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揚州市開展早期心理干預項目——N重關愛,打開困境兒童的心窗

發佈時間:2024-01-17 14:32:0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為深入落實民政部等五部門《關於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江蘇省揚州市民政局積極開展“蘇童成長·綠楊心窗”困境兒童早期心理干預項目。該項目以“早期干預、多輪篩查、醫療輔助、分類幫扶”為特色,形成了“兩輪篩查、四色分類、N重關愛”的工作模式,讓內在心理可視可知、潛在危機可防可控,推進困境兒童心理幫扶從“後治”到“先預”轉變,切實守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

兩輪篩查,提高檢測準確度

揚州市民政局圍繞心理監測的“工具、時效、數據、利用”這四個維度,規範量表使用、測評頻次、數據分析、結果運用等監測環節,建立綜合監測體系。

在選用監測工具方面,揚州市民政局意識到,心理測評的效果是建立在專業人員悉心負責和測評工具科學適配的基礎上的,選擇信度、效度高的測評工具,是大範圍定量分析成功的關鍵。經過對比研究,最終選擇江浙地區教育、司法機構廣泛採用的MHT量表。該量表題量適中,篩選率高,注重測評中小學生的認知、行為等方面,對個體、團體測試均能較好適應。在測評過程中,要求心理諮詢師耐心指導,避免困境兒童因理解能力不足或慣性作答影響測評結果。

在設定監測頻次方面,“蘇童成長·綠楊心窗”項目採取“1+1+N”的監測頻次,即所有參評困境兒童首先保證1次專業測評,以摸清整體心理狀況;其次,對首輪測評中的高風險兒童和其他有需要的兒童,再開展1次測評,確保心理狀態風險分類的客觀準確;最後,對確實處於高風險範圍的困境兒童,由屬地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及市未保中心進行長期跟蹤、多輪監測。

在科學分析監測數據方面,該項目在核實心理監測數據、確保品質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充分發揮數據在反映客觀形勢、促進兜底關愛上的重要作用,避免“測多評少”“只測不評”。通過分析數據中的地區差異,發現設有未保站(關愛之家)的街道(鄉鎮)組織效果好,城鎮化高的地區更加重視幫扶活動,揚州市民政局遂根據數據督促項目進度滯後的屬地強化責任擔當。通過分析數據中的風險程度差異,發現困境兒童在學習焦慮、人際焦慮方面存在較普遍的異常。通過分析數據中的年齡段差異,發現青春期兒童的風險程度高於低齡兒童,説明罹患心理異常風險的概率會隨著年齡變大而增長。

在監測結果利用方面,揚州市民政局把測評過程中産生的多樣化數據,作為了解地區困境兒童心理整體狀況的基本途徑,強化統籌使用和管理。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向屬地和家庭提供,幫助他們實時掌握困境兒童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數據在基層社會治理上的指導作用。同時,該局根據監測結果制定分類幫扶舉措,深入了解困境兒童家庭對幫扶措施的評價,評估監測結果的實際價值,在今後的心理干預幫扶中優化和改進心理監測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心理監測的信任度和影響力。

四色分類,提高措施針對性

根據兩輪篩查結果,揚州市民政局將困境兒童的心理狀態分為“紅黃藍綠”四類,風險程度由高到低,分人分類制訂方案,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關愛服務。

其中紅色、黃色狀態困境兒童存在自傷自殘傾向及學習焦慮、人際焦慮等多重異常,需要及時干預。對紅色狀態兒童,由各縣(市、區)民政局牽頭,進行“3+N”挂包幫扶,即街道(鄉鎮)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屬地未保站工作人員,通過多項舉措進行挂包幫扶,例如組織專科醫院精神科臨床醫生對高風險兒童進行面診,由專業社工連結多方面資源開展個案跟蹤,回應服務對象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加速心理療愈。對黃色狀態兒童,除了向所在家庭反饋篩查情況外,還要求給予高度重視,由屬地開展定期走訪,市級相關機構根據需要提供心理諮詢師跟蹤服務。

對藍色和綠色狀態兒童,組織開展常態化團輔活動,增強自我調節和抗壓能力,幫助建立全方位的心理支援體系。

N重關愛,提高服務持續性

揚州市民政局通過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切實把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促進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在立足民政職能實際,強化雙向銜接方面,揚州市民政局結合市未保熱線職能和心理測評的整體情況,聯合教育、衛健等部門引導困境兒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兒童加強親情陪伴、情感關懷,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影響兒童,疏導化解兒童的負面情緒;通過市級兒童督導員培訓等多種場合,督促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加強巡訪關愛,及時了解未成年人生活、學習等需要,尤其是加強存在心理危機隱患、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的日常摸排監測。

在立足現有政策實際,連結診療支援方面,揚州市民政局組織專門力量,對未成年人保護相關部門的關愛政策進行匯合梳理。積極對接聯繫市衛健委、市慈善總會等有關單位,對於心理治療有較大經濟負擔的困境兒童,給予專門政策支援,支援所在家庭進行申報,進一步實現“為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

在立足醫療資源實際,建設綠色通道方面,揚州市存在各鄉鎮(街道)衛生院在精神衛生方面的硬體設備和人才力量普遍薄弱,尤其是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服務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困境兒童需要的問題。對此,市民政局積極協調衛健部門,暢通家庭、學校、社區、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與醫療衛生機構之間預防轉介干預就醫綠色通道,緩解困境兒童家庭不知何處就醫等問題。(中國社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