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城市沁書香 悅讀意蘊長——公共圖書館可以什麼樣

發佈時間:2022-11-23 09:19:5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嚴聖禾等 | 責任編輯:蘇向東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一座“精神富足”的城市,才能安放人們最美好的生活夢想。而在這樣的城市裏,何處尋覓浩瀚無邊的精神財富?圖書館,無疑是一個重要答案。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資源,圖書館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心靈休憩地,博大而智慧,包容而溫暖。今天,我們為大家展現幾個城市圖書館與其讀者之間的故事,並探討公共圖書館如何才能無愧為文化空間、精神家園,讓一座城市“書香縈懷”。

【記者觀察】

在很多深圳人的記憶裏,每年11月都被濃濃的書香縈繞,因為,這是深圳引以為豪的“讀書月”。今年的第23屆深圳讀書月,以“讀時代新篇、創文明典範”為主題,正如火如荼開展著。

這座城市對讀書的熱情,貫穿全年。近年來,深圳著力推進“圖書館之城”建設,一座座公共圖書館和遍佈城市街區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構成了一幅百姓身邊的“書香畫卷”,很多來深圳發展、在深圳成長的年輕人,在這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特殊還書儀式

展現城市浪漫

一個行李箱、兩個大袋子,肩背沉重的書包——9月15日上午,任夢出現在深圳圖書館門口,等待她的是一場特別定制的“還書儀式”。

9月14日晚,圖書館工作人員接到了任夢的電話。因回老家照顧母親,這位在深圳打拼了近20年的自由翻譯人不日就要離去。她希望,以歸還自己借閱的56本圖書的方式,向這座城市告別。

請求很快得到同意。第二天,任夢就在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還書。隨著機器發出一聲聲“歸還成功”,任夢眼眶發紅:“也許再遇不上這麼好的圖書館了。”

2004年春,任夢從江西老家來到深圳。沒幾天,英美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的她就去圖書館辦了一張讀者證。後來,她在深圳與老家之間輾轉,直至2009年再回深圳。這些年,她陸續向深圖借閱了2000余冊書籍,最終在書香熏陶下,選擇了翻譯職業。翻譯初期,任夢幾乎每天都在深圖度過,“像上班一樣打卡,一坐就是一天,等到閉館時才回家”。

如今,任夢先後與多家知名出版社合作,完成十余部作品的翻譯。“還書儀式”上,她將自己的三部譯作捐贈給深圖,“我愛深圖,而我驚喜地發現,深圖也愛著我。這是這座城市的浪漫,為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

海量資源活動

助力發掘自我

為任夢翻譯事業添磚加瓦的,還有一系列文化活動。例如,陪伴了她兩年的“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詩詞鑒賞與寫作研修班。研修班由深圖和深圳市社會科學院聯合創辦,邀請深圳大學人文學院多位教授授課,免費對市民開放。

和任夢一樣,黨少帥也深受圖書館的滋養。2018年,他從陜西來到深圳,工作一段時間後準備考研。備考時,他到福田區南華小學當保安,抓住每個機會前往深圳圖書館學習。

“它真大!有那麼多書。”黨少帥很快迷上了這裡。除了備考,他還喜歡閱讀中國古典文學相關書籍。他時常徜徉在深圖南書房那排擺放著四書五經的書架前,抽出一本慢慢“啃”,讀不懂的地方就記下來上網搜,或者請教老師。

這位保安不僅愛看書,還能創作。南華小學入口處張貼著的四字賦《南華讚》,正出自黨少帥之手。“喬木南華,書聲瑯瑯,丁卯庠序,卅四滄桑……”精煉的用詞,工整的語句,黨少帥前後花了約半年時間創作這篇賦。

近年來,深圳致力於打造“十分鐘文化圈”,打通市民線上線下借書渠道。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公共圖書館(室)、自助圖書館1043個,文獻總藏量5698.26萬冊件。其中,465家公共圖書館、235台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和71台書香亭實現了統一服務,市民可以“一證走遍全城”,新書直通車、預借自取、快遞到家、文獻轉借等創新服務便捷惠民,“雲上圖書館”躍然指尖,讓讀者隨時隨地暢享閱讀。

公益城市書房

溫暖讀者心靈

走出深圳地鐵4號線牛湖站,迎面而來的近代風,給人以“百年一瞬”的滄桑感。沿廣培北路前行片刻,土樓、老屋、院落,又一片別樣空間映入眼簾,這裡就是“龍華城市書房”之一的1510圖書館。

兩年前,13歲少女小謝跟隨母親劉女士來到1510圖書館。當時,小謝因遭遇家庭變故而出現應激性創傷心理障礙,已休學在家多日。她拒絕與外界溝通、不肯出門,劉女士看在眼裏,心疼不已。她放棄事業,想多陪陪孩子。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女士來到這家圖書館,被這裡書本滿屋、綠植葳蕤的環境吸引,更被純公益、重閱讀的理念打動,便申請成為圖書館的維護人之一,也把女兒帶到了這裡。

漸漸地,小謝接受了1510圖書館。這裡有堆積如山的書籍供她隨意閱讀,有清靜古樸的氛圍讓她安心繪畫。劉女士沒有刻意去開導女兒,耳濡目染中,熱心公益、推廣閱讀的義工,天真爛漫、勤學可愛的孩子,一點點走進小謝內心。

一天,小謝破天荒地答應組織一次與孩子相關的活動,並開始和身邊的人交流。“媽,我想回去上學了。”不久後,劉女士聽到了女兒的這句話。那一刻,她又驚又喜。

從那以後,小謝再也不讓母親操心了。她生活上積極樂觀、學習上分秒必爭,今年中考,成績“相當不錯”。

打造一批像1510圖書館這樣“小而精”“近而美”的公共閱讀和藝術空間,讓市民群眾“轉角遇到書”,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心意。如今,這樣的“城市書房”在龍華區已有近百個。無數愛書之人在這裡孜孜不倦,無數溫馨故事一天天精彩上演。(本報記者 嚴聖禾 本報通訊員 張郗郡)

點亮一盞燈,守候需要我們的人

講述人:杭州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 劉冬

【講述】

我始終認為,圖書館不只有藏書的功能,更有包容的情懷。2012年,我來到杭州圖書館,驚喜地發現,這裡90%的面積對讀者開放。整潔的書桌、舒適的沙發、明亮的玻璃窗、柔軟的地毯,都給人回家的感覺,也訴説著“平等、免費、無障礙”的服務理念。

“不拒乞丐和拾荒者”,或許是人們對杭州圖書館最深的印象。2014年,“拾荒老人”韋思浩在這裡仔細洗手後閱讀書籍的照片感動無數網友,他們稱杭圖為“最溫暖圖書館”。其實早在2003年,杭圖就在全國率先推出免證閱覽制度,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2010年,正式開通杭州數字圖書館,供讀者免費瀏覽使用;2017年,又在全國首推信用借閱;2019年,率先實現全市範圍免借書逾期費……回頭看,這些不斷降低閱讀門檻、便利讀者的措施,正是我們為保障每個人平等享有閱讀和文化權利而做的努力。

我們有很多“鐵桿讀者”。八十多歲的裘建強退休後幾乎每天都來“泡”館,十年來,他從讀者變為作者,自己寫了兩本書;盲童葉祖逸在杭圖盲文分館摸讀了上百遍《三國演義》,他説要把書裏的故事説給大家聽。還有許多讀者在留言中感謝杭圖的陪伴,説它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杭州是國內最早實現快遞借還書的城市之一。2020年,杭圖開啟“一鍵借閱”公共圖書館線上服務新模式,通過手機“點單”,每月借閱量突破萬冊。今年起,杭圖聯合杭州市圖書館事業基金會和杭州上城區、西湖區圖書館,建設了“即刻抵達、觸手可及”的“杭州鄰里圖書館”,打造小區居民身邊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建成了“五分鐘閱讀文化圈”。

有讀者説,杭州圖書館存在的意義是:無論你來不來,我都用平等的態度、溫暖的服務、溫馨的空間等著你。作為“平民圖書館,市民大書房”,我們將始終為城市點亮一盞燈,守候需要我們的人。

書香伴隨,溫暖前行

講述人:鄭州圖書館館長 李紅岩

【講述】

2021年7月,一場特大持續強降雨突襲鄭州,不少市民被困。我們圖書館第一時間作出“鄭圖不閉館,為市民讀者徹夜守候”的決定,並通過微信、微網志、新聞媒體等渠道向群眾傳遞資訊。很快,陸續有市民來了,我們提供熱水、簡餐、無線網路、書籍和休息場所,許多人在這裡以書香化解了內心驚慌。

“擔心了一下午,看到孩子平安無事,熱淚盈眶。感謝鄭州圖書館。”一位母親通過微信公眾號看到孩子安然無恙後,動情留言:“圖書館平時庇護靈魂,在這種時候還能庇護身體,很溫暖。”

從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到日常給予點滴關愛,從1953年成立起,鄭州圖書館始終踐行著“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為社會提供一個溫馨、美好的“心靈空間”。我們設立了開放至深夜零點的“夜讀吧”,讓每位求知奮進的學子都有處棲身;提供惡劣天氣預警、特殊情況延時等服務,讓閱讀更加靜心高效;隨時“增開區域、增加桌椅”,不辜負每一顆勤奮好學的心靈;元宵節猜燈謎,中秋節送月餅,春節奉上精美的文創産品……豐富的文化活動,讓讀者在這裡的體驗更加立體。我們還和480個聯盟館、79家城市書房一起,構建“鄭州公共閱讀生態體系”,實現了文獻資源通借通還、數字資源共建共用,讓閱讀真正走到市民“家門口”。

我們還不斷嘗試,在圖書館打造提供各種公共文化服務的大講堂。2014年以來,“圖樂”品牌閱讀活動已舉辦600余場,名師主講的“天中講壇”,受益者逾1600萬人次,“啟源故事會”“與經典對話”“手中的非遺”等活動都場場火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還書時,他總會提著一個大編織袋,裏面有幾個鞋盒,書被用心地裝在盒裏。問起原因,他羞澀地説:“我是個建築工人,書很金貴,我怕把它們弄臟。”難忘的另一幕,是在2022年第一天。我值班時收到了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小讀者送來的特殊禮物——三顆大白兔奶糖,還有美好的祝福:為了讀者,你們過年也不休息,希望你們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對我們來説,這沉甸甸的編織袋是讀者給予的最高讚賞,大白兔奶糖的甜蜜也是最動人的祝福。我們將一如既往,為城市文化建設助力,與市民讀者溫暖前行。

【專家點評】

敞開圖書館之“門”,優化全民閱讀生態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閱讀文化需求,要建立有利於傳播優秀閱讀文化、培養大眾閱讀能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能的全民閱讀生態環境。公共圖書館不僅是實現“書香中國”的主力軍,也是優化全民閱讀生態環境的重要場所,發揮著涵養地方閱讀文化、服務多元閱讀需求、集結閱讀推廣力量、提高閱讀推廣專業水準的基礎功能。

涵養地方閱讀文化。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落地生根的最具穩定性、持續性、精準性的終端組織。全民閱讀事業的發軔與進展,是我國圖書館與教育、出版、新聞傳播等各種力量共同推進的結果。從新中國成立後80%以上人口為文盲,到文盲率下降至2.67%,如今全民閱讀事業又肩負起將識字人口轉化為閱讀人口的重要職責。只有為城鄉居民尤其是兒童、老年人等重點群體提供可供閱讀的基礎物質條件,才能培養大眾終身閱讀習慣,讓閱讀風尚融入觀念和生活中。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硬體和軟體建設加速升級,通過機制創新加大輻射範圍,發揮著全民閱讀生態體系中上下通達的功能,形成穩定龐大的基礎網路。

服務多元閱讀需求。我國全民閱讀事業較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雖然已有充足的技術和物質作為支撐,但也面臨數字技術變革等複雜因素帶來的社會閱讀行為模式轉型。公共圖書館是印刷文化的産物,今天也在適應時代,為讀者提供數字內容的觀、視、聽等多元服務。圖書館需要自我革新意識,要做數字化知識資訊海洋中的領航者,幫助讀者走出資訊繭房、提升閱讀技能、開闊閱讀視野。

集結閱讀推廣力量。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每人平均藏書量、瀏覽量和借閱量仍低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西部地區的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向社區農村延伸的能力仍然不足;同時,年度閱讀量、閱讀率亦有很大提升空間。全民閱讀生態環境生意盎然,需要“物種”多樣性:有發達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有將閱讀視為生活方式的廣大讀者,還要有規模不一、靈活多樣、富有活力的各類閱讀推廣力量。公共圖書館能夠扮演閱讀推廣組織的角色,為閱讀推廣人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促進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閱讀推廣。

提高閱讀推廣專業水準。經過十餘年發展,全民閱讀事業積累了豐富經驗,閱讀推廣走向專業化成為必然。不少公共圖書館設置了閱讀推廣專職部門,將館內閱讀推廣項目活動常規化。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大都常態化開展圖書館員閱讀推廣培訓,甚至通過開班授課、系列講座等方式為地方培養閱讀推廣人才。作為閱讀推廣專業化的“實驗室”“發動機”,公共圖書館在建設書香城市、塑造地方全民閱讀品牌方面,還有更大潛力和能量。

公共圖書館服務品質的提升,不僅在於自身發展,還在於耕耘涵養大眾閱讀之土壤,對建設書香社會發揮更持久深遠的影響。

(作者:張文彥,係青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和《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起草組成員)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嚴聖禾、陳之殷、王勝昔、陸健、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張郗郡、張幸格、李鏡媛、李健、解曉毅)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