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心理芭蕾”起舞:古典樂交織搖滾樂 普希金穿越現代

發佈時間:2023-11-06 10:29:2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施晨露

如果説柴可夫斯基的古典樂旋律,讓你確定這是一部俄羅斯芭蕾舞劇,節奏強烈的搖滾樂又會讓你對這部作品刮目相看。11月4日晚,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帶來第一次在中國巡演的劇目《葉甫蓋尼·奧涅金》,以過硬實力和極富創意的編排與舞美讓觀眾再度領略這張“俄羅斯芭蕾新名片”的魅力。

《葉甫蓋尼·奧涅金》劇照

11月首周,三台口碑票房爆棚的國際演出集中登台東藝,蒂勒曼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馬祖耶夫5小時馬拉松音樂會,成為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靚麗風景線。11月2日至5日,艾夫曼芭蕾舞團第四次來訪東藝,一連四天的演出,除了帶來中國觀眾熟悉的《安娜·卡列尼娜》,把普希金作品搬到現代語境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令人耳目一新。

《葉甫蓋尼·奧涅金》劇照

俄羅斯舞蹈家鮑裏斯·艾夫曼1946年出生在阿爾泰邊疆區的小城魯布佐夫斯克,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今俄羅斯瓦岡諾娃芭蕾舞學院)修完芭蕾舞劇編導專業。

1977年,艾夫曼成立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舞團從創始之初就更新了俄羅斯古典芭蕾概念,把芭蕾舞的情緒表達和戲劇衝突推至極限,徹底改變了觀眾心目中俄羅斯芭蕾只有《天鵝湖》的印象。

“我全部的舞蹈創作就是為芭蕾尋求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尋找一種能表達人類精神生活的身體語言。”艾夫曼著力於通過舞蹈刻畫人物內心世界與情感。《第十二夜》《紅色吉賽爾》《唐璜與莫裏哀》《羅丹》等作品,都是他在不斷汲取俄羅斯經典文學著作的養分後,通過舞蹈語言藝術,將古典文學人物身上強烈的戲劇衝突與複雜的心理變化,更生動地展現在舞臺上。“這些故事容易引起共鳴,讓觀眾從劇中人物的渴望、矛盾、痛苦、掙扎、無奈、絕望以至死亡中,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艾夫曼的這種風格被定義為“心理芭蕾”。

再度回歸申城的艾夫曼芭蕾舞團保留劇目之一《安娜·卡列尼娜》選用了17首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選段作為背景音樂,讓這部舞劇成為融合名著、名曲和名編的集大成之作。整部舞劇從人物心理的細緻變化展開,有意弱化情節,讓躁動而抽象的人物精神世界具象呈現在舞臺之上。

早在2015年,艾夫曼芭蕾舞團就在東藝為滬上觀眾呈現了三場盛大的《安娜·卡列尼娜》,三場演出提前售罄、一票難求,收穫如潮好評。2017年和2019年,艾夫曼芭蕾舞團帶著《安娜·卡列尼娜》與《羅丹》《卡拉馬佐夫兄弟》登台東藝,今年又為上海觀眾帶來《葉甫蓋尼·奧涅金》。

在這部舞劇中,普希金筆下的人物被描繪成現代生活中的都市男女。厭倦上流生活的貴族青年奧涅金在下鄉時遇見出身平凡的達吉雅娜,雙雙産生情愫後,因奧涅金的門第之見而悲劇收尾。奧涅金還因達吉亞娜的一封情書與自己的好友産生分歧並殺死了他。幾年後,奧涅金又遇見達吉雅娜,此時的達吉雅娜已是女神模樣,奧涅金又為虛榮心驅使,拼命追求達吉雅娜,最終被達吉雅娜拒絕。

《葉甫蓋尼·奧涅金》劇照

“文學評論家和學者們把這本書稱為‘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普希金通過生動且嚴謹的文字敘述加之他強大的心理洞察力,描繪他那個時代的俄羅斯民族性格。”艾夫曼表示,他試圖通過芭蕾舞劇的創作將普希金筆下的人物投放到現代社會中,他們身處的環境可能看起來更有戲劇性,有時甚至是極端的,“我的主要使命在於發現芭蕾藝術的新的可能性,就像對人類內心世界的了解一樣。”

除了連續四日演出,艾夫曼芭蕾舞團還與上海觀眾、專業學生、芭蕾愛好者互動。11月4日下午,舞團教師奧西波夫與《葉甫蓋尼·奧涅金》主演柳波夫·安德烈耶娃出現在東藝排練廳,為來自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芭蕾舞專業近20位師生上了一堂緊張而有趣的大師課。

了解到這群來自上戲的學生已有頗為豐富的舞臺經驗,奧西波夫當即詢問是否能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教更專業、難度更高的芭蕾組合動作,一節高強度的課程隨即開展。兩位演員還對東藝少兒芭蕾舞團的孩子們進行了專業指導,東藝招募的芭蕾愛好者會員觀摩了演出公開綵排,提前領略國際天團風采。(上觀新聞 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