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藝術邂逅鄉村 如何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發佈時間:2023-08-28 09:59:12 | 來源:中國新聞網小 | 作者:王瀟婧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原標題:藝術邂逅鄉村 如何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面對新一輪跨越發展的新時代浪潮,如何以藝術鄉建路徑盤活鄉村文旅資源,拓展鄉村新型消費,助推實現鄉村共同富裕,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需要不斷迭代的時代課題。”浙江工商大學副校長蘇為華對中新網記者説。

26日,“藝術消費促進鄉村振興”主題研討會暨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養項目《藝術鄉村促共富“一鄉一品”經營管理高級人才培養》推進會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召開,包括該項目天南海北的學員在內,80多名各界人士齊聚一堂,深入探討藝術鄉建的時代價值,進一步拓展對共同富裕精神內涵的理解。

鄉村興則中國興。鄉村高品質發展,不僅要有“美麗顏值”,還需要涵養“精神內核”。

早在2018年,浙江就開始鄉村振興五年行動,鄉村實現美麗蝶變,煥然一新。而藝術,則為鄉村涵養“精神內核”提供了無限可能,讓這方土地上的民眾精神生活更富裕,也讓大家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更觸手可及。

以“書傳百代、千古一村”為定位的長興縣李家巷鎮石泉村,就是其中一個生動案例。

2016年的石泉村,礦山遍佈、灰塵滿天。2019年,以創建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為契機,石泉村整體提升修葺,古宅、古橋、古道等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將民間文藝故事融入村莊建設,使古村落散發出新氣息。

石泉村還探索引入第三方運營力量,打造“石泉拾美”“公主駙馬IP”等特色品牌;創設鄉村藝校,提供書畫、手工布藝、創意石畫等培訓課程,實現古典、現代藝術和生活的有機結合,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7年的20萬增長至2022年的621萬元。

“我們更加注重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的統一協調。”長興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沈佳文介紹,該縣創新落實文旅融合、藝術鄉建等,推進文化藝術與村容村貌、生産生活和産業相融合,構建以文藝因子激活鄉村資源,豐富鄉村內涵,推動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用藝術激活鄉村閒置資源,讓藝術和鄉村從邂逅到相依、相融,成為浙江活化鄉村歷史文脈的“催化劑”,打通城鄉要素資源的“連接橋”,如何更好地將“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

當日,國家藝術基金“藝術鄉村促共富‘一鄉一品’經營管理高級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浙江工商大學副教授王麗雲,浙江工商大學旅遊與城鄉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陳覺分別就藝術消費、文旅消費作主旨發言。

藝術振興鄉村,需走一條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路。“主觀幸福感非常重要。”作為“藝術鄉建”行動的見證者、行動者和研究者之一,王麗雲深耕鄉村10餘年,她説,實現精神富有,要營造與之相匹配的人文場景,打造具有地方印記的共富文化精神品牌。

“當前浙江不缺藝術家,也不缺具有鄉村情懷的藝術家,缺的是既懂藝術資源特徵、又懂鄉村發展規律,且具備鄉村運營能力的複合型藝術鄉村經營管理人才,因而要特別關注鄉土藝術鄉村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育。”王麗雲如是説。

這正是此次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藝術鄉村促共富‘一鄉一品’經營管理高級人才培養”培訓的應有之義。

來自山東的學員杜忠龍,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再“回到”農村去的青年。他對於“鄉村”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和回憶。他説,通過此次培訓,提升了自己在鄉村共同富裕內涵、藝術鄉村發展規律、藝術鄉村創新創意能力、藝術鄉村品牌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

“近一個月時間,來自全國21省(市)具有鄉村一線實踐經驗的藝術家、設計師、高校教師等走進麗水、衢州、湖州等地的鄉村進行實地探訪,在山野間尋找藝術與鄉村碰撞的靈感。”浙江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休閒與旅遊農業組專家嚴力蛟是該項目授課導師之一。

他表示,鄉村的文化土壤越深厚,才能吸引更多人紮根其中,才能産生動人心魄的力量。(王瀟婧)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