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愛心奶奶”甘當“心靈擺渡人” 勸回數十名輕生者

發佈時間:2023-05-31 16:26:49 | 來源:湖北日報 | 作者:鄭晶晶

在武漢,有這樣一群愛心志願者,他們義務接聽心理熱線,給予傾聽並提供情緒疏導,被譽為城市的“心靈守護者”。

前不久榮獲武漢市2022年心理援助熱線“十佳接線員”的蘇祖輝,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年過六旬,是加入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團隊最早、每年接線時長最長的志願者,擔任心理熱線接線員16年來“零投訴”。

她表示,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溝溝坎坎,徬徨無助時,一句溫柔的話語、一個靜靜的陪伴,足以讓心靈得到慰藉,“幫助來電者掃除心頭塵埃,讓他們輕裝前行,我覺得很值。”

蘇祖輝在接聽心理援助熱線

親子關係困惑,促使她走上心理學習之路

“您好,這裡是武漢市‘心心語’心理熱線。”2月9日,記者來到位於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熱線室,蘇祖輝按下接聽按鈕。

來電者是一名20多歲的女孩,一打來電話就哭個不停,説自己“不想活了”。蘇祖輝警覺起來,語氣卻溫和而穩定,詢問“你今年多大年紀?現在在哪呢?”女孩哽咽著告訴她,自己患有雙向情感障礙,通過服藥控制,目前一個人在家裏。了解到女孩目前處境安全,蘇祖輝稍微松了一口氣。“哭吧,哭出來心裏好受些。”蘇祖輝聲音溫柔,安撫、陪伴著女孩。幾分鐘後,女孩情緒平復。經蘇祖輝疏導勸説後,女孩表示,自己打算去看心理醫生,進行線下治療,隨後表示感謝,挂斷了電話。

如何走上心理諮詢之路?蘇祖輝介紹,自己原來在文化單位工作,兒子十幾歲時常去網吧、不做作業,影響學習。蘇祖輝打過、罵過,但收效甚微,親子關係越來越差。一天,蘇祖輝看到電視上播出的《心理訪談》,心理學家寥寥數語,就讓一個苦悶的孩子抬起頭來。

從此,蘇祖輝萌生了學習心理學的念頭,並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經學習,她意識到,以往自己並沒有真正去傾聽、了解孩子需要什麼。她開始多多陪伴兒子,鼓勵兒子自己學習,滿足他合理的需求,二人關係逐漸緩和。兒子讀大學後對她説:“您學了心理學後,更能理解我了。”

2007年,她經過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考核,加入心理熱線志願者團隊,並堅持至今。

從渡己到渡人,通過熱線勸回數十名輕生者

當一名心理熱線接線員並不容易。蘇祖輝第一次接熱線時,接到一名在校大學生的電話,該大學生通過申請助學貸款讀了大學,臨近畢業時,卻被查出患有重病,不能就業,在電話中邊説邊哭。接聽完這個電話,蘇祖輝心裏十分難過,“一想到孩子本該有美好的前程,卻因為種種原因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就很痛心!”當天還下著雪,蘇祖輝下班後沒有坐車,冒著雪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回去,晚上輾轉難眠。

後來,她開始定期接受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李小龍教授面向志願者開展的團體督導和沙龍培訓。她深刻意識到“心理熱線是起到陪伴的作用”,而她和其他接線員要做的,就是在接電話的30分鐘內,盡可能地給予傾聽、陪伴,幫來電者“尋找自己的資源”。

一名女白領,從小父母離異,由奶奶撫養長大,從農村考入一本大學。然而工作後,她相親屢屢受挫,這使她心灰意冷。來電時她哭著説很自卑,認為自己沒有人愛。蘇祖輝溫柔安慰:“你不是沒人愛,你有奶奶愛你。”她肯定了女孩的優秀,鼓勵女孩多跟奶奶交流,建立情感支援,不斷提升自己。她建議,女孩如果有需要,可以到正規醫療機構做進一步心理諮詢。直到通話快結束時,女孩情緒平復了,一再感謝蘇祖輝的幫助,讓她改變了一些看法。

16年來,蘇祖輝通過心理援助熱線,勸回了數十名輕生者。曾有一名來電者,因感情問題想不開,打來電話時,已經坐在了天臺的圍欄外。蘇祖輝得知後心中一緊,一面通過微信聯繫危機專員獲取幫助,一邊沉著冷靜應對。“咱們一起想辦法,也許有辦法聯繫到男友的。”她按捺住心中的緊張,一點點地勸説該來電者回到安全地帶,“當女孩告訴我,自己已回到房間,我這才松了口氣。”

一位來電者經歷了兩段失敗的婚姻,心灰意冷地打來電話:“我覺得活著沒意思。”“活著的意義,要靠你自己去尋找,自己活出來。”蘇祖輝的話打動了她。蘇祖輝記得,自己最後一次接聽該來電者電話時,她説:“我覺得能走出陰影了,謝謝您。我今後不再給您打電話了。”

“心理諮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在求助者最難熬的時刻,有人能給予心靈慰藉,也許就能支撐求助者過了這個坎兒。”蘇祖輝表示。

16年來零投訴,能幫助別人是最大的快樂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武漢市“心心語”心理熱線及時響應社會需求,將熱線服務時長自10小時擴充到24小時,當年服務18406人次。

蘇祖輝積極響應熱線的招募,從大年初一開始投入緊張的熱線接聽工作。電話的另一頭,一個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向她訴説著面對疫情時的焦慮情緒,以及情感、人際關係、職場壓力、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煩惱、壓力與困惑。在“心理防疫”的特殊戰場上,她以電話線為媒介,成為這些情緒的傾聽者、疏導者。

通過接心理熱線,蘇祖輝也深深感受到市民對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視,“多年前,我接心理熱線時,一天不到10個電話;現在我每次值班,電話一刻不停。”她説,最令她開心的事情,就是電話剛打入時對方消沉的聲音和嘆息,經她傾聽和疏導後,變成挂斷電話前充滿感激的一句“謝謝”。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心理熱線負責人周洋介紹,近幾年來,武漢市“心心語”心理熱線來電人次呈上升趨勢。2022年初,武漢市“心心語”心理熱線志願者團隊納新43人,年底將熱線座席從2個擴充到6個,全年服務23893人次,在國家衛健系統承辦的心理援助熱線中接聽量排名前列。

蘇祖輝也成為加入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團隊最早,每年接線時長最長的志願者,去年,她共計接線1100多例,接線“零投訴”。

如今,年過六旬的蘇祖輝,仍堅持志願服務工作,每天忙碌而充實。前些年,她的父母相繼去世,她遵照他們的遺願將遺體捐獻給武漢市紅十字會。她同樣簽下了捐獻遺體志願書。“我覺得,痛苦與希望是這個世界的兩面,幫助人們感受希望,就能把痛苦驅逐出去。”蘇祖輝説,能夠幫助別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極目新聞 記者鄭晶晶 見習記者李靜怡  通訊員 鄧盛強 陳識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