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首師大心理學院團隊在兒童早期發展及腦機制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發佈時間:2023-12-15 14:29:2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孟小續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王爭艷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螢幕媒體使用與幼兒抑制控制之間的關係:來自行為和fNIRS研究的證據”在《人類行為中的電腦》(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一區Top,IF="9.9)發表。

該研究採用問卷測量、行為評估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fNIRS),從行為和大腦激活水準上證明螢幕媒體使用越多,幼兒的抑制控制水準越低,建議在學前期限制幼兒使用螢幕媒體以防止過度使用。此前,王爭艷教授團隊與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盧春明教授團隊合作,先後在《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中科院二區Top)上發文,揭示了幼兒通過觀察成人學習延遲滿足的認知策略和神經機制以及親子互動通過親子大腦同步影響兒童認知能力的神經機制。系列研究成果標誌著首師大兒童發展實驗室堅持技術革新引領,實現從傳統的發展心理學向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交叉與轉型。

王爭艷教授團隊已經建立了3個長期隊列追蹤數據庫(Beijing Longitudinal Study,簡稱BELONGS 2010/2015/2019),累計追蹤了近1500個家庭,最長追蹤從嬰兒6個月開始到兒童11歲。在傳統發展研究領域,近5年,王爭艷教授團隊在中科院一區、二區Top期刊《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婚姻與家庭雜誌》(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兒童虐待與忽視》(Child Abuse & Neglect)、《人際暴力雜誌》(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等雜誌上以責任作者發表相關論文4篇,在國內頂級期刊《心理學報》發表論文5篇,系統揭示了母親自身的創傷、壓力等因素影響兒童産生行為問題的過程及機制以及可能的干預策略。

該團隊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州立華盛頓大學、荷蘭烏徹斯特大學、荷蘭鹿特丹大學等開展國際合作研究。近3年與國際同行合作發表論文20余篇,代表中國學者參加了由全世界 70余位依戀研究領域的專家共同起草的聯合聲明,該聲明的目的是“反對錯誤資訊,並在有關兒童保護和監護權決定的問題上,以支援性、循證的方向指導依戀理論在家事法院中的應用”,該聲明已發表于依戀研究領域頂級期刊《依戀與人類發展》(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2023年,在中科院教育學一區TOP期刊《早期兒童研究季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發表的文章《追求卓越與快樂:荷蘭和中國城市家庭的養育行為、養育壓力和社會文化背景》(To excel and to be happy: Parenting behaviors, parenting stress, and sociocultural contexts in Dutch and urban Chinese families)考察了中國和荷蘭母親在兒童早期養育行為上的異同以及養育壓力、獨生子女狀況和母親工作時長在其中起到的仲介作用。研究對理解父母自身因素及家庭因素如何解釋養育行為的文化差異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上述系列研究成果的發表為我國兒童早期發展領域積累了重要科學數據,填補了兒童早期腦機制的發展、國內養育行為指標的測量、童年期虐待的傳遞等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促進兒童早期的家庭教育實踐提供了科學依據(作者 孟小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