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年度流行語反映了人們怎樣的心理需求?對話專家唐義誠

發佈時間:2023-12-11 10:42:3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佚名

現在進入到2023年的最後一個月,在這一年中,有哪些詞語縈繞在人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呢?近日,咬文嚼字編輯部評選出了2023年十大流行語,新質生産力、雙向奔赴、村超、人工智慧大模型等都上榜了。當中有幾個與人們的情緒或心理狀態有關,像是情緒價值、顯眼包、多巴胺穿搭、多巴胺休假,質疑××,理解××,成為××等等。

在留存有關2023年的記憶漣漪外,這一組年度流行語背後反映了人們怎樣的心理需求,大家更關注自己的情緒了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欄目特別邀請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委員、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唐義誠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情緒價值”提供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怎麼樣的價值?人們為何越來越在乎關注情緒價值?

唐義誠:其實和整個時代的特點是有關的。首先,在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會更加注重內心的感受。我們會發現,現在消費也更多的是所謂享樂型消費、悅己型消費,我們會很注重人際間,或者説一份工作帶給我們的內心的一種好的感受,這種對於心理的重視,其實也是我們開始跨入了一個比較新的階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顯示。

其實這個社會,注重情緒價值是一件好事情。這也提醒我們就是情緒本身也是有力量的、有動力的。另外,這個社會處於一個原子化的時代,尤其是在我們的大中城市裏面,通常是陌生人社會,就是我們除了工作以及一些必要的親密關係之外,其實我們很少能夠有對於其他人的一種深刻的連結,而且現在這種高品質的交談,隨著我們日益忙碌,也會越來越稀有了。那人們在處於這種孤單情緒的過程中,內心有不舒適的感覺,他們就會去尋求一些情緒價值,比如説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看一些喜歡的劇,以及人與人之間那種高品質的交往、深度的連結。這些其實是補充了一種內心匱乏感。

有評論説,提供“情緒價值”是人際交往中的頂級能力。提供情緒價值這麼難嗎?

唐義誠:情緒價值,其實指的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去識別、參與以及影響對方的情緒。本身也是我們心理上的一種獲益。被提供情緒價值會讓我們有更強的舒適感,心理上也會更加的信任,兩個人的關係也就會拉近,對未來也會更加有希望和信心。這都是被提供情緒價值之後被賦能的一些表現。

同樣的,情緒價值也是依靠于一些心理上的高品質溝通來實現的。這裡面的實現,包含幾種形式,首先是正面的稱讚、真誠的反饋對方身上的一些亮點;第二個叫做共情的陪伴;第三個叫送禮物,這個禮物送到心坎中;第四個是服務的行動,就是對方需要你去做什麼事情,你幫對方去做;最後一個叫身體的接觸。這些也可以提供我們的情緒價值。這其實是很簡單的,我不認為提供情緒價值和提供物質價值、經濟價值之間有什麼非常質的差別。

提供情緒價值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是可以通過訓練學會的一種能力。之前由於時代特點或者社會發展階段的原因,我們忽略了情緒價值的供給,缺乏了一個情緒價值的教育,以至於大多數人沒有學會類似的能力。這是提供情緒價值的人在目前社會中比較稀有的一個原因,只是缺乏學習。

同時,我們一些既往的教育和生活習慣,也會讓我們無意間做一些沒有情緒價值,或者説損害對方情緒價值的事情,比如説在親子教育中經常有父母以愛之名去施加控制,他們誤以為這麼做會讓自己家裏的寶寶更加感恩,更加知道回饋自己的這種付出。所以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提升心理素養,能夠有一個心理學的頭腦,這是我們通過溝通可以獲取情緒價值的一個更好的途徑。

剛才我們提到了原子化的時代。在這一版的2023十大流行語中還真有一個也是能反映這一點的就是“搭子”,這種精準陪伴,好像不需要怎麼去費心思維護的無壓力社交,是一種情感上的降級嗎?

唐義誠:“搭子”是現在社會中一種很好的心理學的解決方案。所謂的搭子就是我基於興趣和別人建立一種比較淺度的關係,它是基於一種共同需求的主動選擇,而且自帶著一種心照不宣的邊界感,它其實是人際關係的一種簡化和提純。也有人説搭子更多的是一種快餐式的友誼,可能它營養價值不高,反映出現代人情感能力的一種潛在的降級。但其實在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搭子並不一定是一種情感的降級,我們也不應該用一種否定的態度去看待所有的搭子關係,因為其實搭子至少可以給我們提供一種陪伴感。我們知道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有人陪伴這一件事情本身都會讓我們産生一些快樂的物質。

流行語中還包括“顯眼包”這個詞。如今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顯眼包,當下的顯眼包因與眾不同而受歡迎,這是人們對個性化、多元化表達的一種認同。那麼對於人類顯眼包來説,需要什麼樣的心理能力,才能夠勇於表達自我,不怕犯錯呢?

唐義誠:“顯眼包”一般來講就是做事情特別容易搞笑,以及處事風格與眾不同,甚至説不忌憚自己丟人現眼的人。我們用得多了,顯眼包好像就不是一個貶義詞了,它反而是代表了那一種樂觀積極,勇於展現個性的性格。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效應,叫“出醜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或者“犯錯誤效應”。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傾慕,全然沒有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暴露缺點會讓我們容易和這個人産生一些連結感。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暴露的缺點也不能太多,太多了反而會讓我們産生對這個人的不信任感,會讓我們對這個人的客觀的讚許度有所下降。所以顯眼包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他整體是一個低敏感型的人格,不會有很強的社交痛感,或者説他不會對於外界的評價、外界的攻擊貶低如此的敏感,這被稱為“心理韌性”。即便他們會受到外界的非議,他們也不以為然,更容易去堅持自己的道路,性格比較獨立,不容易受外界影響,所以其實準確來説他們的心理韌性會更強。

您怎麼看待這一組2023年流行語當中有挺多都是和情緒、心理狀態有關的呢?

唐義誠:事實上,我們現代人對於心理的重視,會越來越敏感,越來越重視,對於人類內心世界的探求是我們內在的核心動力。這其實也和我們心理科學的普及,包括像專業術語的科普工作是有關係的。比如説今年流行的一個詞叫“多巴胺穿搭”,其實就是因為提的次數足夠多,頻次足夠高了,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日常用語;另一方面,公眾可能更關注內心世界,心理學工作者的普及工作逐漸到位了,也提示我們要更多去關注公眾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