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因親子關係引發心理困擾的應對策略

發佈時間:2023-11-03 08:1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師曉霞

如何面對孩子的成長?

如何迎接孩子的青春期?

和孩子有代溝怎麼辦?

如何處理家中兩個孩子間的矛盾?

留守兒童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與住校的孩子交流?

……

1.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學習、成長的過程。

(1)父母可以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了解孩子成長到某一年齡階段,心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父母怎麼做比較恰當。這樣,父母會做到心中有數,遇到問題也不至於過度焦慮。當然,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機械地照搬理論,而是要遵守一些原則,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靈活運用。給孩子與年齡相匹配的教養方式,不要永遠把孩子當“寶寶”,該放手時適當放手。

(2)青春期是個特別的時期,孩子的情緒變化會很大。對於家長來説,這時候自己的情緒調節就非常重要。這一時期的孩子,心智並未完全成熟,常會自以為是地“口出狂言”“口不擇言”,家長要儘量保持冷靜,不要急於指責孩子,不要和孩子起大的衝突,要在自己情緒平靜時再和孩子談。

(3)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在成長,在家庭中,父母要開始注意與孩子親昵的界限,在家中的穿著要注意,不可太隨意。很多孩子在性心理髮育過程中受到困擾,來自網路的資訊良莠不齊,父母要了解必要的性心理方面的知識,可以由同性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當然,這要建立在親子溝通良好的基礎上。

(4)孩子遇到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時,父母切不可説這樣的話:“多大點兒事,不理他不就完了?”“至於嗎?”“只要學習好就行,朋友以後還會有的。”……這樣的話對於緩解孩子的困擾並沒有太大幫助,而且會顯得自己不耐煩,沒有溫度。家長要重視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做到“三心”——耐心傾聽孩子的煩惱,暖心關照孩子的情緒,用心幫助孩子分析。

(5)父母如果有精力,可以多了解年輕人的喜好,如流行明星、用語、歌曲等,如果不明白就虛心問孩子,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和自己有得聊。為了防止産生代溝,父母也需要保持年輕人的活力。同時,父母注重自身的提升,對孩子也有無可估量的作用。

2.二孩家庭的親子關係

二孩家庭的父母常會苦惱老大出現的各種狀況,比如煩躁不安,打弟弟/妹妹,揪自己頭髮,甚至出現退回到嬰幼兒狀態的行為等。老大之所以這樣,多是在尋求父母的關注。即便有些父母在打算要第二個孩子時和老大説好了,真到老二齣生後,老大依然不能很好地接受。

這在心理學上叫作“同胞競爭”,就是説當有弟弟妹妹出生後,之前的孩子由於感到父母的愛與關注被分走,會有行為或情緒上的變化。對於多子女家庭來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胞競爭。

因此,父母要注意:

(1)不要試圖通過向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情緒正常,比如“弟弟/妹妹還小,所以爸媽要多照顧他,你要懂事”等,這些道理孩子心裏是明白的,但從情感上卻難以接受。要允許孩子有不舒服的情緒。育兒不是容易的事,父母在準備生二胎時就要有心理準備,多付出一點兒,給老大和原來一樣的愛,這是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援。

(2)照顧兩個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精力。父母在此時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抱怨孩子不懂事。如果老大表現出不滿,要和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協商出雙方都滿意、可以實現的做法。

(3)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父母一定注意不要説類似的話:“你是大孩子,要讓著點兒弟弟/妹妹。”這種話會讓老大更委屈。父母要先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再視情況對雙方進行安撫。

(4)鼓勵老大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來,對他做得好的地方及時肯定,讓孩子體會到價值感,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培養做哥哥/姐姐的責任感,這對以後兩個孩子的和諧相處有很大好處。

3.留守兒童家庭的親子關係

如果因特別的原因沒有辦法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長要想辦法,不要讓物理距離變成心的距離。現在網路發達,有條件的話,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視頻,分享各自的新鮮事。

與學齡期的孩子遠端溝通,切記不要一上來就問:作業寫完了嗎?玩手機了嗎?久而久之,父母會發現和孩子變得生疏,孩子不愛和自己説話了。父母很苦惱,卻不知問題出在哪。

孩子的自控力通常沒那麼強,父母必要的管教要有,但要講方法。

(1)邀請孩子一起約定好每次的通話時間,家長可以適當加以引導,如和孩子商量是否寫完作業再通話,或者通話多長時間就去寫作業等。總之,要採用民主協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讓孩子體會到既民主,又有規則要遵守。

(2)家長和孩子談話時盡可能輕鬆些,問問孩子有什麼開心的事或者不開心的事,做好傾聽,必要時做好引導。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無論家長是否在孩子身邊,教育孩子都是家長的責任與義務。

(3)在不具備視頻通話條件的情況下,除了經常打電話,建議家長與孩子保持寫信的習慣。有些家長可能覺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願意寫信。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寫信有利於情感的表達。在平常的通話時,大多數人都不太善於表達情感,不太善於表達對孩子的愛,而利用文字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點。對於孩子來講,父母的每一封充滿愛的來信都是他們的珍寶。

(4)即使不在孩子身邊,家長也需要學習。家長要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跟上孩子的成長節奏,提供相應的、力所能及的支援。支援的過程很重要,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就在我的身邊。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總之,掌握三大法寶:傾聽、換位思考、有效溝通,親子關係就會變得融洽很多。

(《家庭心理健康手冊》 主筆:師曉霞 中國婦女出版社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