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推動中國敦煌吐魯番學創新發展

發佈時間:2023-08-28 09:44:35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榮新江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光明學術筆談】

■本期主持:榮新江(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

■本期主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主持人語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敦煌學研究曾落後於國外,以致有“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的説法,這直接刺激了一大批學者奮起直追。1983年8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成為組織、團結國內學者開展敦煌吐魯番學研究的主導力量。經過四十年的努力,中國敦煌吐魯番學的主要領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初步掌握了學術話語權。季羨林先生所提出的“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成為國際共識。值此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四十週年之際,本期三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回顧既往歷程,總結成就經驗,並對敦煌吐魯番學的未來發展作出展望。

作者:榮新江(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1983年8月,在蘭州舉辦的“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上,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正式成立。在全國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已經開始敦煌吐魯番學研究的基礎上,成立全國性的學會,無疑給圍繞敦煌吐魯番的學術研究搭建了一個廣泛的、跨學科的交流平臺,也為新一代敦煌吐魯番研究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廣闊天地。

作為一個民間學術組織,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主要的功能是聯絡學人、推進個人和集體研究,但有的時候也直接“上場”,參與編纂一些大部頭的著作。除了學會參與的學術會議論文集外,發揮了重要學術推動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這部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古文獻”編輯委員會、英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合編,但主要的推動力和參與者來自敦煌吐魯番學會,周紹良先生實主其事,沙知、寧可兩位先生投入最多。此書以八開本影印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漢文文獻佛經以外部分,經過數年編纂,1990年9月開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卷,到1995年出版完全部14卷圖版部分,並於2009年10月出版全書總目及索引。因為英藏敦煌文獻佔了敦煌文獻相當大的比例,所以這些清晰圖版的發表,對學界的貢獻巨大。而這樣以八開大小、上下兩欄為主的刊佈黑白圖版的做法,也開啟了敦煌文獻整理出版的先河。只可惜當時經費有限,所以沒有收錄更大數量的佛教文獻。

其二,《敦煌文獻錄校叢刊》。因為敦煌文獻主要都是寫本文獻,文字不規範,特別是俗文學作品和公私文書,釋讀起來有一定困難,所以敦煌學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做敦煌文獻的錄文。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古文獻”編輯委員會認識到這一點,利用學會來集中學術力量,將不同的文獻交給對該領域素有研究的專家去做整理校錄,學會提供照片、調查經費等方面的支援。這套《敦煌文獻錄校叢刊》就是按這樣的理念,由不同學科的專家對敦煌文獻進行系統收集、整理,做出錄文和詳細的校記,最後有所用文獻編號索引。為防止排版錯誤,全書都用手抄影印的方式出版。從1996年5月至1998年12月,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10種。現在看來,這套書的錄文水準還是相當高的,許多文本迄今仍為大家所用。

其三,《敦煌學大辭典》。此書真正動員了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的集體力量編纂,由季羨林先生主編,沙知、寧可先生具體負責,撰稿人有學會會員一百多位。這是首次用辭典的方式對敦煌學各方面成果做了總結,包括敦煌石窟考古、藝術和藏經洞出土文獻和文物的各個方面,分64個門類,以長短不同層級的6925個詞條,形成一部大型敦煌學專業工具書。歷經十多年完成,于1998年12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全書241萬餘字,插圖626幅,彩色圖版123幅。另有附錄10個,包括“莫高窟石窟編號對照表”“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及“敦煌學紀年”等。這部辭典的出版,對敦煌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特別是對敦煌學界之外的學者了解敦煌學的內涵,以及對年輕學子進入敦煌學領域,都提供了有力幫助。

其四,《敦煌講座書係》。雖然此書係不是由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署名的著作,但實際上是學會同仁合力完成的成果。2009年開始,學會的主要領導柴劍虹、郝春文、張涌泉、鄭炳林和我,共同組成編委會,按照規劃向學會中的骨幹成員約稿,編委審稿,最後由我總其成。最初設計出30種,最後出版了21種。這套書是敦煌學各個分支領域的通論性著作,包括歷史、文獻、考古、藝術、宗教等方面,希望用新的視角來闡述敦煌的方方面面。整體上注意跨學科的交叉,也儘量避免各書之間的重復。全套書體現了百年來國內外敦煌學各個學科的研究成果,也代表了取得長足進步的中國敦煌學研究的整體水準。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指出,要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交河故城,指出交河故城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見證,有重要史學價值。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這些重要論述給予中國敦煌吐魯番研究以巨大的支援和指引,推動社會各界掀起“敦煌熱”。同時,國家社科基金把相關研究列入“冷門絕學”給予特別支援。

目前,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在冊會員有約400人,是一支龐大的學術研究隊伍。部分老一輩學者仍然在整理出版自己的著作;80年代學會剛剛成立時進入敦煌學領域的人,現在已經成為敦煌吐魯番研究的中堅力量,承擔起許多大項目、大工程;一批年輕學者快速成長,不斷推出具有新思路、新視野的研究論著。但也要看到,學會會員的學科構成不夠均勻,研究文獻、歷史、藝術的較多,而考古學方面比較薄弱。事實上,敦煌石窟考古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而敦煌城及其周邊的考古工作還沒有主動展開。吐魯番方面的考古工作也不斷有新的成績,不論是吐峪溝石窟,還是西旁景教寺院,以及巴達木一帶新發現的高等級墓葬,都將為吐魯番學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但吐魯番學研究院人員有限,許多考古研究工作還有待加強。

在集體撰著方面,因為《敦煌學大辭典》編纂時間過長,早期寫的詞條比較簡略,後期相對複雜。加上敦煌學的迅猛發展,現在看來已不敷所用,亟須修訂出版。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大力推動下,2018年7月學會決定組織人力,由郝春文教授牽頭組成修訂編委會,開始修訂工作,現正有條不紊進行,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出版。

目前,學會重點開展的集體項目是“敦煌文獻系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這是在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主持下,中國學術界、文化界、出版界共同推進實施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其中,先期開始的《敦煌文獻全集》整理是其中的重點項目,目的是以高清全彩方式高水準整合刊佈、高品質系統整理散藏於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不僅用高清彩色圖版影印文獻本身,還要吸收國內外研究成果,給每件文書確定系統、準確的名稱。最先著手的有:《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今年計劃出版前50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今年擬出版30冊;《甘肅藏敦煌文獻》,由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今年擬出版12冊。此外,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俄羅斯聖彼得堡東方文獻研究所藏敦煌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也已列入議事日程。據我所知,故宮博物院、重慶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單位相關工作也在進行當中。過去出版過黑白圖版或彩色圖版的收藏單位,也將納入《敦煌文獻全集》重新整理出版。

在吐魯番文獻整理方面,高清全彩的出版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兩卷本《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和32冊《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等。目前,武漢大學、新疆博物館、吐魯番學研究院正在重新整理1959-1981年間吐魯番墓葬、石窟出土的文書,將以高清全彩方式呈現給學界。吐魯番吐峪溝石窟和西旁景教寺院遺址新出文書,將是今後吐魯番文獻整理的重要工作。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走過了40年的歷程,取得了不少成績。展望未來,我們希望敦煌學和吐魯番學能夠比翼齊飛、相互促進,共同譜寫中國敦煌吐魯番學研究更加絢麗的篇章。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8日 14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