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等待多哥》首演:鏡像式舞臺讓觀眾與演員共同等待

發佈時間:2023-09-11 09:47:4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北京9月11日訊 (記者 秦金月)9月8日,《等待多哥》在北京人藝小劇場首演。“我今天不會來了,但我明天一定來。”這是一封自多哥的信,送給觀眾,也讓觀眾對這一場關於等待的演出産生了好奇。而完全鏡像式的舞臺,一時間也讓入場的觀眾難以明顯區分臺上、台下的分界點。演出開始,演員與觀眾將一起在同一個空間裏,共同期待接下來將發生什麼。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戈多》是著名荒誕派作家薩繆爾·貝克特的經典作品,而北京人藝版的《等待多哥》給出了不同尋常的演繹。老葛、多多、劇場經理、助理、快遞小哥這些離生活很近的角色名字,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本土化創作,而是將原作中模糊的空間移到了劇場,通過劇場中兩個人的等待,以及與不同來訪者之間的對話,延續了經典的等待主題。“‘等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發生的頻率遠高於愛情。‘等待’是沉悶的、苦澀的,‘等待’的結果永遠未知令人焦慮不安……”導演方旭説道,通過對於等待與時間的意義來表現現代人對於當下和未來的思考。

不同於以往以敘事為主的作品——在故事中找到一條敘事的線,那麼在這部作品中就是一種斷斷續續的虛線,導演方旭介紹稱,作品中呈現的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雖然不連貫,但人物的行為邏輯又讓人産生熟悉感。“有的戲是讓觀眾和生活直接對話,有的是讓觀眾看到生活中放大的東西。”方旭將這部戲比喻為“印象派”,通過作品中對生活模糊的投射,給觀眾更大的想像空間。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作為一部沒有過多的舞臺形式與調度,全部用臺詞來表現的作品,無疑對青年演員的表演提出更大的挑戰。既要通過對話來吸引觀眾,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又要讓觀眾全程保持期待感。這需要演員在舞臺上不僅要表現真實的思考與情感,還要展現出與當下和現場的交流。多多的飾演者孫驍瀟將對生命、世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體悟放到創作當中,讓角色表達自己,也讓自己更好地進入角色。老葛的飾演者張瀚生覺得自己身邊的一切,父母、朋友、愛人,乃至對於人甚至自然界的所有感受都與作品産生聯繫,賦予人物更敏銳的感受。飾演劇場經理的金漢,將這個人物定義為“聚集了社會的縮影,用黑暗做底片,用希望去顯影的人”……再加上飾演經理助理的李金濤與飾演快遞小哥的趙澤棟,都在角色中找到了與生活的關係,讓觀眾更能理解劇中兩個等待者的孤獨和等待的意義。

作為北京人藝小劇場的又一次創新,觀眾走進劇場將看到對劇場空間的運用——“消失的舞臺”、真實運轉的時鐘以及“鏡像”中的表演,沒有過多的音樂渲染,只有演員的臺詞,讓觀眾與演員共同完成了一場演出,共同經歷了一次等待,也共同開啟了一次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

本輪演出將持續至9月25日。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等待多哥》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