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訪談

心理學家馬皚:好家庭要聚人氣、講和氣、養正氣

發佈時間:2023-06-20 08:51:58 | 來源:婚姻與家庭 | 作者:李際昕

採訪對象:馬皚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心理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內法律心理學、犯罪與刑事司法心理學學科、學術帶頭人之一。著有《犯罪研究之我見》《心理學在司法中的作用》《犯罪中的理性與非理性》等。 心理標簽: 好家庭,一定要有“三氣”:人氣、和氣和正氣。唯有“三氣”合一,家庭才能成為孩子遠離違法犯罪、健康成長的堅強後盾。

我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多年,發現無論是階段性的青春期犯罪還是終生犯罪,都離不開成長環境的影響。因此,創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其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看來,好家庭一定要有“三氣”:人氣、和氣和正氣。

聚人氣,給孩子安全感與歸屬感

所謂人氣,是指家庭結構的完整。聚人氣,就是在不同結構的家庭中,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氛圍,培養他們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2022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指出,當前,未成年人保護仍面臨嚴峻複雜的形勢,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抬頭,家庭監護缺位比較突出。很多父母平時工作很忙,難得陪伴孩子,建議在家時要多與孩子互動,一方面增進對孩子的了解,另一方面讓孩子與父母在心理上更貼近。

10歲之前的孩子,每天臨睡前,父母一定要陪在身邊,既可以親子共讀,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一天中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很多父母只關注他們所關注的問題,三句話不離學習、作業與考試,導致孩子心生反感,家庭氛圍也很糟糕。這樣的關心與陪伴,讓孩子感受不到愛,自然也不可能讓其擁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最重要。它就像一座水庫,智力、認知、情緒、人格……都是匯成水庫的小河,同時也是學習的源頭。只有水庫飽滿,學習這條支流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我也工作繁忙,但在陪伴孩子上有幾點經驗之談。比如只要有時間,戶外活動好于戶內活動。全家人可以一起去公園踏青,擁抱藍天,感受陽光的撫摸。帶孩子去打籃球、騎自行車,運動能讓身體分泌多巴胺,使人心情暢快,也能有效隔絕手機、電腦對孩子的干擾。

另外,和孩子相處時,要多談他感興趣的事物。然後,引導他往父母感興趣的方向發展,懂得順勢而為,從他正在做的事情中去提問、啟發。兒子四五歲時,非常喜歡動畫片中的恐龍,我先帶他去動物園找哪些動物像恐龍。大象像霸王龍,犀牛像三角龍……通過觀察、思考和查閱,兒子得出一個結論:動物園裏沒有恐龍。這時,我才帶他去自然博物館看恐龍展。自那之後,自然博物館成了他去得最多的地方。

父母還要甘當小學生,真誠地向孩子請教自己不懂的東西,讓他從中獲得成就感。兒子十一二歲時,愛打遊戲。一次,我在辦案中發現作案人是青少年,愛玩某款電子遊戲。於是,我向兒子請教這款遊戲中有多少個角色,每個角色的作用是什麼。他立馬查閱整理,興奮地向我一一介紹。我順勢引導,向他提出一個要求:如果打遊戲,一定要組隊。他爽快地答應了。組隊也是孩子的一種交友方式,需要彼此協助、認真思考以及各種策劃,這樣便能把遊戲的負面因素轉化為正向作用。

當然,每個家庭的具體境況不同,由於一些客觀原因,父母一方甚至雙方都不在家的情況也有,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我曾見過一個男孩,他的父親在部隊,常年不在家。但他的母親很有智慧,經常把自己的弟弟叫來陪兒子一起運動、玩耍。在男性長輩的陪伴下,男孩變得獨立、陽光和自信,彌補了父親不在身邊的缺失。

對於離異家庭,我的原則是哪怕物理距離很遠,但心理距離一定要很近。雙方都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承擔父母應盡的義務。同時,不要在孩子面前對前夫或前妻有任何貶損,在其心中播下仇恨的種子。否則時間久了,孩子勢必無所適從,進而産生各種心理問題。

留守家庭同樣是一大難題。“抱著你,就沒法養活你;放下你,就不能陪伴你”是這類父母的無奈。但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要多視頻聊天,多關心孩子,讓他感覺到自己不孤單。社區或學校可以組織留守兒童自助,讓他覺得:我不是一個人,我們都在一起,就不孤單了。形成這種心理上的相互依賴,有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這句話説出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兒童、青少年階段正是習慣培養、人格養成的關鍵期。父母要多與孩子互動溝通,讓他感受到陪伴、支援與無條件的愛。這將會成為其今後人生中抵禦不良誘惑、保持勇敢樂觀的無窮力量。

講和氣,給孩子釋放情緒的空間

《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數據顯示,目前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為15%~20%。在抑鬱症患者群體中,50%為在校學生,其中41%曾因抑鬱休學,46%從沒有尋求過任何幫助。這個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但當今社會內卷嚴重,父母的急功近利和高焦慮已經嚴重擠壓了孩子的時間和空間;揠苗助長的教育手段也容易導致孩子情緒壓抑。如果父母的溝通方式不當,讓孩子壓抑的情緒無法釋放,就會造成厭學、撒謊、學習動力不足、抑鬱等種種問題。

一次,我們心理諮詢室接待了一個12歲小男孩。“媽,我有抑鬱症,你一定要為我找一位最好的心理醫生!”他一進門就對母親大聲嚷嚷。但我們認真評估之後,發現他的症狀並不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男孩反覆溝通後才得知,他的父親能力卓越,整日忙於工作;母親則是高學歷,在單位擔任領導。這對優秀的夫妻望子成龍,最常説的一句話是:“我的孩子必須超過我。”男孩準備小升初那年,父母給他報了許多補習班。每到週末,母親便帶著孩子在各個補習班之間奔波,母子倆都疲憊不堪,但學習效果並不理想。疲憊和失望讓母親對孩子説話時態度很不和氣。

長期壓抑的情緒,終於以另一種方式爆發。孩子漸漸出現自殘傾向,經常用刀將自己的胳膊劃得傷痕纍纍。他還主動找到學校的心理醫生,説自己有抑鬱症。一旦母親不為他退掉補習班,便以再次自殘及抑鬱症相威脅。

我建議孩子的母親一定要減壓:“你是要人還是要成績?現在,孩子用撒謊的方式來應對這件事,如果你們繼續置之不理,將來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真正的抑鬱症或習慣性自殘,以此來引起你們的關注,到那時後悔也晚了。”這位母親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學習平和地與孩子溝通,取消他不願意上的補習班。現在,孩子的自殘狀況已經基本消失了。

這件事讓我想起曾經轟動一時的藥家鑫案。從小,藥家鑫的父母對他採用的是典型的高強度、高期望、高懲罰的教育方式,讓他逐漸形成懦弱自卑的逃避型人格,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最終導致悲劇發生。法庭上,藥家鑫説過這樣一段話:“上初中開始,我就特別壓抑,經常想自殺。每天除了無休止地練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覺得別人都很快樂,只有我做什麼都沒有意義。”粗暴高壓的教育、無處安放的壓抑,藥家鑫的悲劇難道不足以讓天下父母警醒嗎?

人的性格一半來自先天,一半來自後天塑造。父母用什麼方式來教養,結果大不相同。以居高臨下的方式與孩子交流,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邏輯,就會引發兩代人矛盾對立的狀況,與我們想實現的教育結果南轅北轍。

我的兒子一直有非常嚴重的起床氣,從小到大,一叫起床,他就滿臉不高興。曾經我很困惑,對這種行為的態度也一度不友好。後來,我才恍然大悟:從幼兒園到初二整整9年時間,學校都離家很遠,兒子每天必須早上6點起床,困得在車上吃飯時連眼睛都睜不開。對他而言,起床是和痛苦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甚至形成了條件反射和神經記憶。所以,只要一起床便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我至今感到有些遺憾,如果當年能夠早想明白這一點,自己一定會對孩子的情緒給予更多包容。

除了急功近利與高焦慮之外,導致父母對孩子不夠和氣的常見原因是孩子不聽話。“你讓我做,我偏不做!”明明父母是對的,孩子偏偏對著幹。要麼公然頂撞,要麼陽奉陰違,把父母氣得暴跳如雷。以上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就是所謂叛逆期孩子特有的表現。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叛逆十分憤怒,也很慌亂。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叛逆不是壞事,只是一種心理斷乳。人生只有經過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斷乳,才能真正脫離母體,獨立地走向社會。如果孩子事事聽父母的,沒有自己的思考,那他將來就是媽寶。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一定要採取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對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要理解孩子也有情緒。他發火時,你冷處理,暫時不要打擾他。等他冷靜下來,再嘗試用輕鬆平和的方式與之交流。你要允許他反駁,和你擰著來。同時,要求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告訴他這樣做可能會承擔的後果,讓他自行判斷能否承擔。另外,你要多給建議,少給決定。比如,週末孩子不想寫作業,你可以給他3個選項,要麼先寫再玩,要麼先玩再寫,要麼把玩與寫合理穿插。在被尊重和有掌控感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

孩子有負面情緒並不可怕,關鍵在於父母要懂得接納和引導。看清情緒背後的原因,好好説話,恰當地疏解和應對,再大的危機也能消弭于無形。

養正氣,以身作則方能成就孩子

據《孟子公孫醜上》記載,有一次,公孫醜問孟子:“敢問夫子惡乎長?”(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孟子説:“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公孫醜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説,這很難描述清楚。首先,它充滿在天地之間,是一種十分浩大、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

孟子口中的“浩然之氣”就是正氣,一種正大剛直的精神。父母要養正氣,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遵紀守法的好榜樣。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在生命的最初並沒有是非對錯的觀念,父母的行為準則便是孩子最直接的學習榜樣。

有一個農村男孩,他的父親因吸毒、販毒而被捕。母親一氣之下離婚改嫁。家裏只剩他一人孤苦無依。因為沒有經濟來源,他只好輟學,整日在社會上流浪。後來,男孩父親被判刑並收繳藏匿的贓款。在父親的判決書上,他發現原來販毒這麼賺錢。於是,衣食無著的他開始販毒,最終成為當地有名的毒品經銷商,選擇了一條和父親一樣的不歸路。

這是我在少管所親眼看到的真實案例。如果父母能夠腳踏實地地生活,孩子走歪路的概率就很小。這些年來,還有一種數量較多的案例,是與家庭暴力相關。我曾經採訪過一名少年犯。他的父親性格暴躁,動不動就對妻子拳腳相加。母親負責操持家務,十分辛勞。由於少年的成績不好,母親經常向父親告狀,母子倆的感情並不融洽。受到父親影響,孩子也不尊重母親。在一次爭吵中,孩子手持火鉗失手將母親的右眼打傷。家庭暴力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這位父親沒有遵紀守法,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前陣子,考上重點高中的網紅少年鐘美美在節目中談到自己的家庭,幾度落淚。看似陽光幽默的他,其實一直生活在一個父親長期施暴的環境中。正是父親的不良示範讓孩子缺少安全感,形成巨大的心理創傷。

除了遵紀守法,父母還要給孩子樹立正直誠信的好榜樣,切忌説一套做一套。你要求孩子認真學習,自己卻從不讀書,每天視頻刷不停;你要求孩子誠信,自己卻動不動為佔便宜撒謊;你要求孩子待人真誠,自己卻總是牢騷滿腹,背地裏説人壞話……時間久了,你的言談舉止、行事風格甚至三觀,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正氣中,除了正義還有道德。一些父母不是自己立身不正,而是忽視了道德教育,因為教育不當把孩子養歪了。比如溺愛孩子,養出極端自私的小霸王。這類孩子為維護自己的利益攻擊性很強。忽視孩子,養出逃避型人格的孩子。這類孩子封閉、敏感,缺少共情能力,在集體中很容易被邊緣化。一旦出現利益受損,同樣會不顧一切地維護自己。這兩種人格特質都是父母在不經意間固化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而我接觸過的所有青少年犯罪案例,都能看到不良習慣的影子。

好家庭,一定要有“三氣”。人氣讓孩子更安全,和氣讓孩子更快樂,正氣讓孩子的幸福更長遠。唯有“三氣”合一,家庭才能成為孩子遠離違法犯罪、健康成長的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