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蘭州9月9日電(記者宋喜群、王冰雅 通訊員 馬原菲)甘肅簡牘博物館日前在蘭州開館。該館主要承擔甘肅省出土簡牘的收藏保管、保護修復、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是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宣傳、教育和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現代化公共文化空間。
館藏文物以簡牘為主,館內現收藏各類文物50129件(組),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共31943件(組),一級文物1679件(組)。
開館後,1000余枚珍貴簡牘首次集中亮相,其中包括首次展出的國寶級文物“《四時月令詔條》墻壁題記”“居延里程簡”“康居王使者冊”。
“《四時月令詔條》墻壁題記”是目前所見最完整的漢代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文書,體現了古人對於環境資源的尊重和感恩。
“居延里程簡”是一枚詳細記載了從漢代都城長安出發至張掖郡20個驛置名稱及間隔里程的里程簡,為研究從長安至河西地區的驛置路線、道路里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數據。
“康居王使者冊”由7枚漢簡編連成冊,簡文主要記載了康居王使者五人從敦煌入關後發生的故事。此件文物不僅為研究漢朝與西域康居國友好往來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更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繁榮通達。
博物館設有“簡牘時代”“簡述絲路”“邊塞人家”“書于簡帛”四個常設展陳,通過多媒體影像技術,生動、全面展現了甘肅簡牘中的絲路文化和中華智慧。
位於展館二樓的是“簡牘時代”和“簡述絲路”。“簡牘時代”向觀眾詳細介紹了簡牘文書類別、藝文典籍、簡牘形制和製作工藝,其中“簡出甘肅”部分通過甘肅出土的漢簡全面展示了西北漢簡的考古發掘史以及有代表性的簡牘學研究成果。“簡述絲路”通過展陳在甘肅出土的簡牘,讓遊客穿越歷史時空,與漢簡中記載的人物共同經歷歷史中真實發生的故事,感受千年絲路。
“邊塞人家”和“書于簡帛”位於三樓。“邊塞人家”展陳以居延地區出土的簡牘為主,反映了河西走廊的邊塞生活。“書于簡帛”展現了簡牘中書法的別樣風采,深受書法家及愛好者的喜愛。
此外,在展館一樓設有特展“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凸顯了典籍文獻在文明傳承中無可替代的作用。該展至2023年10月29日結束。
據介紹,甘肅簡牘博物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常開放。遊客可通過甘肅簡牘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式預約入館參觀。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0日 04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