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年輕人社交新方式 72.6%的受訪青年生活裏有“搭子”

發佈時間:2023-06-09 11:27: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王品芝


“飯搭子”“遊戲搭子”“健身搭子”……這段時間,“搭子社交”的相關話題引發網友討論關注。只要興趣一致,不必十分相熟,只要節奏合拍,就能結伴出行……生活裏,你有自己的“搭子”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6%的受訪青年表示自己生活裏有“搭子”,68.9%的受訪青年認為找“搭子”是踏出社交舒適圈,尋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

72.6%受訪青年表示自己生活裏有“搭子”

80後公務員彭濤今年春節在社交軟體上尋找到“搭子”,一起開車去了雲南芒市、瑞麗和巍山古城。

調查中,72.6%的受訪青年表示自己生活裏有“搭子”,20.0%的青年表示還沒有,有需要會找,7.4%的青年表示沒有,也不會去找。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蘇澤霖特別喜歡逛公園,本來跟室友約好每週一塊兒去,但是後來室友有自己的事情,她就只能找“搭子”。“逛公園的時候我喜歡讓別人幫我拍照,所以就在社交賬號上發了一篇帖子,找跟我年紀差不多、會拍照的女生,研究生或者大學生都可以,空閒時間大家一塊兒去逛逛北京的公園,互相拍照。最後找到兩個合適的‘搭子’,玩得挺好。現在如果有空的話,我們每週都會出去一次。”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遲毓凱覺得,年輕人都有交友的慾望,“搭子社交”是新時代交友方式多元化的體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依賴技術的進步,網路上的弱連接很容易建立,年輕人尤其是單身的年輕人會熱衷找“搭子”。

調查中,大家主要有飯搭子(52.9%)、運動搭子(43.4%)、旅遊搭子(37.7%)、學習搭子(34.2%)、遊戲搭子(31.1%),其他還有:遛娃搭子(22.4%),團購、湊單、逛街等購物搭子(24.8%),觀影、追劇搭子(19.9%),露營、野餐等戶外搭子(17.1%),上廁所、打水等校園生活搭子(8.6%)。

“我之前有個一起學習英語的‘搭子’,我倆都作英文演講,需要事先練一練,就決定抽出空閒時間一起演練。”蘇澤霖跟自己的學習“搭子”從上個學期一直搭到現在,每週差不多有三四天會見面練習。

在找“搭子”的過程中,大家通常會考慮興趣愛好(70.1%)、道德品質(60.8%)、節奏是否合拍(48.5%)、消費觀念(46.5%)、性格魅力(43.7%)等。

電子科技大學女研究生劉雨萌覺得女性“搭子”比較好,安全系數比較高,同時找“搭子”性格也很重要,要找好相處、方便溝通的人。“我對生活衛生習慣、位置距離、空閒時間等很看重。因為找‘搭子’是希望可以線下一起做一些事情,如果離得太遠,時間成本就比較高,有點划不來。”

“首先肯定要找同城的人,其次就是興趣愛好是否一致,對方是否有較多的空閒時間,第三就是性格要隨和。”彭濤之前約過電影“搭子”,“本來想一起看電影,但見到那個人之後,發現對方抽煙,看完一次電影之後就沒有再聊過了”。

此外,時間是否充裕(34.2%)、外貌顏值(29.5%)、是否能提供幫助(15.3%)也是大家找“搭子”時會考慮的因素。

68.9%受訪青年認為找“搭子”是尋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

劉雨萌覺得,“搭子社交”是一種更加開放、自由的社交方式,會收穫很多新鮮、獨特的體驗。她建議,由於對“搭子”一開始並不了解,所以期望不要太高,這樣失望的概率也比較小。不過她也感覺,“搭子”屬於一種淺層的社交,如果不主動維繫的話,很容易斷開聯繫。

對於“搭子”社交,68.9%的受訪青年認為是踏出社交舒適圈,尋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53.7%的青年認為是一種高效的人際交往乃至學習生活方式。

遲毓凱説,我們在手機上消耗了太多時間,但是刷手機和生活中真實的感受、真實的交往還是有區別,在手機上玩遊戲也好,交友也好,看視頻也好,當你抽離出來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種比較空的感覺,所以人是需要去進行線下交往的。現在很多人的好朋友可能只有幾個,又遠在不同的地方,這種情況下需要滿足生活中的需求,“搭子”這種交友方式很合適,是對當下人際交往的補充和豐富。

蘇澤霖發現,“搭子”也在慢慢成為一種新興的“脫單”方式,男生會找女生“搭子”,女生會找男生“搭子”,相處的過程和相親差不多。“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有很強的安全意識,不要被騙。”

“線下深度交友需要大量時間陪伴,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比較難以建立這種深度的交往關係,這種情況下出現‘搭子社交’,我覺得是好事。”遲毓凱認為,應該允許年輕人有各種各樣的交友方式,不斷有新的形式出現,社會才更有活力。年輕人應該去嘗試各種可能。

“但如果一個人所有的社交都是‘搭子’這種形式,也是不合適的。人必須有深度的人際交往,必須有可託付的親密夥伴。比如生病住院了,手術要全麻,這個時候你要把自己的身份資訊和銀行賬號等交給一個人,你有沒有這樣一個朋友?這就是一種比較深層次的交往,需要彼此信得過。”遲毓凱説,這種有品質的人際交往,是我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調查中,49.3%的青年認為“搭子社交”可能導致缺乏建立深度人際關係的意識與情感能力,45.8%的青年認為“搭子社交”不僅能夠互相幫助,共同實現需求,還可能轉化為親密關係。

“當我們在尋找‘搭子’的時候,我覺得是在探尋自己最沒有獲得成長的那個地方。比如我在和我的兩個‘搭子’聊天時,我會下意識拿他們的經歷和自己的經歷進行對比,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想如果是我,處在那樣的情境裏會怎麼樣。”蘇澤霖説,“搭子社交”也是一種變相的自我探尋的方式。

“搭子”能成為好朋友嗎?蘇澤霖認為,兩個人處成朋友需要很長時間的相互考察,共同經歷一些事情。但是“搭子”就比較簡單,純粹是為了一起做某件事情而聚在一起。所以“想要從‘搭子’過渡到朋友,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

“我有一個打球‘搭子’,平常基本不怎麼聊天,純打球,這就只能算是‘搭子’。如果在打球過程中我們相處愉快,也聊點其他的,慢慢就會從‘搭子’向朋友的方向發展。”彭濤説,“搭子”可以成為結交朋友的一個契機,但也不要對成為朋友抱太大的期望,只能隨緣。

受訪青年中,00後佔27.9%,90後佔49.9%,80後佔22.2%。

(應採訪對象要求,蘇澤霖、彭濤為化名)

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孫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