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在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發佈時間:2023-04-14 10:38:5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童笑雨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新網金華4月13日電 題:文化觀察:在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記者 童笑雨

從熒幕前的《中國詩詞大會》《經典咏流傳》,到線下各類古詩文大賽,這些年,原只出現在中小學課本中的經典,漸漸走到臺前,站上C位。

4月13日,“典耀中華”閱讀大會暨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啟動儀式在浙江金華舉行。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陳傑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要加強中華傳統經典、紅色經典和當代經典閱讀,加強對經典的挖掘闡發,引導青少年讀經典,講好中國故事。

經典,是經過歷史選擇的“最有價值的書”。當下,閱讀經典已經成為共識,但“我們為什麼還要讀經典”仍是一個繞不開的追問。

很多人認為,經典中充滿“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尤其是傳統經典,其包含的社會系統與權力關係早已不再契合當下的生活,為什麼要一讀再讀?只是為了了解傳統文化嗎?

在現場,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提到這樣一句話:我們讀經典,不是在復舊。

他説,讀經典,尤其是古典詩詞,能更好地建立我們跟民族文化的血脈關聯,理解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所謂‘我是中國人’的判斷依據不是血統,而是文化關聯。”真正的中國人,是生活在民族文化系統中的。中國的古典詩詞就有很多思想對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讀經典,也能給人們帶來情趣上的熏陶。駱玉明説,李白的詩歌,給我們提供許多美好的人生想法,陶淵明的作品,滿足了我們對生命的期待和要求。就像讀小説,讀者在這一虛構世界經歷了悲歡離合,認識到自己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當然,讀經典,也絕非“曲高和寡”,它也是“實用”的。

駱玉明堅持認為,讀經典對改造語言是有意義的,尤其是古詩詞。因為那些千百年前的作家,掌握著把握語言的力量。

確實,今天強調重讀經典,不是為了回到過去,而是為了走向未來。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多樣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白岩松説,不要把知識當成智慧。“我們需要在經典中尋找智慧。只有智慧才能推動我們向更遠、更高的地方前行。”

經典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讀經典,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

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運用了誦讀、詩詞講解、書寫和篆刻等方式,讓經典永流傳。這肯定不是唯一的解法。在記者看來,讀經典、了解經典,並非只是坐在書案前的埋頭苦讀,它可以是輕快、娛樂的。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雜誌社副研究員陳斐提到了2022年由抖音、南開大學文學院、中華書局等聯合發起的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

該項目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講解、誦讀唐詩。“很多人感慨,現在的中國人都不讀書了。其實不用這麼悲觀,讀者都還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他説。

“讀經典,不是劃知識點,它的方式並不局限。”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甚至覺得,遊戲和唐詩等經典的結合,也是一種方式,只要讀者能真正在其中有所獲。

國學大師王國維提到治學的三重境界,張靜認為閱讀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把書裝入腦中,也就是明白這本書講的是什麼;第二重是把我引入書中,在閱讀中獲得反思;第三重是將書與讀者合二為一,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活學活用,乃至成為基因血脈中的一部分。(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