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領域行業標準獲批發佈

發佈時間:2023-08-30 15:57:2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韓怡吶 | 責任編輯:謝榮宇

28日,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媒體通氣會上獲悉,近日,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領域的文化行業系列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數字資源採集和著錄》由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發佈。該標準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起草,主要用於指導和規範我國各門類非遺代表性項目數字資源的採集和著錄工作。

標準于2011年5月開始籌備並起草,自2023年9月29日起實施。標準明確了非遺數字資源採集和著錄的總體要求,規定了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非遺代表性項目數字資源採集方案編制、採集實施、資源著錄方面的業務要求和技術要求,共11部分。

據介紹,標準的出臺,將有助於非遺保護機構和從業者正確認知非遺保護應有的原則理念,在面對形態各異的非遺項目時,準確把握採集著錄的工作方向和重點內容,提升記錄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水準,助力非遺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傳承、宣傳、弘揚和振興。我國四級非遺名錄體系下10萬餘項非遺項目,其數字資源建設管理工作均可以之為參照,應用前景十分廣泛。長遠來看,標準的制定及發佈應用將對非遺數字資源的傳播利用、非遺大數據體系構建、非遺專業人才隊伍培養等方面産生重要的指導和依託作用。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同時發佈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和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兩方面工作進展。

相關負責人介紹,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正在開展,各省區市、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共推薦1407人;2023年,文化和旅遊部分兩批正式確定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10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通過驗收,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總數達到16個。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