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公開課

如何遠離渣男? 看《消失的她》,學戀愛心理學

發佈時間:2023-08-04 10:16:04 | 來源:揚子晚報 | 作者:孔小平

電影《消失的她》上映10天票房已破20億,電影帶來大量話題,成為具有社交屬性的影片,包括“戀愛腦應該看看這部電影,直接治好了”,“海誓山盟可以有,但上山下海不敢去啊”,等等。

另外,片中的“曼德拉效應、吊橋效應”等心理學名詞,也讓人心生好奇。心理諮詢師、英國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陳志林告訴記者,《消失的她》利用人性心理來做反轉,其中的不少心理效應還挺日常和普遍的。

“渣男”能成功,是因為他們熟悉“套路”

對策:請遠離讓你産生自我懷疑和焦慮的戀愛

《消失的她》中,男主角何非是個窮小子,而妻子李木子家境優渥,何非贏得李木子的套路很清晰,就是投其所好,比如發現李木子畫畫,並喜歡梵谷,就主動掌握梵谷畫作知識,以獲得與李木子有共同話題的假像。

同時何非又是個賭徒,欠下鉅額賭債,李木子替他還過一次後,他當時表示痛改前非,但轉頭又繼續賭,李木子拒絕再幫還並有意離婚後,他設下計策,帶李木子前往東南亞旅遊,設下“海底星空”的死局,害死李木子,希望通過成功報失蹤而繼承財産……

何非的渣男屬性,引起全網熱議。

對此,陳志林告訴記者,“渣男”之所以能“渣”到你,是因為他熟悉各種心理學,知道你的心理活動、心態變化,知道你最需要什麼,投其所好,你當然容易上當了。

“他們是最愛賣弄’完美人設’的人,比如’霸道總裁’、’回頭浪子’等人設,都是他們的最愛。”陳志林解釋説,何非開車帶李木子出遊,設計了一場車禍,因為他知道李木子的父母是出車禍雙亡的,李木子對車禍存在嚴重的心理陰影,而這場“假車禍”讓李木子對何非産生了心理依賴,讓何非很快就達成了結婚的目的。

再比如,何非搜取與梵谷有關的各種資訊,並帶李木子去梵谷展覽等。陳志林表示,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根據女生的喜好,來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形象設計。他們會根據女生的喜好展開攻勢,同時他們還可能會像開屏的孔雀一樣,向女生展示自己的美好。

陳志林表示,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孔雀理論”,就是他們會根據你的喜好來打扮自己,從外貌上獲得你的青睞;其次,他們會針對你進行自我展示,如果你會彈吉他,明天他立馬就去學。

【建議】

陳志林表示,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識別“渣男”,也記不住戀愛技巧和細節,那也沒有關係,只需要記住一個戀愛原則:“真正的戀愛,是讓彼此變得越來越好,彼此成就。如果總是讓你懷疑自己、緊張焦慮等等,相信我,那絕不是愛,趁早遠離!”

“曼德拉效應”被多次運用帶來反轉

對策:不輕信“經驗”,要科學求證

在《消失的她》的臺詞和細節中涉及了不少心理學的偽戀愛效應,包括曼德拉效應、暈輪效應(也稱光環效應)、吊橋效應、煤氣燈效應等。

其中被男主角何非善用的主要是“曼德拉效應”和“吊橋效應”。

“曼德拉效應”是指,由於一個人發生記憶偏差並且口口相傳,導致其他對事件事實並不了解的人因此産生誤解。時間一久,被誤導者由於記憶偏差將聽説的消息誤作成自己的親身經歷。

拿電影《消失的她》來説,男主角何非將“曼德拉效應”發揮到了極致。他利用“曼德拉效應”為自己佈局,營造自己在事件發生時的“不在場證明”,擾亂大家的記憶。還比如在影片之中,假李木子也是利用了“曼德拉效應”,篡改了酒店、書店等眾人的記憶——她總是穿著和真李木子一樣的裝束,形影不離地跟著何非,同進同出酒店,還故意親昵地稱呼何非“老公”,給酒店服務員造成錯覺,從而一致將其視為何非的真妻子。

其實,影片主創在這兩處“曼德拉效應”的處理上就已經帶來了多重懸疑和反轉,推進了故事的可看性。

【建議】

那麼現實中,如何規避“曼德拉效應”呢?陳志林表示,我們可以通過懷疑、求證和學習來進行解答。不能夠過於輕信記憶,完全相信“經驗”,從而喪失了科學求證的能力。

因為如果將錯就錯,把無知當做常態,只會在大腦中繼續加深這種錯覺,到最後懶於辯解,被動適應。

“吊橋效應”下的心動只是愛情的錯覺

對策:要成為懂得控制情緒的人

《消失的她》中,還提到一個詞叫“吊橋效應”,也被何非成功使用到了。

心理學上,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吊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他會錯把這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這個人使自己心動而才産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這個人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比如電影中,何非在潛水館時救了李木子,於是順利得到了李木子的聯繫方式;何非製造車禍,騙取李木子領證結婚……都運用了該效應。

“吊橋效應”下産生的心動並不是愛情,而是人在遇到危險時所産生的生理反應。

【建議】

陳志林告訴記者,“吊橋效應”下産生的愛情錯覺,本身就是一種畸形的感情,而任何健康關係都是從遮罩“吊橋效應”開始的。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大家一定要做一個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即便面對生活的大起大落也能泰然處之,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奴隸。

其次,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先讓自己冷靜思考,並意識到決策的重要性。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避開外界的影響,靜下心來理清思緒。可以通過冥想、寫日誌,或跟朋友聊天來幫助清理雜念,並讓思緒更加清晰。

“暈輪效應”容易“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對策:警惕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而從李木子方面來看,她輕易就跟何非結婚,而且試圖多次原諒他的賭博,可見她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暈輪效應”。

陳志林告訴記者,暈輪效應,也稱光環效應,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是基於對方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出發的,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使得最終出現“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現象。

“比如,李木子不僅視何非為救命恩人,還認為他與自己同樣喜歡藝術,繼續接受了對方。”陳志林解釋説,熱戀時期的情侶非常容易受暈輪效應的影響,無限地放大對方的優點,卻對對方的缺點視而不見。所以這個時候的李木子滿眼都是何非的好,對新生活又充滿期待,便接受了這個曾經陷入賭博的戀人。

【建議】

那如何避免“暈輪效應”的影響呢?陳志林的建議是,首先,要客觀對待第一印象,因為第一印象總是先入為主,往往會影響我們對於日後資訊的判斷,因此我們在思想上時刻應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心理準備。

其次,注意“投射傾向”。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的現象,即“投射傾向”。“這種傾嚮往往是不自覺的。一旦我們不加注意,沒有清醒地、理智地進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産生各種偏見。”

還有就是要避免“迴圈證實”。陳志林表示,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對他人的偏見,常會得到自動的證實。由於一方感情的偏失導致對方的偏失,反過來又加強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因此,在對某人懷有成見時,我們應自覺檢討自己的態度與行為,自覺走出暈輪效應的迷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