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精神疾病高發 萬物復蘇的春天,為何容易情緒失控?
發佈時間:2024-04-15 13:49:3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徐媛近日,“男生患上桃花癲,感覺全校女生都喜歡自己”的話題登上熱搜,也讓很多人關注到了這一春季高發的疾病。
民諺雲:“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春天萬物復蘇,伴隨上升的春陽,不僅人的生理活動會隨著季節變化而發生波動,同樣心理活動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平常沒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的人,也可能在春天出現失眠、早醒、焦慮……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慢病管理科主任蔡亞宏表示,每年春季都會接診到桃花癲患者,並且春天也是抑鬱症的高發季節。
為什麼説“菜花黃,癡子忙”
“菜花黃,癡子忙”是一句流傳甚廣的民間諺語,意思是在菜花盛開的季節,容易引發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的復發,導致出現行為異常和情緒波動,特別在油菜花飄香的4月份達到頂峰。
“桃花癲就高發于春季,春季桃花盛開,所以民間稱之為‘桃花癲’。這其實是一種雙極性的情感疾患,特性為躁狂與憂鬱交互發作。”蔡亞宏介紹,前段時間登上熱搜的江蘇學生劉某,總認為學校的女生都喜歡自己,還跟全校的女生分別告白,對同學造成了很多的困擾。不僅如此,由於精神的持續亢奮,劉某還經常出現整晚不睡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花錢大手大腳等情況。
“該病症主要體現在躁和鬱兩大方面。”蔡亞宏説,躁症好發在成年期,患者睡眠需求減少,可以24小時或更久不休息,整日興高采烈並容易激動。他們常常自我膨脹、情緒高昂、喋喋不休、自大、不顧一切地表現自我,有些人會打扮誇張、濃粧艷抹,有些人會瘋狂購物、開快車等,嚴重者甚至會有脫離現實的精神病症狀出現。而在“鬱”這方面,當患者處於情緒低潮時期,會表現出絕望和自卑,感覺自己無藥可救,不想做任何事,甚至不願起床活動;有時又可以連續睡上好幾週,離群索居,同時失去工作能力。
近日,走進蔡亞宏診室的小美(化名)自述,每天早上醒來,總是感覺胸口悶悶的,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朋友們約她去踏青賞花,她卻總是找藉口推脫。小美不明白,為什麼別人都在迎接新生,自己卻像是被困在了一個黑暗的角落裏,無法擺脫困境。抑鬱症患者持續低落的情緒,與大好春光格格不入,他們甚至因為感到內疚進入惡性迴圈,加重抑鬱的症狀。
為什麼春天會觸發或加重精神方面的疾病?蔡亞宏分析,隨著春季日照的延長,人體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都會發生相應變化,如松果體褪黑激素分泌下降,體內單胺類(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神經遞質增加,從而誘發躁狂或精神分裂症,使人的情緒更加高漲甚至躁動。
中醫則認為,春季屬木,五臟對應為肝,春季多風,肝風內動,擾動心神;加上春季陽氣生發,易造成肝氣過盛引發情緒波動,出現煩躁、易怒、焦慮、頭痛、失眠等。而不良情緒容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尤其是患有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的患者,在春季這個特殊季節,其心理問題容易加劇、引發疾病或復發。
如何擺脫春季各類情緒困擾
如何不負好春光,與季節和平相處?蔡亞宏表示,對本身有相關疾病的患者來説,一定要按時服藥、定期復診,不可擅自停藥、減量或不規律服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證足夠的睡眠,不熬夜,不玩通宵,睡前不喝濃茶、不看刺激性的電視電影節目,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增加休息時間。
“給自己設置合理的目標。所制定的目標和計劃是可以經過努力達到的,防止因目標過大覺得無法達到而壓力大,影響情緒。”蔡亞宏提醒市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要適當保持鍛鍊,可以每天慢跑或快走半小時到一小時,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一起踏春、登山望遠等,因為運動能很好地調節機體內環境平衡,促進情緒穩定、平和。
此外,當你覺得心情煩躁或壓抑、胸口堵得慌時,可按摩穴位來調節情緒。雙手十指交叉相握,用大拇指關節力量輕輕叩擊膻中穴一百下,並按揉雙側章門、期門穴,睡前溫水泡腳,按揉雙足太衝、行間穴。失眠、焦慮時,按揉耳垂後方安眠穴,雙手腕內側的神門穴,雙下肢內側的三陰交穴。
“在快節奏的時代,規律生活、學會放鬆、排解壓力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生存技能。”蔡亞宏説,我們要允許自己不完美,承認自己不足,接納自己當下狀態。情緒不好時,要注意調整呼吸,比如採用腹式呼吸、進行呼吸冥想放鬆身體,感受將新鮮的空氣和平靜、寧和的心境帶入身體,將不好、不愉快、不開心的情緒呼出體外。不開心的時候,將自己的情緒感受説出來,及時與家人、朋友、同事溝通,不要藏在心裏。如果自己沒有辦法很好的調整狀態,應及時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這樣幫助被春天困住的“他”
如果身邊出現了被春天困住的“他”,我們應該如何相助?有愛、有溫度的關懷和幫助,可以順利幫助患者度過痛苦的春天。
“良言一句三春暖”,很多時候,身邊的人能夠共情、理解他的痛苦,一句鼓勵的話,就能讓他覺得很溫暖、被治愈;家人一定要支援、鼓勵,儘量避免與其衝突及言語刺激,引導其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鼓勵其樹立康復的信心。
身邊的人也要密切關注其心理變化,鼓勵和幫助“他”根據自身情況力所能及地承擔家務勞動、社交活動、外出活動及工作等。當“他”不想動、不想出門時,要有耐心,予以陪伴,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或戶外方式,帶他改變場景、走出困境;遇到挫折及心理波動時,及時給予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援。
家人要與“他”一同了解精神類疾病及情緒問題的相關知識,如有服藥,就要監督和管理好按時服藥、定期復診等事宜;如果有心理治療和諮詢,就要督促其按時復診,接受系統治療或諮詢。家人的支援,是促進患者康復及病情穩定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
此外,要幫助“他”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杜絕飲酒、控制吸煙、生活規律、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娛樂過度,保持心態平衡,避免精神刺激,減少誘發因素。(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徐媛)
熱點觀察 | 心理諮詢是中産的“解藥”嗎?2024-04-15
調查報告 | 超七成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心理諮詢室能滿足需求2024-04-15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調研組到鄂調研2024-04-15
心理問答|入職不符合心理預期,當如何排解?2024-04-15
多動症孩子如何治療干預?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情緒管理很重要2024-04-15
研究:現金支付比用信用卡支付更讓人心理痛苦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