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駐華使節山西行:在悠久璀璨歷史文化中感知中國高品質發展之路

發佈時間:2023-09-08 09:39:24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邵藝博、楊晨光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新華社太原9月7日電 題:駐華使節山西行:在悠久璀璨歷史文化中感知中國高品質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邵藝博、楊晨光

9月4日至7日,來自阿爾巴尼亞、南非、塞席爾等2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駐華使節應邀赴山西省參觀訪問,在三晉大地恢弘大氣、古樸精美的名勝古跡中感知悠久璀璨的中華文化,在綠色高效智慧的現代工廠中探究中國高品質發展之路。

使節們首先來到雲岡石窟。始建於1500多年前的雲岡石窟,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也是佛教藝術與石刻藝術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藝術寶庫。


  9月4日,駐華使節們在雲岡石窟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雲岡石窟展現的獨特藝術風格令幾內亞比索駐華使館一等參贊哈姆扎·恩巴洛産生濃厚興趣。他表示,雲岡石窟的悠久歷史令他流連忘返,石窟內的佛像和壁畫極具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代表著古代中國輝煌的藝術成就。

在雲岡二期的洞窟中,既有古印度、中西亞藝術元素,也有古希臘、古羅馬建築造型,眾多截然不同的審美風格相得益彰,反映出中華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

聽完講解,尼泊爾駐華大使比什努·施雷斯塔深有感觸。他説,1600多年前,中國高僧法顯、尼泊爾高僧佛馱跋陀羅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互訪對方國家,傳播佛教經典,促進尼中文化交流。很高興看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延續至今。希望同中國加強在文化交流、旅遊、教育、經濟、環保等領域的合作。

建於西元1056年的山西朔州應縣木塔,是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在參觀木塔並動手體驗中國傳統建築的榫卯結構後,使節們紛紛感嘆中國古人高超的建築技藝和創造力。

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塞利姆·貝洛爾塔亞説:“百聞不如一見!很難想像中國古代匠人是如何在沒有電腦、電腦編程和任何現代機械幫助的情況下,純手工建造出這座木塔的。真是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

漫步平遙古城,青磚黛瓦,古道悠長。至今仍有1萬多居民生活在這座保存完整、底蘊深厚的古城。使節們先後在古城內參訪了平遙文廟、日升昌票號、唐都漆器博物館等文物古跡。


  9月7日,使節們在平遙古城體驗推光漆器製作。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體驗了推光漆器製作,尼加拉瓜駐華大使邁克爾·坎貝爾對記者説,到中國3個月來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極為注重保護傳統文化。“平遙古城的保護經驗讓我們看到,保護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活態化傳承。”

一面是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一面是日新月異的開拓創新。近年來,山西大力推動能源轉型和産業轉型,高品質發展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和強勁動能。使節們考察的塔山迴圈經濟園區和太重集團正是中國邁上高品質發展新征程的縮影。

塔山迴圈經濟園區把煤礦、發電、煤化工、建材等相關領域串聯在一起,上個生産單位的生産廢料正好是下個生産單位的生産原料,形成了首尾相連的綠色低碳迴圈生産模式。

坎貝爾表示,塔山迴圈經濟園區採取世界先進的自動化節能技術,實現了煤炭行業的綠色發展。中國煤炭行業的升級轉型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和減碳行動樹立了榜樣。

在參觀了太重集團展示的各類重型機械後,多位駐華使節主動找到現場銷售人員詢問聯繫方式,表示將積極推進各自國內企業主動對接,推進和擴大雙方務實合作。

如何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這次駐華使節山西行的一個參訪重點。9月6日,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開幕。在論壇前夕召開的圓桌會議上,多國駐華使節表達了期待同中國在能源轉型、新能源技術、低碳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的願望。


  9月5日,塞席爾駐華大使在圓桌會議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塞席爾駐華大使安妮·拉福蒂納説,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全球變暖形勢,每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世界各國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本次論壇為世界更好實現減排合作和綠色轉型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和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值得各國借鑒。

德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葛若海表示,德中兩國都深受氣候變化影響,雙方要擴大地方政府間合作和經驗交流,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和考察等活動,不斷挖掘新的合作潛能,攜手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