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填補鳥類起源的部分空白

發佈時間:2023-09-08 08:57:4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溫競華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記者溫競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王敏團隊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徐立明團隊合作,在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並命名為“奇異福建龍”,這是已知世界上侏羅紀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鳥翼類恐龍,填補了鳥類起源的部分空白。


  奇異福建龍和政和動物群生態復原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供圖)

鳥類至少在晚侏羅世就和非鳥類獸腳類恐龍發生分化。而鳥翼類包括所有現代鳥類以及中生代的原始鳥類,因此侏羅紀的鳥翼類對研究鳥類的起源和演化至關重要。已知的侏羅紀鳥翼類僅有近鳥龍和其相似物種,多在我國東北地區距今1.66至1.59億年的燕遼生物群,這與約1.3億年前白堊紀早期出現的大量鳥類在時間上有長達3000萬年的空白。

2021年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與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在福建開展古脊椎動物化石調查工作,于2022年10月在政和晚侏羅世地層發現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經過近一年的修復和分析研究,研究團隊認為這一新物種屬於鳥翼類,並將其命名為“奇異福建龍”,這也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奇異福建龍正型標本、分支系統樹和古地理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供圖)

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徐立明帶隊開展的綜合地質考察和同位素測年工作,將奇異福建龍生活的時間限定為晚侏羅世提通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王敏等通過古地理位置復原,確定了它是目前已知全球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羅紀鳥翼類。奇異福建龍的發現,彌補了鳥類起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部分空白。

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奇異福建龍與近鳥龍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構成了近鳥龍科,是鳥翼類最早分異的一支。奇異福建龍最為特殊的是其後肢構造:股骨短,脛骨和跖骨細長。結合比較分支系統學的分析,王敏等發現奇異福建龍的體型結構和其他鳥翼類相近,在體型空間上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

“我們認為奇異福建龍是一類善於奔跑或生活在水邊的小型獸腳類恐龍,這樣的生活習性完全區別於學界關於鳥類起源伊始‘樹棲’生態習性演化的認識。奇異福建龍的發現增加了原始鳥翼類的生態多樣性。”王敏説。

此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組成的考察團隊還在福建政和地區發現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爬行動物,包括水生/半水生的龜鱉類、離龍類。基於如此高的化石豐度和多樣性,以及確切的年代學框架,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政和動物群”。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侏羅紀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保存有鳥翼類的動物群。

相關研究成果9月6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