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人間天堂”今更盛!解碼名城杭州的文化自信樣本

發佈時間:2023-06-15 08:47:06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杭州西湖邊的公園裏,出生於13世紀中期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雕像靜靜矗立。雕像的基座上刻著這位旅行家對13世紀末杭州城的印象:“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煙柳畫橋、十萬人家……千百年來,杭州以“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譽四方,勾留下無數文人墨客,營造出世代名城繁華。

6月5日,遊客在杭州西湖景區北山街遊覽,遠處為斷橋。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就杭州的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城市治理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擘畫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藍圖。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杭州賡續千年文脈、凝聚高品質發展澎湃動能,向世界展示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經濟繁榮與人文發展交相輝映的新時代盛景。

天堂之城 人文薈萃

杭州城北、良渚港畔。

曾經的一處廢棄採石場上,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文潤閣”盡顯宋韻之美。2022年8月開放至今,該館已累計接待參觀者40多萬人次。此外,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等也都位於這一區域,一條“良渚文化大走廊”逐漸成形。

距此1小時車程外,杭州錢塘元宇宙新天地産業園拔地而起。這裡錨定城市高品質發展新賽道,圍繞元宇宙核心底層技術和新型應用場景,引進培育大批面向未來的科創企業。

“潮起之江、千古風流。”人文薈萃,自古便是杭州發展的“底氣”和“底色”。

自秦朝設錢唐縣算起,杭州已有2200多年曆史。西元610年,江南運河被重新疏通並納入中國大運河系統,杭州成為“咽喉吳越,勢雄江海,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的商貿都會。

物華天寶,自然人傑地靈。

於是,杭州便成了李太白筆下的“揮手杭越間,樟亭看潮還”,白居易心頭的“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蘇東坡眼裏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還有陸游手中的“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西湖遍地是名人、遍地是文物、遍地是詩歌。”杭州亞運會設計總監、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宋建明説,正是這汪碧水,構建起無數文人心靈棲居的精神家園。

今天的杭州人,依然能夠樂享千年文化的熏陶,從中汲取精神滋養。“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南宋時,農曆八月十八被正式定為觀潮節,直至今日,中秋佳節前後,仍有四海的賓客蜂擁而至,爭睹錢江潮奇觀。

“讀白居易寫下的詩,走蘇東坡走過的橋,品陸游品過的茶……”具有濃郁杭州特色的傳統文化生活,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生機勃勃。

浙江大學教授黃健説,改革開放特別是“八八戰略”實施以來,杭州不斷夯實物質基礎、擴大人文優勢,持續推動城市文化從“軟裝潢”變成“軟實力”。

4月2日,西溪濕地,宋韻花朝節。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十餘年來,杭州文化産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2022年全市文化産業增加值達242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12.9%,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産業。今年“五一”期間,杭州全市各景區景點共計接待遊客1074.33萬人次,同比增加213%。

2023年4月,杭州萬事利絲綢特製的“亞洲之花”絲巾,成為贈予杭州亞運會代表團團長們的“見面禮”;源自杭州徑山寺的茶文化,深刻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杭州西湖龍井茶葉譽滿神州……

“杭州的經濟發展始終堅持與文化保護、繁榮同步提升。”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説。

城以盛民 民因城盛

《説文解字》記載:城,所以盛民也。

自古以來,“以人為本”的文化基因就深深印刻在杭州的治理邏輯中。

防洪築堤、疏浚河道,千百年以來,多位名宦良牧主政杭州,留下了一段段造福百姓的佳話:唐刺史袁仁敬發動人們種樹,九里雲松的景象保留至今;中唐名相李泌引湖水入城,建六井以利民;任官三年,白居易疏浚西湖、興修水利,使百姓受益。

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復古。今日杭州,城市建設尊重客觀規律、飽含人文情懷。

杭州,連續16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人情味、治安、文化底蘊、文明程度等評價指標中始終以高分名列前茅。獨特的人文氣質和歷史文化底蘊,成為這裡吸引各方人才的重要因素。

“這裡是一個能夠讓生存和生活合為一體的地方,有古典韻味又有創新活力,週末圖書館裏全是看書的年輕人。”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陳明霞説。

“八八戰略”實施以來,杭州更加重視城市的“人民屬性”,注重發揮城市的人文優勢,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兩山”理念為指引,撬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生動樣本。

在西溪濕地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想眼中,西溪的保護是一篇可以獲得“甲等”的好文章:約11.5平方公里的濕地成為“城市之腎”,周邊是高教密集區、休閒旅遊區和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區,這個大自然的課堂還吸引了大批學生上科學課。

“杭州把保護好西溪濕地作為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了生産、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劉想説。

4月26日,杭州奧體中心體育游泳館與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錢塘江兩岸,“不毛之地”上崛起的文化新地標和城市經濟新的“增長極”。以“蓮花碗”為代表的杭州亞運會體育場館蓄勢待發,迎四海賓客。“蓮花碗”對面,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的G20杭州峰會主場館國際博覽中心,已成遊客觀光打卡的“網紅景點”。

“從還湖於民、還河於民、還江於民,到問情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績於民,我們始終堅持一切為了服務人、滿足人、激勵人、培養人,讓市民群眾成為城市建設的參與者、評判者、獲益者。”杭州市委常委、秘書長朱華説。

文質彬彬 行穩致遠

岳飛廟、于謙祠、秋瑾墓,青山有幸埋忠骨;“五四憲法”誕生地、愛國衛生運動紀念地,中國空軍抗戰首捷地,長空無言證國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經由歷史文脈沉澱在杭州的時代記憶中,融化在杭州人民的血脈基因裏。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系列“最美”現象,成為杭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最佳注腳,生動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傳統價值取向的有機結合——

斑馬線上,兩側車輛安靜等候,行人快速通過。截至2023年5月,杭州市區主要道路斑馬線前的禮讓率已達94.86%,公交車禮讓率達99%。

“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爸爸”黃小榮……2013年以來,杭州每年舉行“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禮讓斑馬線”“孝心車位”“愛國主義紅色公交專線”……一個個文明實踐品牌潤物無聲,讓杭州成為了一座溫暖的善意之城。

6月6日,遊客在參觀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勇立潮頭,敢為人先。新時代的杭州更是一座“未來之城”。這裡正持續探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創新舉措,給世人展現出一幅在人文熏陶中美麗發展、在經濟發展中更加美麗的神韻畫卷。

——杭州努力讓歷史文化遺産活起來,精心書寫古韻新章。中河岸邊,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再現一抹宮墻紅;拱宸橋畔,江南古運河文化實景演出讓遊客如醉夢中。

聚焦“文化惠民”,杭州開發“文化優享”公共文化服務數智應用大場景,縱貫省市縣鄉村五級,橫跨宣傳、文旅等近20個部門,點單式配送演出、培訓等文化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匹配、優質均衡、共建共用。

——杭州城南的跨湖橋遺址博物館裏,一條獨木舟在遺址廳裏靜靜停泊。它長約5.6米、最寬處約52釐米,厚約2.5釐米,距今已有約8000年曆史,號稱“中華第一舟”,是遠古弄潮兒出沒風波裏的實證。

相鄰的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充分發揮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區的社會引領示範效應,借助中國動漫博物館、中國網路作家村、中國國際動漫節等國字號文化品牌,突出“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發展。

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海峰説,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傳統文化業態。杭州將深入實施文化産業數字化戰略,積極壯大數字內容、影視生産、動漫遊戲等優勢産業,用數字化手段全方位展示杭州文化的魅力。

正如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涌”:綠水青山的自然風貌、詩畫江南的人文底蘊、勇立潮頭的精神氣質,“人間天堂”杭州,正以“不負歷史、面向未來”的文化自信,擔當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吸引世界在中國的這扇“窗口”凝神駐眸。

記者:鄔煥慶、袁震宇、俞菀、馮源、馬劍、王懌文、徐中哲

編輯:王曙暉、傑文津、廖翊、王洪流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