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治愈係文化現象觀察:調適身心 讓生活充滿亮色

發佈時間:2023-06-20 08:51:13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方曲韻

遊客在山東臨沂沂南縣紅石寨景區露營。王彥冰攝/光明圖片

編者按

“治愈”“解壓”“詩和遠方”……這些網路熱詞,近年來在青年群體中廣泛傳播,形成一套廣為流行的話語體系,逐漸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在當前這樣一個講究效率、與時間賽跑的時代,面對成長中的挑戰與困難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動營造“治愈瞬間”、仔細體味“幸福時刻”,讓生活充滿溫暖與亮色,成了青年群體進行心理調適、積蓄昂揚鬥志的別樣手段。

“治愈係”如何陪伴青年成長?它是心靈的“萬能良藥”嗎?怎樣引導其發揮更大積極作用?本報記者通過線上觀察、深度訪談、案例分析等方式,透視治愈係文化流行的現狀和原因,並請專家對其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治愈係文化悄然進入青年生活

今年春節假期,去遠離喧鬧的大山深處訂一間民宿,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過年新選擇。

90後上海姑娘陳穎奇將自己的假期目的地選在了浙江松陽,提前十多天“搶”到了心儀已久的民宿房間。民宿的位置在海拔600多米的古村落山崖邊,打開窗就是高山峽谷、雲霧繚繞。“對著這樣的美景吃一頓早餐,是整個假期裏最幸福、最治愈的時刻。”陳穎奇説。

來一趟輕鬆愜意的旅遊,被許多青年賦予了“舒緩心靈”的意義。在社交平臺上搜索,會發現還有許多身邊的尋常事物,都被打上了“治愈”“暖心”等標簽——

遇見一次絕美的夕陽就能心生喜悅、洗去疲憊,看一場溫情的電影便會更加珍視生活的美好,和朋友釣魚、露營、玩飛盤,在輕鬆交流、暢快運動中解壓和放鬆……

按字面意思理解,“治愈係”是指能夠給人以持續、恒久舒暢感的一系列事物,通過調適身心、紓解情緒,幫助人們更加積極熱情地面對生活。近年來,治愈係文化進入文學、影視、動漫、旅遊等眾多領域,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文化産業體系,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青年亞文化現象,正呈現出諸多新的特徵。

治愈係文化走向“短、平、快”,併發展成為一種風格標簽。

調查發現,在以青年群體為主力軍的小紅書、B站、微網志、微信等傳播載體上,一些形式“輕巧”的治愈係內容具有較為明顯的傳播優勢,如短視頻、小遊戲、表情包等。

2018年,治愈係小遊戲《旅行青蛙》的走紅就是一個例證。這款遊戲一經推出,就在社交平臺掀起一股“曬蛙風”。遊戲的操作十分簡單,遊戲中的“蛙兒子”什麼時候出去旅行,什麼時候回家,是否會帶伴手禮回來都是隨機的,並不受玩家控制。很多玩家表示,不用花太多時間,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享受輕鬆自在、不受拘束的旅行氛圍,正是這款遊戲吸引他們的原因。

有專家表示,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即時性、多樣態、受眾廣等特點,豐富了治愈係文化的傳播內容和傳播形態,也使作為“數字原住民”的當代青年群體獲得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並進一步助推了治愈係文化的擴展和“治愈經濟”的繁榮。

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崔迪看來,治愈係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風格標簽,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治愈係的範疇被擴大化了,成為一種網路文化的概念性表達。”

年輕人熱衷於購買“陪伴感”,催生“治愈經濟”。

當下,不少上班族忙於工作,下班後花錢購買治愈感儼然成了“剛需”。落日燈、香薰蠟燭、毛絨玩具等産品成為社交網路上的爆款,陪伴玩偶、膠囊公寓、自助式迷你KTV等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它們以解壓、治愈為名義輕鬆聚攏人氣,因而衍生出“治愈經濟”。

去年剛參加工作的李欣欣,就是毛絨玩具“重度愛好者”中的一員。她家裏收藏有上百隻不同品牌的毛絨朋友,“它們陪伴我見證了人生中許多重要時刻。”

在豆瓣“毛絨玩具也有生命”小組裏,已經有4萬多名組員。他們為自己的“毛絨朋友們”拍美照和視頻,為它們取名字,給它們“注入靈魂”。通過這些有趣的玩法,年輕人收穫了“陪伴感”,同時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除了毛絨玩具之外,寵物、盲盒等以“萌”為特色的新消費業態,無疑更能滿足年輕人追求“陪伴感”的心態。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寵物用品相關企業115.4萬家。僅2021年三季度,寵物用品相關企業的註冊量便達到20.5萬家,近兩年平均增長率達95.5%,行業整體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微度假”開始走紅,“治愈係”演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從2022年起,北京的亮馬河區域變得格外熱鬧。春天野餐、夏季槳板、冬日滑冰……這片混合各種休閒方式、充滿異域風情的河湖景區,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這樣的治愈時刻,不獨屬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居民。每到週末,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的象湖濕地公園草地上,就會支起一頂頂帳篷。市民黃錦波常約朋友家人來這裡,一待就是一整天:“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停車免費,非常適合露營。連續忙一陣子下來,真的很需要這種純粹的快樂和悠閒的時光,為自己充充電、打打氣,好迎接新的一週!”

有數據表明,各類治愈係的生活方式,已成為人們的消費新選擇。中國旅遊研究院與馬蜂窩聯合發佈的《2021全球自由行報告》顯示,用戶出行偏好開始向短、頻、快的“微度假”轉變。同時,年輕人出行的主要驅動力轉為興趣與社交。社交平臺小紅書預測,輕解壓、吃茶去、“野到家門口”等將成為“2023年十大生活趨勢”。其中,2022年“野到家門口”相關筆記數量同比上漲287%,城市裏的公園、家門口的草坪、近郊的露營基地,都成為人們親近自然和“撒野”的場地。

治愈係文化為何深入青年心

在知乎平臺上,關於治愈係的問題有2000多個,內容包括治愈係書籍、電影、音樂、好物等分享推薦,總瀏覽量超過4000萬。“有哪些瞬間你覺得突然被治愈了?”在這個發佈于2020年的問題之下,近期依然陸續有網友留下自己的答案。很多網友被之前的回答打動,在這些溫暖的故事和文字中尋求被治愈的感覺。

作為一種青年亞文化,治愈係文化為何如此吸引青年人的目光?

讓青年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更加充沛的前行力量。一邊努力奮鬥、一邊自我調適,已經成為“斜杠青年”的生活常態。王斌是一名新媒體行業從業者,也是一名擁有3000多位粉絲的博主,讀書、旅行、寵物、健身,都是她創作的靈感。“一開始只是把賬號當成朋友圈來用,通過VLOG、PLOG分享一些生活日常,沒想到竟然慢慢積累了一些粉絲。”通過運營社交平臺賬號,王斌感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變得更充實,“經常有粉絲來‘催更’,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創作的內容是有價值的,對生活也更努力地去感受,去熱愛。”

“治愈係在青年中流行,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個體面對較多壓力,需要這種溫情的形式安撫身心。同時,也折射出近年來人們生活態度、奮鬥觀念的變遷。”崔迪認為,治愈係文化剛好切合了這種群體心理需要,以一種輕鬆活潑的干預方式,起到一定程度的“心靈按摩”作用。

但是,治愈係與心靈雞湯不一樣。“‘雞湯’大多是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直接地打氣鼓勁,強化成就動機。治愈的手段和載體更為豐富,也更鼓勵在平凡與平淡中獲得意義感。”崔迪表示。

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更高層次嚮往。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呂小康認為,治愈係文化的流行,本質上反映出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美好生活的更高層次嚮往。

“青年人以‘求治愈’的方式調整自身心態,既能舒展精神、緩解壓力,也為萬千商家創造各類創意産品提供了無窮的想像空間。現代社會的消費文化與年輕人的天性相互契合,形成了一種更能照顧到個性需求的産品形態與生活方式。這正是治愈係文化得以流行的根源之一。”呂小康説。

作為一名為“治愈經濟”買單的消費者,李欣欣也深知品牌毛絨玩具走紅的背後,有強大的商業力量在推動。但她認為,購買毛絨玩具表面看起來是一種物質消費行為,但實質上更是一種精神消費。“現在年輕人非常願意為一件物品背後的那些東西買單,可能是一個故事、一個創意,或者僅僅就是它有某個點觸動了我。”李欣欣説。

治愈係文化如何更加正向積極

治愈係背後反映的社會文化現象值得深入思考。那麼,治愈係文化如何更好發展?

更多觀照青年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世界,幫助其形成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

專家表示,治愈係文化要持續發揮積極意義,必須始終關注當代青年的心理症候,為青年群體提供情緒釋放和個性化表達的出口。同時,相關從業者應以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為導向,通過溫暖、積極、勵志的作品,潛移默化地引導青年人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選擇,幫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直面困難、健康成長。

應從青年群體的治愈需求的背後原因出發,深切觀照當下社會現狀,講好當代青年的青春故事,展現積極正面的青年形象,才能挖掘出更有效的價值內涵,真正具備治愈意義。

從現實生活和經典作品中汲取養分,推動治愈係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深層次精神需要。

調研中,多位受訪者表示,優秀的治愈係作品和産品供給依然不足。“在毛絨玩具圈子裏,目前比較受追捧的大多是國外品牌,比如迪士尼的達菲系列,經常‘一娃難求’。”李欣欣舉例,“國內品牌設計的毛絨玩具,能形成固定玩家圈子、有核心故事內容支撐的,還很少。”

未來,隨著治愈係文化産業持續發展,可以預見,“治愈經濟”的發展模式將向定制化、獨特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專家建議,廣大創作者應從現實生活和經典作品中汲取養分,創造出更多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的治愈係作品。

“從古到今,有那麼多偉大的思想、文學、音樂、電影,都通過不同方式治愈著人們的心靈與生活,它們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治愈係。”崔迪説。呂小康認為,應當發展更為多樣、更有層次、更加繁榮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才能更好滿足人們對於身心安頓、精神充實的嚮往。

治愈係文化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離不開智慧財産權制度保駕護航。

許多花幾十元、數百元購買一盞“網紅”落日燈的消費者,並不知道它其實是盜版的。正版落日燈由一家知名工作室設計,通過燈光營造一種落日黃昏的氛圍,設計理念是“通過光線安撫情緒”。隨著落日燈在社交網路上走紅,抄襲與侵權問題也隨之而來。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落日燈以外,表情包、潮流玩具、動漫形象等許多治愈係作品和産品都難以逃脫被抄襲、被“山寨”的命運。作為一種內容産品,治愈係文化需要足夠的創意來維持生命力,因而對於相關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國內外相關案例來看,不少創作者缺乏産權保護意識,未能及時為相關形象註冊商標或者申請外觀設計,為侵權行為留下了空間。一旦發生糾紛,由於相似性的認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即使成功維權,也可能為此耗費了高昂成本。應強化法治宣傳,引導創作者做好事前防護。”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方斯遠表示,“同時,要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有效震懾潛在侵權人。總的來説,要建立事前事後的完整防護體系。”

發揮合力,護航青年健康成長

引導青年群體積極向上,從現實生活中汲取能量和勇氣。

專家提醒,治愈係並非“萬能良藥”,它雖然在青年群體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撫慰心靈作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他們在個體發展中面臨的心理困境,促進其健康成長,但其作用畢竟是有限的。對於青年群體來説,尤其需要避免把這種選擇當作釋放壓力的主要手段,從而忽略了從現實生活中汲取能量和勇氣。

要引導青年避免被消費主義所裹挾。調研發現,在商業資本助推下,各種形形色色的文化商品都被貼上“治愈係”的標簽進行售賣。不少商家為了行銷,先是製造焦慮,為消費者不斷植入虛假需求,然後再販賣被誇大了治愈功能的産品,不少人陷入為消費而消費的怪圈。

“任何事物都只能提供部分的心理滿足。”呂小康指出,人類的心理需求具有不同層次、不同面向,而特定的事物和愛好都只能有限度地滿足某些需求。正是因為“不滿足感”的存在,才塑造了人類歷史滾滾向前的不竭動力,“每個人,既寄情于當下以獲得短暫滿足和慰藉,又不斷積累創造未來的力量與勇氣。”

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促進青年發展、構建青年友好型社會的合力。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應通過其他一些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幫助青年培養良好心態,進行集體性的減負增能。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呂小康指出,“很多年輕人熱衷於心靈治愈、舒緩解壓,正是為了輕裝上陣、奔赴未來。”

他舉了一個例子——當下青年群體中十分流行向“樹洞”訴説心聲,即以匿名方式在某些網路平臺訴説心聲,從而獲得來自網友的心理安慰。

“要根據青年群體的不同需求,設計更多人性化的方式,就其在學業、就業、家庭、心理等不同領域面臨的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疑釋惑、交流溝通。根據青年使用習慣,開發線上諮詢、支援系統,為他們提供心理關愛活動。”呂小康説。

專家建議,還要開發更多形式輕鬆、內容有趣的線下活動,吸引年輕人放下手機、離開鍵盤、投身於面對面的社交活動與創意活動,以便緩解社交焦慮、增進協作互助、激發社會創新。“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公益機構、志願團隊應加強合作,為促進青年發展、構建青年友好型社會發揮合力。”

(本報記者 方曲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