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問答

心理問答|入職不符合心理預期,當如何排解?

發佈時間:2024-04-15 09:44:2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皮鈞

編輯同志:

您好!

我畢業于985名校,考研經歷“考研熱”,畢業遭遇“求職難”,經歷了重重磨難,最終入職現在的單位。

但是入職一年多來,我覺得難以體現個人價值,收入也未達到預期,心理出現較大落差。

請問我應該如何排解這種負面情緒?您是否有一些好的破局建議?

小周

2024.04

給小周的回信

小周:

你好!

你提出的問題,對現在的青年是比較有普遍性意義的。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交流,讓你的心境和認知有所調整。

你在工作中因為遇到諸多情況而出現負面情緒,這其實在青年人入職的時候非常正常,就像你進入一個陌生環境,面對不熟悉的很多情況而引起情緒上的波動一樣正常。這個過程往往會持續兩三年,所以在青年入職最初的兩三年,調整情緒其實是第一位的。

我曾經在回答青年問題的時候提出過:職業生涯設計需要用長週期來看。為什麼用長週期來看呢?因為現在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受到整個世界格局、國家發展的影響。人生不怕路遠,就怕路走錯了。因此我認為,青年人應該把自己的計劃分成20歲階段、30歲階段、40歲階段來做長週期的規劃。

20歲階段主要是要多經歷。因為很多人剛從學校裏出來,並不清楚自己能幹什麼。甚至有人走到人生終點,都沒有真正找到自己適合做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在20多歲的時候多經歷。比方説你可以選擇和你本專業有關的事情,加入企業,或者做一名記者,當一段時間志願者,做一個小買賣,甚至出去旅行一下,做一些公益活動,等等。只有多經歷之後,你才知道自己人生的選擇究竟意味著什麼,並找到自己內心深處願意選擇的一條路。這需要豐富的經歷作為基礎。

30多歲主要是選擇行當。當你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後,你可能就會有一個職業考慮:人生的職業選擇,都是為社會服務,比如這幾個大的方向——從政、從軍、從商、從文等等。如果從政,你就要有為人類服務、為社會服務的理想,其實從政是很艱辛的一條路。好多人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去體制內工作或是當官,其實完全不是,它要求你全身心投入到為大家服務這樣一種工作中去。從商是從事經濟工作,它需要你有一些對經營的敏感性,甚至需要一些天分。你要有産品思維,你需要有建立人脈的能力和收集資訊的能力,也包括你的管理能力,對高收益有著一種執著的勁頭。如果你在經歷中發現自己有這種特長,你倒可以選這個行當進入。從文就是做學問。如果選擇這個工作,你要問一問自己:你能否坐冷板凳,能否看完很多艱苦的課題之後,哪怕經歷是痛苦的,但是內心卻是甜的——如果是這樣,就證明你適合做學問。所以,30多歲要選行當,選了合適的行當之後,你就會知道自己究竟將來能夠發展到哪條路上去。

40歲以後主要是選崗位。其實每個人的長處是不一樣的,有人適合主內,有人適合外聯,有人適合做科研,有人適合做管理,有人適合和人打交道,有人適合和物打交道。所以你到40歲以後,就會選擇你合適的崗位,此後20年,就是踏踏實實在你所喜歡的行當裏面、在你能夠發揮作用的崗位上來發展。很多年輕人把這條路走反了,一開始工作就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崗位上,反而對這個行當、對自己將來適合走什麼樣的路,沒有做很好的了解。

也會有許多朋友會説:現在收入這麼低,沒有太多迴旋餘地。我想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正視:一個人只要踏入社會,就有一個很大的責任,要先養活自己。特別是在中國,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是有著無窮的機會的。養活自己非常重要,這一點我們就要先拿出給自己打工那種心態來。有的年輕人留學時,為了支撐日常的學費,會去端盤子、洗碗來打工掙錢;有的年輕人大學就開始兼職做家教、發傳單……但是,還有些青年缺乏這種心態,他總覺得,我一定要找一份好工作,讓我過上好日子。其實在年輕的時候,養活自己就是你最大的責任。如果這一條都過不去的話,其他都無從談起。走上社會就必須養活自己,這樣講是不丟人的。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要真正在人生中有獲得感,我們就要像很多偉大的人物那樣,在年輕的時候樹立起為多數人奮鬥的心態。儘管我們不一定能像馬克思所講的那樣:我們的事業是屬於人類的,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會灑下熱淚——但至少我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真正能夠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一種行當、一種職業。在這種事業氛圍中,即便是你在具體事情上會有一些困難,但是你的內心永遠是一片光明,因為你的前途是和這個事業本身的光明緊緊連在一起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皮鈞

2024年4月13日

中國青年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