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調查報告

調查:越刷越心累 86.1%受訪者漫無目的刷手機

發佈時間:2023-08-08 11:14:1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王品芝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獲取資訊變得越來越便捷。但源源不斷的碎片化資訊,也讓很多人身心疲憊。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1%的受訪者會漫無目的地刷手機。無節制刷短視頻、過度關注“熱搜”、過量瀏覽娛樂資訊是普遍的不良媒介使用習慣。養成良好媒介使用習慣,67.6%的受訪者希望學習辨別和篩選可靠、有價值的資訊來源。

——————————

日常生活中,86.1%受訪者會漫無目的刷手機

95後李琦在北京某傳媒公司上班,空余時間基本被小紅書和微信佔用了。“我之前很少刷短視頻,現在各大平臺都開始有短視頻了,經常突然冒出來一個,吸引我不停地刷,三四十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

日常生活中,86.1%的受訪者會漫無目的地刷手機,其中37.3%的受訪者經常會。

“很多時候打開軟體是為了檢索一些東西,但不知不覺就被主頁推給我的其他東西吸引過去了,往往刷了10多分鐘才意識到。”李琦説。

趙九霓是天津某高校英美文學與文化方向的在讀研究生。她覺得,漫無目的刷手機非常浪費時間,“我只有在很無聊時才會刷手機”。

調查顯示,短視頻分享平臺(73.6%)、即時通訊應用(55.6%)、社交媒體(46.8%)佔用受訪者的時間最多。

趙九霓很少瀏覽社交軟體,“一般就是打開朋友圈,有多少內容刷多長時間,如果沒有更新就關掉了。偶爾我也會刷一下B站,但基本都是有目的的,比如要吃飯了,不想閒著,就會去B站點開一個紀錄片。”

重慶某公司80後技術開發人員吳榮感覺,生活中碎片化的時間特別多,她經常利用這些時間刷短視頻和購物平臺,“我比較關注一些大的帶貨主播,經常看直播購物,還喜歡國學,會在一些小程式上聽相關課程。”

受訪者覺得佔用時間多的平臺還有:線上購物平臺(41.7%)、中視頻分享平臺(34.0%)、長視頻分享平臺(33.6%)、音樂/音頻平臺(22.3%)、遊戲平臺(21.5%)、新聞資訊平臺(16.1%)、線上學習平臺(12.7%)、問答互動平臺(11.7%)等。

重慶影視行業的00後楊鵬喜歡瀏覽繪畫軟體,在上面可以學習構圖、色彩搭配,還可以收集壁紙。他還經常上B站看一些和藝術家有關的紀錄片,或者登錄專業的短視頻平臺,看看大家在拍什麼。

趙九霓經常瀏覽各大文獻平臺,每天空閒時間的四分之一會花在上面,期中或者期末要寫論文時,百分之七八十的時間會花在上面。“網路資訊對於我來説過於碎片化了,即便是線上課程,也只是某個片段或者某一部分,所以看得比較少。”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説,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人們生活活動的主要平臺,人們的社交、消費、娛樂、展演、知識獲取等,都圍繞移動網際網路展開。

59.3%受訪者覺得自己是不良媒介使用習慣的受害者

李琦感覺自己經常會無效瀏覽,在看各種八卦和熱搜上花費很多時間。“原來我沒有這樣的習慣,後來發現同事都在聊熱搜,才開始翻熱搜想要跟上大家的節奏。”

大家有哪些媒介使用習慣?調查顯示,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無節制刷短視頻(54.9%)、過度關注“熱搜”(43.4%)、過量瀏覽娛樂資訊(42.0%)。

“我看紀錄片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本來中午吃飯只需要20分鐘,但是因為紀錄片時長一個小時,我就會一氣兒看完,耽誤了後面的學習進程。”趙九霓認為,視頻的吸引力很大,喜歡刷視頻的話,一眨眼兒刷幾十分鐘的情況很常見,但可能沒什麼收穫。

受訪者的其他媒介使用習慣還有:在朋友圈刷屏(28.8%)、評論發言隨意無顧忌(25.2%)、不核實信源轉發資訊(19.8%)、發佈大量自拍(10.5%),只有9.7%的受訪者表示以上習慣都沒有。

“一些年輕人因為害怕錯失重要資訊而不斷‘下拉’刷新,手機不離手,這是一種資訊錯失焦慮。”周葆華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很多年輕人越害怕錯失,越會保持線上,而越線上,越害怕失去,最後就是“永久線上,永久連接”。

“有時候盯手機螢幕久了,眼睛很酸很疼,可是因為沉浸其中,根本停不下來。不僅傷眼睛,還影響作息,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來拿起手機又開始刷,很快半個小時就過去了。”李琦坦言,自己心理上感覺很不好,會有一種浪費時間的罪惡感,感覺一天是從失控開始的。

調查中,59.3%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是不良媒介使用習慣的受害者。42.2%的受訪者表示,現在的媒介使用習慣,使自己難以專注,越來越八卦了;41.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習慣性從眾,不會獨立思考了;40.2%的受訪者覺得線下社交或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了;35.9%的受訪者覺得這樣導致資訊單一、認知狹隘;35.4%的受訪者感覺讀書越來越少了;32.8%的受訪者認為會視力下降,引發眼部疾病;31.3%的受訪者覺得自己不冷靜,容易被“帶節奏”。

李琦覺得,時常刷手機窺探別人的生活,也不利於自己的心理健康。“雖然知道別人在社交媒體上發的都是美好的一面,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自怨自艾,為什麼自己的生活不如別人。”

“天天盯著誰又吵架了、哪個明星又離婚了這些與己無關的事,容易被瑣碎的負面資訊淹沒,承受能力會變差,人也會變得焦慮、自我懷疑、暴躁、敏感、不自信,最終身體也會出現問題。”吳榮説,還是應該多看一些有用的知識,把格局打開,有自己的主見,這樣負面資訊自然而然會被清理掉,留下的都是清澈的、會滋養生命的東西。

此外,對於媒介使用習慣造成的影響,27.0%的受訪者表示因為無節制刷資訊,經常熬夜,23.4%的受訪者擔心會洩露隱私資訊,18.9%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因此缺少鍛鍊。

“眼睛疼、腦袋疼,看太久了腦袋就有比較混沌的感覺。”楊鵬表示,“我時常會感覺只要有網路就可以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會脫離現實,很多東西還是要在現實生活中體驗。”楊鵬還提醒愛發照片的人,有些品牌的手機,相冊照片會帶有位置資訊,容易洩露隱私,最好把相關功能關掉。

67.6%受訪者建議學習辨別和篩選可靠、有價值的資訊來源

吳榮認為,網上發言要謹慎,發表意見的時候也要留有餘地,因為很多網路事件都會反轉,要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理性發表言論。

養成良好的網路媒介使用習慣,67.6%的受訪者建議學習辨別和篩選可靠、有價值的資訊來源,建立整體知識架構;65.4%的受訪者建議不盲目追隨和傳播極端言論和虛假資訊,提升對公共事件的判斷力;50.5%的受訪者建議設定合理的媒介使用時間和限制,定期休息和斷網;46.8%的受訪者建議維護個人隱私,提高資訊安全意識;39.6%的受訪者建議適當了解媒體內容分發機制,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28.5%的受訪者希望保持身心健康,多參與線下社交和活動。

趙九霓認為,控制好手機使用時間很重要,現在有一些能鎖屏的軟體,可以在達到預設時間後自動鎖屏,可以幫助自製力不強的人有效控制手機使用時間。

周葆華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幫助人們持續不斷地獲取資訊,連接世界,獲得各種各樣的機會;另一方面,它也佔用了人們很多時間,造成心理焦慮。“我們不可能完全排斥它,重要的是能在連接與適度抽離之間把握好平衡,增強自主性,減少被操控的概率。”

受訪者中,男性佔40.1%,女性佔59.9%。00後佔20.2%,90後佔41.6%,80後佔30.0%,70後佔6.3%,60後佔1.7%。

(記者王品芝 實習生丁香雪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