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受訪者感到現在的孩子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比以前弱了
發佈時間:2023-03-16 10:20:0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杜園春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九三學社衢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陳瑋建議,為青少年開展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融入現有課程體系。隨著近些年青少年自傷自殺現象頻發,加強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2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7%的受訪者感到,現在的孩子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比以前弱了。96.6%的受訪者確認有必要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對於建立生命教育體系,70.8%的受訪者建議結合青少年心智發育規律。
“生命教育不僅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必修課”
李姍是山東一所公立中學的初中教師,她感到現在的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不如以前了。“最近幾年時有青少年自殺的新聞,而且有低齡化傾向。”她介紹,兒子所在的中學就發生過學生因接受不了父母離婚而自殺的事件,令人十分心痛和惋惜。
80後全職媽媽吳薇有兩個孩子。她也感到,現在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較弱,“經常與其他家長聊天發現,一些孩子在面對很小的事情時都會感到崩潰,甚至覺得要失去整個世界。總是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待著。”
67.7%的受訪者感到,現在的孩子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比以前弱了。23.3%的受訪者認為強了,9.0%的受訪者感到不好説。交互分析顯示,三四線城市受訪家長明顯感到更弱了(71.2%),其次是城鎮或縣城受訪家長(69.3%)。
北京某事業單位的周晴楠是一名新晉媽媽。她經常看到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自殺自傷的案例,“最近看到一名博主講述發生在身邊的案例。一名13歲的女孩,父母將大部分精力和財力都放在了她的學習上。因為被逼得太緊,壓力非常大,成績反而越來越差。母親從未理解過孩子,母女吵架成為家常便飯,而在最後一次爭吵後,女孩從家中一躍而下,生命永遠定格在了美好的年華。”
同樣身為母親,周晴楠很心痛。“我覺得生命教育不僅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必修課。‘珍惜生命’不是一句口號。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普通,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強加給孩子。”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國宏非常支援進行生命教育。他指出,雖然現在很多家長更重視生命教育了,但大部分還停留在口頭,在實際生活中做得不好,欠缺理性的教育引導。
96.6%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其中63.2%的受訪者感到非常有必要。交互分析顯示,一線城市受訪者認為非常有必要的比例最高,為70.7%,其次是城鎮或縣城(69.3%)。
進行生命教育,68.3%受訪者認為要懂得欣賞尊重不同個體、物種生命的美
吳國宏表示,生命教育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首先要進行生命週期教育。“比如通過養花的例子,讓孩子知道,花的一生會經歷萌芽、開花、凋零、枯萎的過程。然後再過渡到寵物、老人等,讓孩子意識到生命週期的規律。”其次他指出,除了生和死這兩個端點外,像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等,都應納入生命教育範疇。
華東師範大學認知與心理科學學院教授李曉文認為,生命教育不應停留在珍惜生命這一層面,而要重視生命價值教育,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要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如何好好生活,“要知道‘我不能白活’,並且在實踐中激發潛在的能力。”
生命教育該包含哪些內容?懂得欣賞尊重不同個體、物種生命的美位列第一,獲選率為68.3%,其次是個體與家庭、社會關係的重要性(65.6%),此外,65.1%的受訪者認為是對“生”與“死”本身的認識,54.6%的受訪者認為是生命發展面臨的可能性與意義,45.7%的受訪者覺得是日常安全與自我保護意識。
建立生命教育體系,70.8%受訪者建議結合青少年心智發育規律
李姍表示在日常教學中,自己會多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同時她認為學校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設置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人士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通過開展常態化的心理輔導課程,讓學生熱愛生命,明白生命可貴,在遇到問題時能理性對待並積極尋求幫助。
吳薇希望學校經常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讓孩子了解生命、重視生命、敬畏生命,懂得感恩父母師長,學會自我保護。“老師時刻關注學生心理變化,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孩子們平安健康地成長。”
吳國宏指出,雖然學校現在更加重視生命教育,有較為全面的突發事件應對機制,但還不能起到很好的未雨綢繆的作用,沒形成系統的防範體系。
李曉文認為,僅通過講課或心理諮詢來進行生命教育是不夠的,要進行整合性、創造性的集體活動,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語文等學科教學統一起來。“例如我在農民工子弟學校做公益教學時,會將班隊活動與語文寫作結合,將唱歌跳舞節目與演算法口訣、課文結合。通過豐富孩子們的體驗,增強價值感受,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對於學校建立系統化、制度化的生命教育體系,70.8%的受訪者建議結合青少年心智發育規律,64.5%的受訪者希望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定期舉行主題講座,60.3%的受訪者期待將生命教育等納入考核,引導全面發展,59.0%的受訪者認為得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領悟生命價值,40.7%的受訪者希望生命教育課程形式生動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受訪者中,中小學生家長佔82.2%。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0.7%,二線城市的佔43.9%,三四線城市的佔20.3%,城鎮或縣城的佔4.1%。
(楊哲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人工智慧賦能心理診斷 這家企業用科技服務人類精神健康2023-08-08
高考失利復讀生崩潰 心理師助她度過最艱難時光2023-08-08
習慣性“抬杠”,是什麼原因造成的?2023-08-08
情緒問題導致身體“病了” 老年人心理健康更需關注2023-08-08
害怕社交就真的是“社恐”嗎?2023-08-08
別把孩子抑鬱症特徵誤解為逃避學習 如何識別?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