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青銅器是怎樣煉成的?為什麼到秦漢走向沒落?

發佈時間:2023-06-28 15:58:38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楊學濤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李學勤曾經説過一句話,“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工藝産生了許多傑作,可稱舉世無雙,並形成了獨特的傳統。”我們今天就討論幾個問題:青銅器的鑄造方法主要有哪些?不同的鑄造方法各有什麼特點?怎麼樣判斷一個青銅器是用了哪一種鑄造方法?以及,為什麼一度輝煌的青銅器到了秦漢就走向了沒落?

看懂了青銅器的鑄造技術,以後再去博物館看青銅器的時候,視角會完全不同。

原來“模範”二字來源於古代的青銅製作

青銅器的鑄造方法主要是兩大類,一個是製作相對複雜造型常用的失蠟法;另一個是運用最廣泛的範鑄法。

先説範鑄法:“鑄”好理解,這個“模範”的“范”是啥意思?簡單講,在鑄造青銅器之前,先用陶土做出這個青銅器的形狀,這個東西就是“模”;用陶土從模上翻印一個外殼出來,就是“范”。所謂“範鑄法”,就是用泥范來鑄造青銅器的技術。

具體怎麼個鑄造方法呢?大致是六個步驟。

首先,是選料。

因為模和范的要求和功能不同,所以,用料也有差別,做內模的泥料要求有較低的收縮性和變形性,目的是保持器物的形狀和尺寸,同時方便脫模和清理。而做外范用的泥料則要求有比較高的強度、硬度、耐火性和透氣性,這樣才能承受住金屬溶液的壓力和溫度,同時能排出氣體和雜質,防止鑄件出現缺陷。

所以,做內模的泥料要經過反覆的揉搓、摔打,以及較長時間的浸潤、醒土,這樣泥料才具有韌性。

而做外范用的,通常是土、砂、植物纖維、草木灰、熟料等物質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

料選好以後,接下來就是第二個步驟:塑模,就是用泥土把青銅器的基本形狀塑造出來,如果上面需要紋飾或者是銘文,就先把樣式的輪廓給雕出來,需要凸出來的部分另外做紋飾造型貼在泥模上,需要凹下去的部分就直接把它刻出來。

第三步是翻范,翻范是鑄造技術的基礎,也是青銅器鑄造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前面我們講的“模範”一詞就是由此而來。

做這一步,需要準備好一些細緻一點的泥土,把它們緊緊地按貼在泥模的表面,其目的,是要讓雕塑出來的泥模外形樣式能夠反印在泥片上面。

好,我們繼續到第四步,合范。

到了這一步,要把翻好的范分塊取下來,陰幹,然後燒成陶范,再把這些陶范拼成要做的青銅器外腔的形狀,這就叫做“外范”。

但是,一般的青銅用具基本上都有盛裝的作用,如果只有外范,那澆築出來的青銅器不就是個實心的東西嗎?所以,還得有個“內范”,也就是青銅器的內芯。芯跟模的樣子一致,只是略小一些,這樣,跟外范組裝的時候,芯在裏、范在外,外范和內范之間就形成了空腔,這個空腔用來澆築金屬溶液,厚度就等於是青銅器的厚度。

那這個“內范”是怎麼做成的呢?

方法之一,是在已經做好的外范的內面貼一層泥片,貼好之後,再把外范整體合好,往裏面填充芯料。這樣就翻制出了內芯。

接著,把“內范”倒過來,再把內外范合在一起,這樣,內外范之間就有了空隙。合好以後,上面加一個封閉的范蓋,在范蓋上留下澆築孔,青銅溶液就可以澆注進來。

那為什麼要把這個“內范”倒過來呢?目的是讓排氣孔和銅液中的雜質集中在器物底部,這樣就能確保器物的表面光澤無暇、花紋清晰。

萬事俱備,第五步,就是澆注了,先把銅錫鉛的合金融化成液體,再從事先留好的空隙裏澆注到陶范裏等待降溫凝固。等溶液凝固後,打碎陶范,就得到了你要鑄造的金燦燦的青銅器。

最後,就是修整。剛成型的青銅器比較毛糙,這時候就需要工匠們拿出打磨工具進行打磨,之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青銅器大功告成。

博物館裏的青銅器那麼多 怎麼分辨它是用哪種方法做成的

説完範鑄法,我們説説失蠟法。

第一個問題,這個蠟是什麼蠟呢?中科院研究員華覺明認為,中國的傳統蠟料的成分包括了蜂蠟,或者是蟲白蠟、石蠟,也包括了松香,還包括動物油或植物油,按照不同的配比做成。

第二個問題,失蠟法是怎麼操作的呢?

首先,把你想要鑄造的東西,用蠟做一個形狀一模一樣的出來,這個和範鑄法的稱呼一樣,也叫做“模”。

然後,用陶泥一類耐熱材料,把這個做好的模嚴絲合縫地包起來,除了留幾個便於流動的孔洞,不要有一絲空隙,然後加熱,讓泥巴乾燥硬化。

再然後,進一步加熱,把蠟熔化掉,讓蠟從留好的孔洞裏倒出來,這樣,這一團泥中間就留出了一個和蠟模形狀、大小完全一致的空腔,這個空心泥殼也叫作“范”。

最後,把金屬熔化後注到這個范裏,凝固以後,把范敲掉,你得到的金屬鑄件就和蠟模一模一樣。

這個,就是最簡單的失蠟法。

有人可能會問,博物館裏的青銅器那麼多,我怎麼區分我看到的青銅器到底是用哪一種方法做出來的呢?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是看“范縫”,啥意思?失蠟法是整體包裹,而範鑄法都是拼接而成,只要是拼接,就會産生縫隙,這個就是最簡單的區分方式。

當然,失蠟法也會留下痕跡,比如所謂的“凈放線”,也就是在蠟模被燒完以後留下來的一條或者多條黑色的印跡,説白了就是煙灰。

下面一個問題,我們説一説兩種鑄造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範鑄法的優點,是模具做好之後可以多次使用,所以,可以批量生産很多相同形狀的器物,節省了材料和時間。缺點是有范縫和墊片的痕跡,不利於表現精細的紋飾和鏤空的效果。所以它適合製作大型、簡單、規整、重復性高的器物,比如鼎、鐘、簋等等。

相比之下,失蠟法沒有范縫和墊片的痕跡,可以表現精細的紋飾和鏤空的效果,豐富了器形的視覺要素。缺點是每個器物都要用掉一個蠟模和一個范,不能批量生産,成本較高。相對也更適合製作小型、複雜、精緻、獨特性高的器物,如尊、盤、禁一類。

最後一個問題,中國的青銅器既然成就那麼高,為什麼秦漢以後,青銅器就逐漸走向了衰敗?

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鬥爭、國家分裂、外族侵擾、青銅器功能的變化等等。鐵器對於青銅器的衝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地位非常重要,以範鑄法和失蠟法為代表的工藝也催生了大量的傑作,並形成了中國青銅器獨特的傳統,但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銅器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之路,更好看、更好用、更容易造、更便宜的替代品終將成為主流。

文/楊學濤(文史學者)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