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已出版62卷!《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全景展現

發佈時間:2023-08-30 08:53:39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黃敬惟 | 責任編輯:謝榮宇

故事、説唱、俗語、神話、長詩……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民間文學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各民族、各地區的人們,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在歡欣鼓舞的節日裏,用口口相傳的方式傳唱著古老的生活智慧與情操追求。這不僅是地域文化的寶貴財富,更是一個民族鐫刻在血脈之中的文化記憶。

近日,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新成果發佈。作為工程成果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圖書,截至目前已出版62卷,內容涉及神話、史詩、民間傳説、民間故事、民間歌謠等12個門類,來自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23個省份。

延續中國文學歷史傳統

中國自古就有著對燦爛浩瀚的民間文學進行文本輯錄的傳統。從先秦的《詩經》、漢代的樂府,到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説,均是廣泛吸收民間文學的成果。通過這些珍貴的文本記錄,祖先們所創造的民間文學穿越歷史長河,為更多後人所知。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啟動於2018年,通過開展對民間文學的大規模資訊採集、文本資料整理、編纂出版等工作,對中國民間文學遺産進行搶救保護與傳承。

民間文學産生於民間、流傳於民間,是人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所創造、所享受、所發揚的內容,內容豐富而繁雜。想要將這些內容條分縷析地進行整理、編纂,需要精益求精的工作,更需要嚴謹的標準。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充分吸收當代民間文學研究的新成果、新理念,堅持萃取經典、服務當代的選編標準。同時著力還原民間文學的本真形態,忠實保持各民族作品原文意蘊,在內容、形式、類型等方面力求反映出民族風格和當地口頭傳承文化傳統的特點,按照科學性、廣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原則,精心編纂出具有民間文化傳統精神和當代人文意識的優秀作品文庫。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的出版全景展現了中國民間文學的風貌,既是人們了解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文藝工作者創造新文化新藝術的重要源泉。

傳承中華文明共同基因

民間文學誕生於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折射出的是各民族人民質樸純真的思想觀念。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王錦強分享了在蒐集整理工作中的一段親身經歷。

在一次采風時,他們前往草原上的牧民家中收集民歌。當時正值牧民家的母駱駝産崽,但或許是初做母親的原因,這只母駱駝拒絕為剛剛降生的幼崽喂奶,甚至想要將它拋棄。對此,牧民們的解決方法是唱歌——他們用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歌謠勸説動物母親,讓它們認養自己的孩子。牧民向母駱駝動情地唱起了草原上流傳久遠的“勸奶歌”,一唱就是一個通宵。最終,駱駝母親被牧民的歌聲唱得流下了眼淚,開始了哺乳。

在蒙古族人民心中,動物和人是平等的生命體、是如同家人一樣的存在。在草原上,動物們甚至還有自己的春節——五畜節。“勸奶歌”的悠悠曲調和五畜節的歡快熱烈,折射出的是生態之美和草原文化的葳蕤生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韻律。在王錦強看來,蒙古族“勸奶歌”流淌著對自然的尊重與熱愛,令人肅然起敬。

此外,在採集蒙古族民間“説書”的內容時,除了傳統的蒙古族故事外,工作人員採集到了很多漢族故事——説書人會用蒙古語講《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來自中原地區的故事,草原上的人們同樣耳熟能詳,“説書”故事的傳播正是各民族人民文化交流的實證。

來自吉林省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曹保明則講述了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民間文學中,同一個故事母題會“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傳説。

在許多地區的民間故事中,都有“女媧補天”和“女媧造人”的傳説。即使地緣上遠隔千里,但同樣的民間傳説母題正是中華文明根脈綿延的體現。人們耳熟能詳的“女媧補天”傳説,在中原地區的版本中,女媧用來“補天”的材料是五彩石。而在東三省地區,這個故事出現了一個頗具特色的情節變種——在補天的最後階段,女媧原本準備的五彩石不夠用了,於是她靈機一動採來幾大塊堅冰作為替代。在傳説中,正是因為這幾塊堅冰,讓這裡的冬天格外寒冷。

探索民間文學更多可能

從蔡元培、魯迅到郭沫若、茅盾等文人學者,民間文學一直受到文化界、學術界的重視。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後改名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從1950年成立開始,就一直積極組織進行民間文學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截止到本世紀初,保存的各類調查資料已超過5000冊,總字數超過《四庫全書》字數的總和,這些珍貴的資料為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非常注重“傳世性”。在記錄整理資料時,採集工作人員會格外重視採稿人、採稿時間和地點等要素不能缺項,即使有些採稿人不明確也要標注清楚,以便於將來的讀者、研究者有跡可循、有處可查,為民間文學的傳承保留火種。

與此同時,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還廣泛動員全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積極收集整理民間口頭文學作品及理論研究原創文獻等,不斷充實出版工程基礎資料數據庫。截至今年6月底,基礎資料數據庫已累計收錄作品和相關文獻15956冊,並完成16.38億字數字化存錄。該數據庫還將通過網路平臺,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70多年來所收集的民間文學影印本、油印本、手抄本及第一手的圖文資料與大眾共用。

據介紹,未來該網站還將輸入歷年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各地區民間文藝家協會進行田野調查的音視頻資料,實現網站與數據庫工作進度、與《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圖書出版工作進度的對接,同時相容新聞報道、資料下載、大數據承載等功能,讓豐富的中國民間文學資源更便捷地為所有愛好者和研究者所用。

此外,文藝演出同樣也是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社會推廣的重要形式。在內蒙古的遼闊草原上、在雲南的茶馬古道旁、在江南的小橋流水畔,一場場深入基層、緊貼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展演,讓更多人關注到優秀的民間文學作品,讓更多人成為保護與傳承中國民間文學的“同路人”。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