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自編自導自演 校園心理劇擊中父母和自己

發佈時間:2023-06-16 10:59:5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張文淩

同學們用魔幻的手法、奇特的敘事,在舞臺上將青春期成長的困惑,以及如何找到解決方法和進行情緒調控,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張文淩/攝

“進入高中以來,陌生的環境、繁雜的學業,讓李瑾變得敏感、多疑,身邊無數的壓力像海水一樣淹沒了李瑾”。

舞臺上,無數個“李瑾”在掙扎、憤怒、焦慮、自言自語。

舞台下,無數個“李瑾”的媽媽淚流滿面。“我們在劇中聽到了孩子們平時不願意對我們説的話。”一位媽媽説。

這是5月20日昆明市第十中學高二年級心理劇大賽的一幕。20個班級展演的20個劇目,全部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劇中展現高中生成長的壓力、困惑、矛盾以及最終他們找到的解決方法和情緒調控,讓老師、評委深感震撼。

“同學們敞開心扉在舞臺上真情流露,借著劇本,抒發心中的憤怒、熱愛與悲情,情緒得到宣泄。”昆明市第十中學校長謝曉玲説:“給心靈騰出一些空間,就可以接收新的資訊,産生新的領悟。”

“我們喜歡這些劇,因為它們真實”

雖然是第一次創作心理劇,但學生們的熱情超出老師的預想。

每個班在短時間內寫出了兩三個劇本,消息在各班之間流傳,有雷同的內容,同學們就立即修改;為讓劇本和舞臺呈現更具專業性,有擔任編劇和導演的學生在幾天內啃完《莎士比亞戲劇集》。經過一次次討論、修改、排練、打磨,在班主任、語文老師、心理學老師的指導下,最終20個班20個內容不同的劇本進行了同臺演出競技。“孩子們喜歡把精力投入到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中,所以他們的表現精彩絕倫。”一位班主任説。

這些劇本編寫的邏輯性、專業性,表演分寸的拿捏、心理矛盾的呈現、細節的處理,出乎老師、評委的意料。

舞臺上,高中生內心充滿了迷茫、徘徊、憂傷,他們的耳邊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指責的聲音:

“怎麼又沒考好?”“一次考得好有什麼用?”“現在的社會,要是不拔尖,怎麼立足”;“我想成為一名rapper(説唱歌手)”,“這是正經工作嗎”;“我想成為一名幼師”,“不就是當網紅嗎”;“我想做一名護士”,“當個醫生不行嗎”;“我想成為一名程式員”,“這麼擰巴,肯定沒對象”。

“我想學提琴,你們卻要我學鋼琴”“我想選文科,你們要讓我選理科”“我想學街舞,你們要我跳中國舞”“我想吃酸菜魚,你們説喝雞湯更有營養”“哎呀孩子,爸媽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你好啊”。

“考好了不行,考差了更不行,我要怎麼做你們才滿意”“我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尊重我的選擇”“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不是想和你們爭吵”“他其實是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把這個空間留給他,讓他自己去經歷、去體驗”。

魔幻的手法、奇特的敘事,借著舞臺上砸東西的憤怒、撕心裂肺的吼叫、老師的勸説,同學們將與他人的矛盾、父母的衝突,無法打破的溝通隔閡,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不少台下的家長,時而歡笑時而落淚。

“孩子們演的不就是我嗎?那些臺詞是我每天都在對他説的話。”一位媽媽説,孩子們把父母演得活靈活現,比如,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罵了孩子後心裏會後悔;孩子有心事也不講,躲在房間裏,離父母越來越遠;父母愛的方式並不是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

“孩子的成長過程,內心是豐富和變化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反思。”這位媽媽説。

“我們喜歡這些劇,因為它們真實。”昆明市第十中學黨委書記姜蘋説,此次心理劇更多地呈現了學生們對未來選擇的思考,對親子關係、同學交往、自我認識等問題的處理等。讓老師和家長看見孩子們思考的深度,視角的多樣和廣泛。

心理劇對演員和觀眾是一個治愈的過程

讓老師和家長驚喜的是,20個劇本對故事衝突都處理得非常出色,最終,學生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與同學、父母、自己和解。他們通過劇本的解讀,換個角度體會到了父母、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舞臺上金句頻出:“生活會給你留下一個幸福的彩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愛你”“這個世界沒你想得那麼糟,我們會面對無數的挫折與失敗,但它們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愛是放手,青春才能走向遠方;愛是陪伴,青春才能告別孤單;愛是呵護,青春才能茁壯成長;愛是寬容,青春路上有你同行”。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待一些極端問題,學生們展現出了獨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玫瑰少年》一劇中,喜歡編織的男生宋潯,常常引來異樣的目光和議論,並受到同學排擠,陷入深深痛苦與自我懷疑之中的他走上了絕路。此時,舞臺上,時光逆轉,同學們都在以善意去讚美、欣賞宋潯,讓宋潯意識到做自己沒有錯。此劇用兩種方式説出了學生們的價值觀:尊重別人的選擇。“你是你,別讓誰去改變你”“沒有誰規定一個人必須以什麼姿態活著,只要我們的選擇對社會有益,這朵玫瑰就有它綻放的意義”。

“心理劇是讓每名同學在模擬真實生活的過程中完成的一次思想實驗。”此次大賽的評委、昆明市第三十中學副校長、昆明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彭華軍説。

他指出,學生們在舞臺上展示了他們看不清楚的未來、無法掌控的關係、沒有體驗過的職業、各種兩難的選擇,以及內心的渴望和現實的反差。但通過表演,學生們獲得了不同的心理體驗,對要處理的關係,有了更強的掌控感,並逐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在昆明十中心理髮展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保麗雲看來,心理劇也是一種科學的情緒表達。對演員和觀眾都是一個治愈的過程。“校園心理劇給了學生一個宣泄和投射自己情緒的渠道”。

她解釋説,當孩子的心裏有憤怒的情緒、想砸東西表達恨意時,由於受道德、學校規章制度、法律的約束,他們知道不能這樣做。但在劇情裏,他們可以砸東西,這是一種投射,不是真的發生。編寫劇情、表演劇情是表達情緒、獲得心理治愈的過程。台下觀劇的人也會發現,這不就是生活中的我嗎,原來這個問題不是我獨有的,原來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原來我沒有必要自卑、焦慮。

“學會表達你的攻擊性,才是正常的發泄情緒途徑。”保麗雲説。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受益者是學生

這是昆明十中第二次舉辦心理劇大賽。保麗雲介紹,過去,校園劇大賽是以課本劇為主,去年開始,正式冠名心理劇大賽,納入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借助舞臺來呈現各種心理困惑,從編劇、演劇、觀劇中學到心理學知識,學會正確處理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昆明十中是“雲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與示範學校”。多年來,學校心理髮展中心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求,開展了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個案諮詢、生涯規劃和家庭教育講座等。高二學生思想逐漸成熟,正處於向社會人過渡的中間地帶。為此,校園心理劇大賽放在了高二年級舉行。

“學校的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社會化。”姜蘋説,“讓同學們在心理劇大賽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學習社會化所需的技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育人方式。”

連續兩年的心理劇大賽,讓老師們看到大賽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老師們從顧慮多多變為大力支援。此次兩天的大賽裏,高一年級的學生、老師也前來觀賽,為明年的大賽作準備。

“心理健康教育要從教師開始。”保麗雲説,10多年前,她在擔任初三年級的班主任時發現,初三年級所在樓層的衛生間,門都特別容易壞,作為心理學教師,她知道那是學生因為中考壓力內心焦慮,手腳就會重一些,但這是一種無意識行為,並不是他們有意破壞公物。然而當時一些老師卻認為這是學生的道德問題,常對學生進行批評。近年來,隨著心理健康知識的不斷普及,時至今日,已經沒有老師認為衛生間的門容易壞,是學生的道德問題。

在保麗雲看來,“心理問題不等同於道德問題”。只有學校重視、教師有意識,才能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而這一教育的最終受益者是每個學生。

“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心理劇是對老師和家長的再教育。孩子們的心聲,我們聽到了。”姜蘋表示,通過心理劇大賽,後續學校將開發更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和活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

雲南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辦公室主任尚雲也認為,不同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和難點不同,設計一套以必修課、輔修課以及多種服務活動相結合的“1+N+X”課程體系,才能更好地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被寫進了《雲南省教育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6月2日在雲南舉行的全省教育發展大會上,雲南省委書記王寧要求:“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開好心理健康課,全方位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來自雲南省教育廳的消息,未來3年,雲南將在16個州市建立中小學心理健康諮詢輔導中心,打造100個雲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

(記者 張文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