟損失等引起的負性情緒才來找醫生的,森田療法為什麼要用順其自然和為所當為的原則來對應呢?其實若理解了三國時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典故,也就理解森田療法了,當時條件下3天是無法造出10萬支箭的,若努力去造,完不成就可能被借機殺掉,因此諸葛亮放棄造箭(順其自然),偽裝偷襲敵營,輕鬆獲取敵人的箭(為所當為)。
森田療法注意到患者對病症的排斥和關注不僅沒起到改善作用,反而使病情加重,故認為這樣做是一種妄為,而放棄與它們進行無謂的抗爭、排斥(順其自然),做有意義的事(為所當為),把注意力轉移到有意義的生活行動中去,使精神能量的運作方向轉變到這方面來,患者這樣做最終可達到治愈病症的目標。
順其自然與為所當為不能分開,以軀體疼痛為例,某患者過度怕患病,哪怕身體有一點疼痛,首先想到的是“得病了”,急忙到醫院檢查,結果無異常,再到其他醫院還是同樣結果。對此情況森田療法使用正常化法,告知:檢查無異常説明無大毛病,其實任何人若長時間低頭看書、看手機,脖子就會痛,不想脖子總是痛的話,一方面避免持續這樣做,另一方面加強身體鍛鍊,使身體素質加強,這樣就不再那麼容易疼痛了。有些身體症狀比較複雜,開始時身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疼痛並不記得,久而久之,越痛就越引起關注,就越痛,到處求治,有的醫生懷疑是風濕,有的醫生懷疑是強直性脊柱炎,可是沒有一種藥可以治愈其疼痛。
森田療法的原則是與其説怎麼也治愈不了,還不如放棄關注疼痛症狀,去投入對身體強壯有意義的行動。只要去做了,就替代了關注疼痛的時間,反覆做下去,使病人從被束縛的精神病理狀態中解脫出來,再逐步地升級,去恢復各種社會功能,也間接達到消除身體疼痛不適症狀的目的。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一箭第二雕
——激活生的慾望
對死的恐怖(怕死、病,怕丟面子、財産等)是人的一種防衛本能,圍繞死的恐怖的各種行動是消極防衛行動,比如因為擔心、害怕,哪也不敢去,什麼事也不願做,好像有道理,但是沒用,不會因此使擔心消失,卻使行動範圍縮小,自己越來越痛苦。其實死的恐怖這種防衛本能越強烈,説明與它相對應的生的慾望(希望健康、快樂,有地位、金錢等)也越強烈;生的慾望與死的恐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兩者不是矛盾的,但人們圍繞著死的恐怖和生的慾望所採取的行動以及得到的結果完全不同。
圍繞死的恐懼的行動,如怕得病而反覆洗手等,其症狀背後都有怕的問題,想排除“怕”,就會更加關注各種負性事件、不適感覺,懷疑身體患了絕症,反覆查體,即使檢查結果無異常,還是堅持自己的懷疑,越是關注和排斥症狀,症狀就越是敏感。
圍繞死的恐怖行動時往往就不關注生的慾望了,表現為不願工作、學習,不想做家務,不想參加娛樂活動等,使身體和社會功能減退;激活生的慾望就是指讓患者重新圍繞生的慾望進行有意義的行動,指導其健身或注意營養平衡,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工作積極進取,對學習積極向上,不斷改進學習方法,認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件事,注意自我修養等。
這樣等於激活隱藏在死的恐懼背後的生的慾望,激發了正的精神能量,實現了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治療原則。通過實施森田療法取得一箭雙雕的效果,可實現改善以往難治的病症和心理困擾的目的。(李江波/簡陽市人民醫院心身科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心理與健康》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上海公益力量赴滇開展心理支教 倡導班主任當“心理哨兵”2024-05-09
首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在京啟動2024-05-09
心理療愈錦囊|為什麼有些人做事總是"3分鐘熱度"2024-05-08
首部兒童心理劇《花木蘭》上演 倡導校園霸淩零容忍2024-05-08
保護學生身心健康 國家疾控局發佈《學生常見病多病共防技術指南》2024-05-08
心理研究丨觀鳥有助改善心理健康 可帶來更高的主觀幸福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