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天津大學迎來非遺學碩士新生 學科建設取得核心進展

發佈時間:2023-09-11 10:22: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9月11日訊 9月8日下午,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下稱“馮研院”)舉辦入學儀式,迎接2023級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産學交叉學科碩士新生,並公佈非遺學在學科理論和教學方法上取得的核心進展。

2021年10月,天津大學獲批全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學”一級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這裡是非遺學進入我國高校的第一站。去年首屆研究生入學以來,馮研院在非遺學的學科建設上取得兩個方向的核心進展:

一是確立非遺學的元理論、本體論和知識體系。今年3月,馮驥才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非遺學原理》,第一次明確了非遺學作為獨立學科的學科特徵,系統闡明瞭非遺學是什麼、做什麼、怎麼做的根本問題,辨清了非遺學的沿革與立場、使命與特徵、核心工作與重點關切,為非遺學提供了理論支點和邏輯起點,並前瞻性地指明瞭非遺學作為交叉學科的建設路徑與發展方向。

二是把田野作為教學主體,構築了非遺學獨特的教學方法。今年6月,馮研院成立瑞安木活字、西塘傳統村落非遺、南通藍印花布、楊柳青年畫和天津皇會等五個非遺學田野教學基地,並以基地為支撐,開展田野教學和研究項目。這種教學方式的一大新意,是在田野實踐中進行全套的理論教育,並把教學和研究結合起來,用研究深化教學。另一個新意,是把田野實踐和非遺所在地的需要結合起來,與田野教學基地共同確立科研項目,用理論支援田野教育。正如馮驥才所説,非遺學的本質是一門田野科學,要在田野中完成非遺學的教學全過程,“一切問題都從田野裏提出,最終還是要回到田野中完成非遺學的核心工作——保護與傳承。”

馮驥才在入學儀式上發言(天津大學馮研院供圖)

據馮驥才透露,馮研院對非遺學的學科建設已經有了詳實有序的三年計劃:“我們的非遺學充滿活力,從去年首批新生入學至今,非遺學已經在天津大學紮根,綠意盈盈地生長起來,我們要讓它第二年開花,第三年也就是2025年捧出成果,為天津大學建校130週年獻禮。我們要持續為非遺事業培養、輸送專業人才,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類文化遺産的保護與發展做出貢獻。”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